聲律啟蒙,四支茶對酒,賦對詩
朗誦者:燕敏,燕趙女子,小學教師,喜歡文學創作,猶喜古詩詞。作品散見於各大微刊。 友情客串:郭禹含小朋友。
聲律啟蒙
四支(一) 茶對酒,賦對詩①,燕子對鶯兒。 栽花對種竹,落絮對遊絲②。 四目頡,一足夔③,鴝鵒對鷺鷥④。 半池紅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幾陣秋風能應候,一犁春雨甚知時⑥。 智伯恩深,國士吞變形之炭; 羊公德大,邑人豎墮淚之碑⑦。 【注釋】 ①賦: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通常是用鋪陳的方式來寫景敘事,盛行於漢魏六朝。 ②落絮:飄落的楊柳花絮。遊絲:在空中飄蕩的蛛絲。 ③四目(jié)頡:頡指倉頡(亦作蒼頡),傳說中創造文字的人,據說他『四目靈光』,創造文字後,『天雨粟,鬼夜哭』。 一足(kuí)夔:此典故有兩種說法。其一出自【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夔爲一種怪獸,似牛,青色的毛,無角,只有一隻腳。另一說見於【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夔爲人名,是堯(一說爲舜)的樂正(管理朝廷音樂的官員),魯哀公聽說『夔一足』,以爲夔只有一隻腳,就去問孔子,孔子就說『夔一而足,非一足也』(夔這樣的人有一個,就足以將音樂的事管理好了,不是說他只有一隻腳)。但傳說既久,慢慢也就衍生出夔是只有一隻腳的音樂之神的說法了,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士的漆器上就繪製有一隻腳的夔的圖形。從對仗的角度來看,此處理解爲『一隻腳的音樂之神』較好。 ④(qú yù)鴝鵒:鳥名,俗稱八哥。 ⑤(hàn dàn)菡萏:荷花。(tú mí)荼縻:也寫作酴釄、荼蘼,又名木香,一種藤類植物,晚春開白花。 ⑥候:氣象學名詞,五天爲一候,一年七十二候。這裡是節氣、時令的意思。 ⑦這是兩個典故。 上聯出自【戰國策•趙策一】。智伯是春秋末戰國初人,晉國的權臣,由於統治階級內部權利的分爭,被趙(xiāng)襄子聯合韓、魏誅殺。此前,他曾以國士的待遇對待一位俠士豫讓,豫讓爲了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立意替智伯報仇。他將生漆塗在身上使皮膚生瘡,剃掉眉毛頭髮,吞下燒紅的木炭改變自己的聲音,使別人認不出自己,多次謀刺趙襄子。 下聯出自【晉書•羊祜傳】。羊公,對晉人羊(hù)祜的尊稱。羊祜主管荊州軍務諸事,在任十年,勤政親民,深得百姓皮子下愛戴,死後襄陽百姓痛哭流沸,爲之停止市場交易以悼念他。後來,其部下在羊祜生前遊玩休息的地方峴山立碑建廟紀念,每年祭祀,見碑者無不墮淚。後人便稱此碑爲墮淚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