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 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閒舞霓裳。 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清平樂】中的一首,其內容,當是李白親眼看到的宮女們的生活,又似乎與教坊舞伎有關。
霓裳羽衣曲: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
詩中所涉及的『霓裳』,指的就是 『霓裳羽衣舞』, 與之相關的是『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歌』。這歌、舞、曲,唐人常簡稱爲『霓裳』,其核心是『霓裳羽衣曲』。關於這支曲子,在唐代便被賦予神奇色彩,有許多傳說。最爲普遍的說法,此曲是唐玄宗創作。 『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歌』,在唐玄宗時期,是宮廷乃至民間最受歡迎的的節目。 念過中學的人,都學習甚至背誦過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長恨歌】說,安祿山反叛,『驚破霓裳羽衣曲』。 【琵琶行】說,白居易與友人在潯陽江頭的船上,聽琵琶曲,『初爲霓裳後六么』。 其實,隨手翻開【全唐詩】,就可能遇上『霓裳』二字。我沒有統計過,這個詞兒,至少出現過一百次吧。 李白耳聞目睹過的歌、舞、曲,白居易親耳聽到過的曲子,可以懷疑它是否存在過嗎? 想知道答案嗎?如果按照當今某些『學者』的思維,回答就一個字:能! 按照當今某些『學者』的思維,中國史籍記載的一切,都可以懷疑,而且懷疑得十分『科學』。 話說到這,讀者朋友可能感覺有點無厘頭,畢竟專家只是拋玉引磚,他們的考古能力,文學素養,複製技術都只是說說。甲 我寫此文,就是因爲剛才看到某著名專家的【四大發明中的謊言----司南真的存在嗎?】這篇文章,據說是摘自他的一部專門疑古的煌煌巨著。 該專家宣稱:連綿不絕於歷史文獻中的司南、指南車、候風地動儀、水運儀象台這『四大發明』, 司南、候風地動儀、水運儀象台三樣,皆屬於『傳說』;對於指南車,專家比較開恩:『可信其有』。 鑑於此文對司南汪洋恣肆了一番,我就不談司南了。 鑑於專家對指南車比較開恩,我也不談指南車了。 關於候風地動儀,在古代,記錄雖少,但也不是胡吹。張衡的渾天儀、地動儀等儀器的圖紙文字,直到南北朝時期,依然存在。據【魏書•信都芳傳】:『(安豐王)延明家有群書……又聚渾天、欹器、地動、銅烏、漏刻、候風諸巧事,並圖畫爲【器准】。並令芳算之。』【魏書•安豐王延明傳】:『又以河間人信都芳工算術,引之在館。……又集【器准】九篇,芳別爲之注,皆行於世。』北魏安豐王府,聚集了大量圖書、實物,組織人員編撰成書,其中便有渾天儀、欹器(計時器)、地動儀、銅烏、漏刻、候風儀。因爲不斷地戰亂,這些東西,最終都失傳了。 水運儀象台,也可以說是水運天文鐘,早在唐代就有了。 歐陽修【新唐書•天文一】:『(唐玄宗)又詔一行與令瓚等更鑄渾天銅儀,圓天之象,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數。注水激輪,令其自轉,……立木人二於地平上:其一前置鼓以候刻,至一刻則自擊之;其一前置鍾以候辰,至一辰亦自撞之。』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212:『(開元十三年)冬,十月,癸丑,作水運渾天成,上具列宿,注水激輪,令其自轉,晝夜一周。別置二輪,絡在天外,綴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置木匱爲地平,令儀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擊鼓,每辰擊鐘,機械皆藏匱中。』 到了北宋,蘇頌又主持製作了水運儀象台。【宋史•天文一】:『元祐間蘇頌更作者,上置渾儀,中設渾象,旁設昏曉更籌,激水以運之。三器一機,吻合躔度,最爲奇巧。宣和間,又嘗更作之。而此五儀者悉歸於金。……其後朱熹家有渾儀,頗考水運制度,卒不可得。蘇頌之書雖在,大抵於渾象以爲詳,而其尺寸多不載,是以難遽復雲。舊制有白道儀以考月行,在望筒之旁。自熙寧沈括以爲無益而去之,南渡更造,亦不復設焉。』 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與天文學有關的知識,在古代,是朝廷『專有』的知識,所以,許多關鍵內容,是密不外傳的。因爲『尺寸多不載』,所以,蘇頌的水運儀象台製作技術,在宋朝就失傳了。失傳的主要原因,是因爲『靖康之恥』,一切寶貝、重要文獻,被金軍搬走了。 宋代製作水運儀象台的蘇頌(1020-1101年) ,與歐陽修(1007年-1072年)、司馬光(1019-1086年),是同時的人物。稍稍查閱文獻便知,他們還是有交集的。 在古代,天文學與史學,是不分家的。古代史學家,都是天文學行家。不懂天文學人去修史,那才真是一個傳說。歐陽修、司馬光在撰寫上述史書時,以惜墨如金著稱。兩位不惜筆墨的記載上述內容,顯然,他們兩位,都不認爲唐代的『水運渾天』是一個傳說。後來脫脫組織修【宋史】,也不認爲宋代的『水運儀象台』是一個傳說。 在專家看來,中國的史書,就是個屁,甚至屁也不如。今天的專家最聰明:一邊堅信從地中海里撈起來一個千年不腐的『古希臘』機械鐘,絕對不是傳說;一邊堅信中國的好東西,必須是傳說。 專家只講『科學』:『故本文的結論是:『四大奇器』之中,目前只有指南車複製成功,可以相信古代確有其物。而司南、候風地動儀、水運儀象台三器,迄今爲止只能認爲是古代的傳說——即使曾有過其物,其神奇功能也只是傳說。除非今後出土了司南實物,或真正複製成功,結論方有可能改變。』 這就是說,專家還是給了兩條『生路』的:第一,如果能複製成功,那就不是傳說;第二,出土實物,那就不是傳說。 關於第一條生路----複製,首先必須知道尺寸規格啊!比如宋代的『水運儀象台』,【宋史】已經說了『其尺寸多不載』,如何複製呢? 其實,同理,指南車也沒有留下足以複製的『尺寸』,是不可能複製成功的。 寄希望於第二條『生路』?且不說地底下有沒有實物,即便有實物出土,埋在地下一兩千年,出土後是否能正常運轉?如果不能正常運轉,豈不仍然是『傳說』! 看來,司南、候風地動儀、水運儀象台、指南車,只能是而且必須是『傳說』。否則,古希臘的不懼二三千年海水的機械鐘,往哪兒擺? 根據專家的這一套邏輯,中國古代還有無以計數的東西,應該成爲『傳說』。 二三千年前耕種收穫糧食的方式方法,可否複製? 二三千年前養蠶紡織的方式方法,可否複製? 二三千年前建房修路的方式方法,可否複製? 二三千年製作鍋碗瓢盆的方式方法,可否複製? …… 如此說來,大約,也許,可能,全部的人類史-----喔,不,只是中國史-----面臨『傳說』的風險。 回到文章的開頭。 『霓裳羽衣』 歌、舞、曲,可以複製嗎? 我們中學課文中的『霓裳羽衣』 歌、舞、曲,是不是『傳說』?由此延伸,唐玄宗、楊貴妃、李白、安祿山等人,是否也是『傳說』? 要不,請專家努力一下,趕緊挖出『霓裳羽衣』 歌、舞、曲,或者完整地複製出來? 唯如此,才能讓我等看到一點希望:整個中國史,不是傳說!
甲、延章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