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38|回覆: 2

[中國正能量] 中華民族是尚武的民族,尚武精神是中華的傳統

[複製連結]
生民無疆 發表於 2018-7-18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華民族是尚武的民族, 尚武精神是中華的傳統

人類歷史上,唯有中國擁有歷史悠久的全民尚武的傳統,用當今時髦的說法,即擁有先進的軍事文明。

據【周禮】,最晚在西周,朝廷便設置了夏官,即國防部,負責國防體系的建立,包括地圖的繪製與更新;在冬官即工部,建立有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負責武器裝備的生產製造,無愧是尚武的民族。

尚武精神致使我國古代軍事學十分發達。眾所周知,流傳至今的西周以來的軍事學著作,不可勝數。但是,我國傳統的軍事思想,尚武精神,與西方專注於砍砍殺殺、屠滅對方的『軍事學』,有著本質區別。

大禹治水的故事,國人皆知。大禹的治國思想和工作方法,卻少有人提及。【尚書·大禹謨】:

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會群後,誓於師曰;『濟濟有眾,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勛。』

三旬,苗民逆命。益贊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於歷山,往于田,日號泣於旻天,於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叟,夔夔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茲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意思是說,有苗反叛,舜派禹率兵出征平叛。軍事行動效果不佳,益向禹建議:以德治國,才是順應天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用文的手段,以德服人;靠武力絕不是好辦法。禹接受建議班師回朝,堯宣布放棄使用武力、改修文德。很快,有苗主動歸順中央。

以大禹在治水過程中的突出業績,以及處理各類問題上的成熟表現,舜禪位於大禹。

因此,孔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意思是,如果周邊國家對你不友好,那麼,你就進一步加強德治,把內部的事情搞好,使四夷樂於親近你。

中華是一個以仁德爲上、不嗜征服的民族,但尚武精神以射藝根植禮教

即便處於絕對強勢地位的時候,中國也是以仁愛之心對待天下之人。

【資治通鑑】卷一九七:

上(唐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爲仇亂。』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說:夷狄也是人,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有七情六慾;作爲公認的『天可汗』,我所擔心的是他們沒有享受到仁德,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他們有猜忌之心;只要仁德普施,就可以實現四夷與我們親如一家;如果互不信任,便少不了相互仇殺。

此時,曾經猖獗一時、不斷侵略內地的突厥,已經被唐朝徹底擊敗,四處流散。當此之時,唐太宗並沒有置他們於死地,而是收留他們,並且讓突厥高級官員擔任自己的衛士。

正是這樣的文化,使得長安城成爲世界中心,無數『洋人』寓居中國,許多『洋人』在中國做官。

正是這樣的文化,使得代表西方『崛起』的奴隸『貿易』、殺人越貨、屠滅土著,在中國無法發展爲無恥的、罪惡的『商業文明』、『海洋文明』。

中華文化強調與人爲善,以仁愛之心待人,但是中華文化並不迂腐,從不欣賞東郭先生。因爲,國家之間,猶如弱肉強食、野生動物匯集的原始叢林。很多時候,你不攻擊別人,難保別人不侵掠你。

【孔子家語·相魯】:

定公與齊侯會於夾谷,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孔子負責籌辦齊魯兩國國君的會盟,孔子對魯定公說:我聽說,準備和平會盟時,必須有軍事準備;準備發動戰爭之時,也要有和平解決的方案。的確,正是因爲孔子做好了軍事準備,這次兩國的和平會盟才得以順利進行。

建立武備,確保國家和平的前提,是武裝百姓。孔子說:『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意思是,政府如果不積極培養百姓的軍事戰鬥技能,等於是拋棄百姓。因此,孔子教學生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其中射(射箭)、御(駕馭戰車)二藝,就是軍事技能。孔子教給學生的,還有更高層次的東西,就是軍事指揮知識。因此,孔門弟子中,誕生了多名軍事家。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告訴學生,要想國泰民安,第一是百姓衣食無憂,第二是國防力量強大,唯如此,百姓才能信任政府。

比孔子早一點的管子,能文能武,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當今的人們,開口閉口都是經濟,以爲只要有錢了,就可以擁有天下。玩透了經濟的齊國宰相管仲可不這麼看。【管子·參患】:

君之所以卑尊,國之所以安危者,莫要於兵,故尚武精神不可缺惑。故誅暴國必以兵,禁辟民必以刑。然則兵者外以誅暴,內以禁邪。故兵者,尊主安國之經也,不可廢也。

確保君主地位和國家安危,沒有比軍隊更重要的。消滅敵國靠的是軍隊,處罰犯罪的百姓則是刑罰,這都得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保證。所以,絕不可以輕視軍隊建設。

管子的尚武精神,軍事成就,無須論述。管子認爲,實現軍事力量的強大,有三個條件:

一是國家有足夠的財力,『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管子·治國】),投入多軍隊越強,軍隊強大了便可以不斷大勝仗,勝仗多國家的地盤就越大,如此,國家就越富強,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二是武器精良,『凡兵有大論,必先論其器』(【管子·參患】),軍隊建設,首先必須確保武器裝備先進。

三是將士優秀,『器蓋天下,而士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管子·七法】),一切靠人,僅有精良的武器,將士不行,是不能打勝仗的。

孔子的老師老子,長期以來,許多人堅信【道德經】就是一部兵書,並從中悟出了高深的軍事哲理。

墨家和儒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紅火的兩大學派。憑孔子、墨子的一封推薦信,走遍各國,都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職位。在我看來,這兩家的思想十分相近,簡直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墨子比孔子晚一點,同樣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凡是念過中學的,都學習過【墨子·公輸】,熟悉墨子阻止魯班爲楚國製造雲梯攻打宋國的故事,知道墨子是一位堅定的『反戰人士』。但是,墨子同樣不迂腐,【墨子·七患】:

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凶飢;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是若慶忌無去之心,不能輕出。夫桀無待湯之備,故放。紂無待武王之備,故殺。桀、紂貴爲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滅亡於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貴而不爲備也。故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國之具也。

墨子說,一個國家之長治久安,須有三件寶貝,一是有足夠的糧食預防饑荒,二是有強大的軍隊防備侵略,三是有堅固的城防足以自保。精神懈怠,麻痹大意,是難以應付突發事件的。夏桀、商紂,貴爲天子,卻被一方諸侯商湯、周武所滅,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就是他們富貴後便忘記了防備禍患。

墨子的這番話,非常值得今天的國人深思:無論多麼富貴,都必須重視國防。

【墨子】實際上也是一部兵書,而且是春秋時期的一部軍事工程學著作。要想了解掌握春秋戰國時期的城防工事,非細讀精讀【墨子】不可。讀罷該書第十四、十五卷,你會對墨子的工程技術和軍事指揮學水平驚詫不已。

比如卷十四之【墨子·備城門】:

城上千步一表,長丈,棄水者操表搖之。五十步一廁,與下同圂。

城牆上,每千步設一個供水點,需要水,搖搖鈴鐺,下面人提供;每五十步建一個廁所,排泄管道直通城下的茅坑。他在設計城牆時,便考慮到城牆上官兵的用水、上廁所的問題,可見其精密。二千多年後的十七世紀末,法國建成『世界文化遺產』凡爾賽宮,諾大個建築,處處金碧輝煌,卻沒有一個廁所,因爲國王、王后、王子、公主需要方便時,無不就地解決。

其實,以考慮廁所、用水,遠不能代表墨子的智慧,其設計的城防工程是與各類兵員、武器配備緊密結合考慮的,甚至考慮到了戰爭危急時期,婦女上陣時的問題。

說說【墨子·備高臨】敘述的一種城防武器:

備臨以連弩之車,材大方一方一尺,長稱城之薄厚。兩軸三輪,……矢高弩臂三尺,用弩無數,出人六十枚,用小矢無留。十人主此車。

這是一種需要十名戰士操作的連弩車,一次可以連發六十支長箭,如果是發射小箭,則數量更多。根據這段話,基本可複製出來。

墨子告訴我們,如果你真的熱愛和平,那麼,請你首先擁有強大的防禦能力。墨家的信徒,不僅個個武功高強,而且都是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也就是說,他們既是製造武器的專家,也是使用武器的好手。

在春秋戰國時期,只會讀書,不能武槍弄棒,是不能算作『士』的。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皆尚武,而且還有誕生了著名的『兵家』,對此,你不用奇怪,因爲諸子百家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說,無不是繼承和發揚了博大的西周文化。

【逸周書·史記解】:

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用兵無已,誅戰不休,併兼無親,文無所立,智士寒心,徙居至於獨鹿,諸侯畔之,阪泉以亡。

文武不行者,亡。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郭不修,武士無位,惠而好賞,屈而無以賞,唐氏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西夏以亡。

周穆王以史爲鑒,對大臣們說:三皇五帝時期,阪泉氏(蚩尤)熱衷於四出征伐,終至天下背叛而滅亡;只修文德不立武備,同樣是亡國之道,過去,西夏專講仁義,蔑視武士,結果,唐堯一出兵討伐他,西夏就滅亡了。

這就是孔子『文事者必有武備』的來歷。

治國,必須文武兼備。稍稍考察西周歷史,你就會發現,西周是一個全民皆兵、文武兼修、寓軍於民的國家制度,這就是說,重視國防建設,全民尚武,是中華的傳統。

【周禮·大司徒】曰:

令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四閭爲族,使之相葬;五族爲黨,使之相救;五黨爲州,使之相周;五州爲鄉,使之相賓。

【周禮·小司徒】曰:

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族爲旅,五旅爲師,五師爲軍,以起軍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貢賦。

比較二者,我們就能發現,全國基層各級行政組織,是按人戶組建;每一級政權組織,同時是相應的軍事組織。

比如,每五家爲一個比,比是最小的行政組織;同時,每五人又是一個『伍』,伍則是軍事組織。又如,每四個『閭』爲一個『族』,族是一個行政單位;同時,四兩爲卒,卒則是一個軍事單位。

平時,在行政組織的管理下,大家進行生產勞動;一旦農閒,則是按軍事組織開展軍訓。戰時,每家抽一人入伍,就可立即投入戰鬥。

結合前面關於井田制的介紹,我們就能發現,周朝的以井田制爲核心的國家經濟體制,與諸侯分封的政治體制、全民皆兵軍事體制是三位一體的。

經濟體制:全國有如一家公司,天子是董事長,諸侯是分公司經理,百姓是員工;全國的主要資源-----土地按人戶平分,全國經濟產出的十分之一屬於國家;諸侯根據自己分公司經營業績獲取報酬,封地之內治理好了,收入就高,反之亦然;百姓耕耘自己的土地,靠能力與付出吃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軍事體制:全民皆兵,下至百姓,上至天子,人人都是軍人;天子是統帥,諸侯是將軍,百姓是士兵。

政治體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作爲國家最高統帥,周天子的活動,與此完全對應。【逸周書·月令解】:

季秋之月,……乃命冢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比飭。……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獀馬,命仆及七騶,咸駕載旍旐,輿受車,以紀整設於屏外,司徒縉撲北向以誓之,命主祠祭禽於四方。……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率講武,肄射御角力。

每到季秋,百姓完成秋收、政府完成稅收之後,周天子便帶頭,率兵進行訓練。此時,全國各級官員都要帶領本地壯丁開展練兵活動。經過爲期一兩個月的全國大練兵之後,天子就要進行閱兵比武了,比射箭,比駕戰車,比摔跤等等。

這樣一種寓軍於民、平戰結合的模式,使得國家的國防成本很低,雖然國家的常備軍極少,而軍隊的戰鬥力很強,最了不起的,是國家隨時都能動員起一支龐大的隊伍來。

春秋戰國時期沿襲這一模式,因此,戰國七雄中任一國家,動輒集合數十萬軍隊,而且軍隊戰鬥力很強。【管子·小匡】:

五家爲軌,五人爲伍,軌長率之。十軌爲里,故五十人爲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爲連,故二百人爲卒,連長率之。十連爲鄉,故二千人爲旅,鄉良人率之。五鄉一師,故萬人一軍,五鄉之師率之。三軍故有中軍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國子之鼓。春以田,曰蒐,振旅。秋以田,曰獼,治兵。

這是齊桓公與管子商量後,在齊國實施改革後的地方軍政組織結構。每五家爲一個軌,每五人一個『伍』,這五人由軌長領導。每四里(200戶)爲連,二百人爲一個卒,由連長統帥。大約是春秋戰國戰事頻繁,每年春秋兩季都要進行軍事訓練。

從周朝到春秋戰國,在中國大地上,是個正常男人,就能上戰場。因爲這一原因,當陳勝、吳廣數百人起兵時,天下頃刻大亂,轉眼間便湧現出眾多優秀將領,無數能征善戰、組織紀律性強的士兵。

漢朝也是全民習武。你若穿越到漢朝,在長安、洛陽的大街上溜達,你根本分不清誰是文人,誰是武將,因爲人人腰間別著一把劍,人人都能舞刀弄劍騎馬射箭。昨天在朝堂溫文爾雅講經論道文臣,今天換上軍裝領兵出戰縱橫千里。

尚武之風,使漢朝軍隊具有令人生畏的戰鬥力。

【漢書·陳湯傳】:

後數歲,西域都護段會宗爲烏孫兵所圍,驛騎上書,願發城郭敦煌兵以自救。丞相王商、大將軍王鳳及百僚議數日不決。鳳言:『湯多籌策,習外國事,可問。』上召湯見宣室。……湯曰:『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上曰:『奈何?其解可必乎?度何時解?』湯知烏孫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過數日。因對曰:『已解矣!』詘指計其日,曰:『不出五日,當有吉語聞。』居四日,軍書到,言已解。

漢成帝時,西域都護段會宗爲烏孫兵所圍,緊急上書朝廷求兵增援解圍。朝廷商量來商量去,拿不出個主意來。大將軍王鳳提出徵求熟知西域情況的陳湯的意見。皇帝召見陳湯,陳湯回答道:不用增援,因爲漢朝士兵武器精良,可以以一敵五;如今就算烏孫學到了一些兵器製造的技巧,漢兵至少也可以一敵三。五天之內,就會有好消息報來。果然,四天過後,解圍的信件就到了朝廷。

正如管子所說,好武器在好士兵手上才能發揮出作用。陳湯是在深知烏孫軍隊是『瓦合』,即烏合之眾的情況下,才有此精準的判斷的。漢朝軍隊之所以千里遠征而無敵於西域,根本原因在於其訓練有素。

這樣一種傳統一直延續。遺憾的是,歷史往往驚人相似,打天下者,皆能居安思危;坐享太平的後世子孫,往往恥於軍事,輕視國防,終至任人宰割,亡國破家。

我經常想,千百年來,中國民間擁有數不清的武術流派,一定與此尚武精神有著密切關係。我沒有研究,只是猜測。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公眾號或前往生民無疆國學專欄
常言道 發表於 2018-10-3 12:25 | 顯示全部樓層
據【周禮】,最晚在西周,朝廷便設置了夏官,即國防部,負責國防體系的建立,包括地圖的繪製與更新;在冬官即工部,建立有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負責武器裝備的生產製造,無愧是尚武的民族。
中華是一個以仁德爲上、不嗜征服的民族,但尚武精神以射藝根植禮教。
常言道 發表於 2018-10-3 12:27 | 顯示全部樓層
【管子·參患】:
君之所以卑尊,國之所以安危者,莫要於兵,故尚武精神不可缺惑。故誅暴國必以兵,禁辟民必以刑。然則兵者外以誅暴,內以禁邪。故兵者,尊主安國之經也,不可廢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