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0|回覆: 0

[講古] 宋代科舉制度『榜下捉婿』

[複製連結]
中國歷史網 發表於 2018-11-3 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科舉制度發展到宋代變得更加完善和嚴密。

作爲一種選拔官員的制度,也受到了統治階層的空前重視。雖然在宋代,科舉還並未成爲進入仕途的惟一途徑,但是想要在官場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考取功名就絕對是必要的了。

不過,科舉考試在宋代所起到的主要是積極作用,選拔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參與到官僚隊伍中,而它的種種弊端則是明以後開始占據主導的。宋代的及第舉人也獲得了相當多的優越條件。一旦金榜題名,那娶富豪家千金的『洞房花燭』也就馬上接踵而至了。

 

 女兒嫁給狀元是家族榮耀

在唐代,取得功名後還要經過考試合格才有資格擔任官職,到了宋代,只要是進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遷的速度和級別之高也是其他途逕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

所以,宋朝政府的高級官員中,科舉出身者占了壓倒優勢。就拿北宋時期的正、副宰相來說,科舉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正所謂『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可以說,宋代士人在經過『十年寒窗』的艱苦努力之後,一旦科舉登第,得到的將會是精神、物質兩方面的超值回報。

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

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

高度的社會重視和推崇

宋朝人評價一個家族的興盛程度的重要標準就是看這個家族有幾個考中科舉的男子和幾個嫁給科舉出身者的女子。

雖然前一個標準是主要的,但是後者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爲在古代社會中,女性出嫁不僅僅是一個家庭走進另一個家庭,也不僅僅是個人角色從女兒到妻子的轉變,她還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擔當聯繫兩個家族的紐帶。這一作用在當時人眼中是被重視的。宋代也不例外。

因而爲女兒選擇理想的婚配對象常常是使父母傷腦筋的大事。不過,所謂的理想對象既不是女兒的個人意願,也不是從女兒的角度來考慮的,而是父母主要是父親從維繫、發展家族的角度來考慮的。

七旬進士也被搶作快婿

正因爲上述原因,考中科舉的士人就成了豪富之家選擇佳婿的『搶手貨』,真是『十年勤苦無人問,一日成名天下知』。

『榜下捉婿』就是生動的例子。宋代在由皇帝擔任主考官的殿試結束後,就要舉行唱名儀式,此時便是『金榜』之上的『題名』見分曉的時刻。而且其間會賜予袍、笏,這叫做『釋褐』,表示已經脫離平民,步入仕途,正所謂『前日秀才,今日官人』。唱名結束後,便是『期集』,也就是新及第舉人的宴會活動。

十年勤苦無人問,一日成名天下知

十年勤苦無人問,一日成名天下知

不過,唱名和期集不在一處,這就爲『擇婿』者提供了條件。從唱名地點到期集所這段路程就成了『擇婿』的地點,豪家貴邸競相在此觀望這些新及第的士人,從中挑選自己滿意的人選,行情好時,一日之間『中東床者十八九』。

宋人把『擇婿』說成『捉婿』,又戲稱爲『臠婿』,『臠』乃肉塊,可謂比喻形象,又頗帶諷刺意味。在當時就有不少關於這方面的笑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