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70|回覆: 0

[訓詁學] 登字的起源與演變_繁體字寫法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國家監 發表於 2018-11-28 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說到登,我們往往會想到登高、攀登等向上攀爬的義項

說到登,我們往往會想到登高、攀登等向上攀爬的義項

『登』字的甲骨文與金文字形均爲合體會意字

『登』字的甲骨文與金文字形均爲合體會意字

說到登,我們往往會想到登高、攀登等向上攀爬的義項,而在成語『五穀豐登』里,登又有了豐收的意思。這些義項是如何產生的?

『登』字本義應爲手持容器進奉或進獻

『登』字本義應爲手持容器進奉或進獻

從『登』字的古文字字形來看,『登』字的甲骨文與金文字形均爲合體會意字,是人以雙手持『豆』(古代用以盛放食物的一種高足容器)向上供奉的樣子。『登』字上部的『癶』(讀爲bō)這個部件就是由甲骨文或金文字形上部的兩隻腳變來的,表示邁動雙腳向前進獻的意思。『登』字本義應爲手持容器進奉或進獻,這一義項在今天已經不再使用了。【說文解字】中說:『登,上車也。從癶、豆。象登車形。』許慎將其解釋爲『上車也』,即登車的『登』,那便是後來的引申義了。

【說文解字】中說:『登,上車也。從癶、豆。象登車形。』

【說文解字】中說:『登,上車也。從癶、豆。象登車形。』

而由進奉或進獻的意思,登引申出上升、登高的意思,例如【禮記】所載:『登席不由前。』這裡的『登』即上升。由上升再進一步可引申出農作物成熟、豐收的義項,例如【孟子·滕文公】所載:『五穀不登,禽獸逼人。』這『五穀不登』的意思就是各種穀物都還沒有成熟。又如【淮南子·覽冥】所載:『風雨時節,五穀登熟。』『五穀登熟』的意思就是各種穀物都豐收成熟了,也作『五穀豐登』,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許慎將其解釋爲『上車也』,即登車的『登』,那便是後來的引申義了。

許慎將其解釋爲『上車也』,即登車的『登』,那便是後來的引申義了。

『登山則情滿於山』,登高望遠,目力所及之處,自然會引發登高者的悠悠情思。古籍中曾提到『君子九能』,其中之一就是『升高能賦』,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甚至直言,『登高能賦』可以爲大夫。因此,從古至今,登高抒懷似乎成爲中國文人的一個重要傳統,他們在詩詞中賦予登高豐富多彩的內容,有喜悅,有感傷,有天地悠悠的愁緒,有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有對美好風光的讚美……『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王璨登上當陽樓,表達的是思鄉愁緒:這裡雖如此華美,可卻非我的家鄉,竟然不能讓我暫且居住;『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今日山川對垂淚,傷心不獨爲悲秋。』李益登上汝州郡樓,抒發的是思古之幽情:三十年前曾上此樓,三十年後再登此樓,城郭依舊,人事全非,怎能不讓人思古憂今?『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爲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李白攀登太白峰,在山間冷風的吹拂下,與星星低語,和浮雲做伴,幻想著御風而行,飄然高舉,高蹈出世,多麼自由美好……

登引申出上升、登高的意思

登引申出上升、登高的意思

登高,有情思,更有哲思。『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上高處,才能看得更遠,生活亦是如此,要觀大勢,謀大局,既看局部,更看全局;『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登高要從低的地方開始,遠行要從近的地方起步,幹事創業同樣如此,既要有『登高』、『行遠』的目標,志存高遠,敢想敢幹,又要自『卑』處、『邇』處始,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向上向善總要費大力氣,而墮落起來卻有難以遏制的加速度,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必須常懷律己心,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

【禮記】所載:『登席不由前。』

【禮記】所載:『登席不由前。』

古人登高所抒之懷所帶給我們的感動遠不止於此。從那一字一句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多少慨然多思與百感交集。高處連接的是過去與未來,也是現實和理想。登上不勝寒的高處,想到自己兼濟天下的夢想在現實中的處處碰壁,想到官場的污濁庸俗與自身高尚節操的格格不入,實在心灰意冷。既然兼濟天下無法實現,那就轉向獨善其身,回歸田園,漁樵放歌吧!可這也不行。因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即使身在江湖,心也無法真正與閒雲野鶴爲伴,真是進亦憂、退亦憂,一腔鬱結之氣充塞於胸。但同時,在高處看到那青山巍峨、江水滔滔,千里平川,自然的大氣磅礴參照出個體生命的渺小——個人力量在茫茫天宇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個體生命在青山不老、綠水長流的永恆中顯得那麼轉瞬即逝,此時自己的那份失意與失落又算什麼呢?想到這一點,此時的他們不再自怨自艾、顧影自憐,而是一掃心中的塊壘,收拾心情,選擇再次出發。前路即使還很莫測,前途即使還很迷茫,但只要以曠達自適相伴隨,一切都將豁然開朗,柳暗花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