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 『玉帛』,是古代禮儀所用的禮品。玉,是圭璋之屬。帛,是絲織物之總稱。『鐘鼓』,是古代禮儀奏樂的樂器。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禮呀禮呀,難道只是指玉帛之類的禮物嗎?樂呀樂呀,難道只是指鐘鼓之類的樂器嗎?』 怎樣理解孔子的上述感嘆呢?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世人行禮作樂,往往徒具形式,不明本質。玉帛是古代禮儀所用的禮品,是禮的形式;鐘鼓是古代禮儀奏樂所用的樂器,是樂的形式。禮的根本精神,在於恭敬。禮儀的作用,絕不僅僅是爲了獻上玉帛,而是爲了使人言行有準則,人倫有次序,並以此鞏固邦國,推動政令。如果忽略其根本精神,只在玉帛的禮品上求鋪張,豈可稱之爲禮?樂的根本精神,在於和諧。樂的作用,也絕不僅僅是爲了奏響鐘鼓,而是爲了和順人心,抒發情緒,進而移風易俗。如果忽略其根本精神,只在鐘鼓的演奏上求敷衍,豈可稱之爲樂?孔子發此慨嘆,正是要提醒世人。 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與本章聯繫起來看,就進一步揭示了仁與禮樂的關係。仁是禮樂的內在依據,禮樂是仁的外在表達。孔子認爲,一個人如果失去內心的仁,就不可能自覺地運用禮和樂。禮的恭敬之情,樂的和諧之意,都是人的內心之仁的體現,捨棄恭敬而專事玉帛,捨棄和諧而專事鐘鼓,都是舍本求末,做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這就是孔子及後世儒家爲什麼強調以修身爲本,把培養人的仁德放在核心地位的原因。 附: 【原文】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①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②云乎哉?』 【注釋】 ①玉帛:古代禮儀所用的禮品。玉,圭璋之屬。帛,絲織物之總稱。②鐘鼓:古代禮儀奏樂的樂器。 【譯文】 孔子說:『禮呀禮呀,難道只是指玉帛之類的禮物嗎?樂呀樂呀,難道只是指鐘鼓之類的樂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