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日志
-
-
分享
道家本论三:道教本质
-
逸羊道长 2012-5-10 09:08
-
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结合,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张道陵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尔注》阐扬道教教义,但道家和道教在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家。道家提倡的是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而道教本身是神学教派。从道教教义与佛教教义的对比可以看出,道教在核心哲学立场上是对佛教哲学思想的抄袭,而不是对道家哲学思想的继承。 道教与佛教在形式上各自有所不同,所信仰的神也各自有别,教规教律也各自有别。但道教与佛教在庙宇的修建上却大多传承佛教庙宇的风格,教义内容上也有着完全相同的核心主张(都信奉唯空主义),后期的道教严格来说更加接近于佛教,如王重阳创立的重阳教,教义上就更加像佛教。 佛教的核心经典: 《波若波罗密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从《波若波罗密多心经》可以看出,佛教所信奉的除了诸佛菩萨以外,基本核心内容就是唯空主义哲学思想。 道教的各种经典: 1、《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2、《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无空有空,无色有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元无象,二气未萌,空洞玄虚,寂然不动。有中真无,无中妙有,扫尽迷惘,打成一遍。 无无有无,有有无有,静极而动之不已,而生气也,动之极,则静,生阴,阴阳互根,两仪为之而立。洞破无有元本,则太极之真无,无极之妙有明矣,造化之道明矣。 3、《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心印”者,即以心印道,以道印心,印无所印,心无所心。心印于事,则体必纷,心印于物,则体必淫。于无印,于无心,心从无宅,印从无精,一灵不昧,善果臻身。人本有心而自失之,人能印而自失之失非其失,则可有心;弃其所弃,则可能印。即知其心,既知其印。既知其印,即知非心有心。既知非心,即知有印非印。印不印印,心无心心,真神真气,合我真精,一元三品,是印是心。 从道教的各种经典中可以看出,道教所信奉的除了诸神仙以外,基本核心内容也是唯空主义哲学思想。道教经典中会提到《老子五千文》,但更多则是继承老子所批判的各家非老子哲学思想,以及对老子哲学本身的曲解,道教并不是真正道家思想的继承者,而只是借用者。 道教在本质上来说并不是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道教只是道家与佛家相互和合的产物。道教是道家的躯壳与佛教的内体,道教所信奉的神仙严格来说只是对佛教诸佛菩萨的模仿,并不是自己独创。道教是道家与佛教的简单加减乘除,道教其实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真实内容,除了各种坑蒙拐骗的害人把戏以外。 http://sunjun44.blog.163.com/
-
1335 次阅读|
0 个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