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文化论坛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汉代法律思想的嬗变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从未中断,而没有中断并不意味着没有经历变化,相反,恰恰是这种应世而变造就并彰显了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韧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而不断自新,能够依靠理性来寻求自我突破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 ...
2018-12-28 10:42 | 查看: 3303|评论: 2
刘伯温民生思想刍论
“虬髯电目,探天根兮斡地轴。扶龙兴云,四方以肃。以生民休戚为忧喜,以大道晦明为荣辱。武功既成,而文治不尽其用者,盖天也耶?抑人也耶?”次子刘璟赞其父刘伯温画像,可以说是非常中肯的。刘伯温的确是“以生民 ...
2018-12-27 09:12 | 查看: 3364|评论: 2
人民时评·点亮“国宝”回家之路
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向中国国家博物馆划拨青铜“虎蓥”。至此,这件流失海外百年的圆明园青铜器,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如果说,这件西周晚期珍贵文物的流失,铭记着一段屈辱的中国近代史,那么今天的回归,则标志着中 ...
2018-12-26 09:31 | 查看: 2539|评论: 3
考古中国的重要进展
考古中国的重要进展
“考古中国”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通过对古文化遗址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提升考古在文物保护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
2018-12-26 09:26 | 查看: 2577|评论: 1
学写古诗词 对句的平仄
学写古诗词 对句的平仄
很多人从五绝、七绝开始学写诗,这样一开头就走错了路子,以后很难写好。五言绝句本质上是最短小的五言古诗,七言绝句本质上是最短小的七言歌行,前者要求在极精简的文字中,尽量表现出高古朴拙的气息,后者要求 ... ...
2018-12-22 11:39 | 查看: 2466|评论: 6
二十四节气“冬至”·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二十四节气“冬至”·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冬至阴极一阳生,正是养生好时节。天文和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要潜阳补温,敛阳护阴。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如莲子、芡实、薏仁、赤豆、大枣、银耳等;及时添加衣服,注意手脚的保暖;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减少和抑 ...
2018-12-22 11:22 | 查看: 2641|评论: 2
孔子母亲的教子智慧
颜母即颜征在,是春秋时期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母亲,也是孔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颜征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她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就是培养造就了至圣孔子。 ...
2018-12-21 10:07 | 查看: 3483|评论: 4
文化创新的“术”与“道”
《诗经·大雅》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学艺术始终如《礼记》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唐诗、宋词、 ...
2018-12-20 09:36 | 查看: 2975|评论: 3
孟荀人性论的分歧与精义
孟荀人性论的分歧与精义
人性论是天人论之枢纽,更是社会与人生论之基石。孔子不言人性善恶,只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贯同掼通惯),但孔子之后的孟子、荀子却各著书说“性善—性恶”并流传甚广。古来饱学 ...
2018-12-18 11:28 | 查看: 2307|评论: 5
“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进门处的兵马战车古色古香,继而是神秘的“东汉双兽”,秦始皇兵马俑惟妙惟肖……在新西兰惠灵顿,一件件中国国宝就像驾着“祥云”穿越时空而来。12月15日,“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主题展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开 ...
2018-12-18 11:23 | 查看: 2395|评论: 3
田野考古,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考古
田野考古,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考古
岁末年初,对于考古人来说,是一年田野考古结束后的汇报季,也是全国各个区域重要考古发现的盘点季,有一种春华秋实的喜悦。改革开放40年来,考古人几乎每年都是在这样的收获中走过来的。 这40年来,中国的考古学有 ...
2018-12-14 16:39 | 查看: 2054|评论: 0
圆明园“虎蓥”回家记
圆明园“虎蓥”回家记
1860年从圆明园被掠走,2018年3月在英国被拍卖,6个月后买家捐赠中国,11月23日安抵北京。历经磨难,圆明园“虎蓥”最终重回祖国怀抱! 回家了! 在外漂泊150多年的“虎蓥”终于回家了! ...
2018-12-13 09:46 | 查看: 1960|评论: 0
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
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始于唐,兴于宋,至南宋时发展成熟,经元、明、清直至近代改制为学堂。在千年学脉的绵延赓续中,书院传承着教书育人、以文化人和传道授业、兼济天下的思想与精神。 ...
2018-12-13 09:42 | 查看: 2419|评论: 0
汉代疏勒城唯一城门找到
汉代疏勒城唯一城门找到
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间又过去了两年。放眼望去,满山的麦子早已收割完,只留下整齐的麦茬。空气是冷飕飕,天空也是阴沉沉的。几天前的一场暴雨,让道路泥泞难行。 这里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石城子遗 ...
2018-12-10 10:36 | 查看: 2120|评论: 0
怎样学写古诗词
怎样学写古诗词
詹安泰先生《无庵说诗》开宗明义第一条:“诗有声韵美,学诗者自当兼讲声韵。近体之声韵易循,古体之声韵难知,故学诗者当先学近体,次学古体。”近体诗是唐代新产生的诗体,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的绝句。 ...
2018-12-8 13:18 | 查看: 2519|评论: 3
《红楼梦》中的女子“诗教”
我们一讲“诗教”,首先想到的就是《诗经》教育。其实不仅仅是《诗经》,更不仅仅是小子、文士的专属教育,诗歌教育已历承千载,而女子的诗教更是在古代男权系统下奋力生长的生命力量。《红楼梦》是微观清代社会高门 ...
2018-12-8 13:15 | 查看: 3194|评论: 2
二十年后如何续写《中国文学史》
二十年后如何续写《中国文学史》
“如果真有一天,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上,我们能做好准备吗?”程苏东有些忐忑。 面对继承、突破、创新的学术使命,不少中青年学者像程苏东一样:忐忑,甚至困惑、焦虑。与此同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些已在 ...
2018-12-8 10:47 | 查看: 2201|评论: 0
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
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新近出版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 ...
2018-12-8 10:18 | 查看: 2271|评论: 0
经学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技术
近二三十年来,围绕儒家经典的经义、义理、语文学和历史学,已有相当丰硕的成果,但仍然任重道远。以经学研究中的“二重证据法”为例。二重证据法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孔安国利用孔壁古文对读伏生今文以定《古文尚书》文 ...
2018-12-7 09:39 | 查看: 2231|评论: 0
当前荀子思想研究面临四大困境
“现在中国与荀子相关的文化活动和课题很多,荀子研究也非常活跃,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产业化趋势。但我想问的是,这些现状是否带来了荀子研究的发展?很多年前,台湾刘又铭教授提出了所谓的‘新荀学’,或称为荀学的复 ...
2018-12-7 09:32 | 查看: 2782|评论: 0
文物修复师·“让千年织物重现往昔光华”
文物修复师·“让千年织物重现往昔光华”
“出土丝织品的保护修复难度极大,它是蛋白质纤维织物,出土之后经常几分钟内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大多数墓葬中的丝织品都会腐烂、霉变、脆化、污染,甚至完全丧失原貌,稍加触碰就会变成碎片。” ...
2018-12-6 10:47 | 查看: 2623|评论: 0
重建中国特色的经学学科
孔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删述“六经”,创立了以仁礼学说为核心的儒家学派,将仁义礼智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要素,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向天下大同作为立国的必由之路。儒学在汉代定于一尊,这绝非汉武帝 ...
2018-12-6 10:38 | 查看: 2624|评论: 1
壁画创作中的文化思考
壁画创作中的文化思考
我国古代壁画曾经创造了世界艺术的高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一批优秀壁画作品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壁画复兴的先河,其创新精神影响到整个中国画坛,这些作品形成了社会大众对壁画艺术全 ...
2018-12-6 10:26 | 查看: 2549|评论: 0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云冈石窟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云冈石窟
武周山下,世界遗产云冈石窟,引无数人迷醉在此。 守着这么一个文化宝藏,云冈石窟研究院在院长张焯的带领下动起了脑筋:“一年200万游客,还远远不够。”怎么让更多人看到云冈、接近云冈、了解云冈?宁波等人先后7 ...
2018-12-5 09:45 | 查看: 2062|评论: 4
郭璞与诗经
郭璞与诗经
学界多知郭璞在玄学、游仙诗及训诂学等方面的建树,而甚少关注其《诗经》学之成就。郭璞曾著《毛诗拾遗》《毛诗略》两部《诗》学著作,又注《尔雅》等书,其中有较多引《诗》材料。郭氏的《诗》学著作皆亡佚,清人马 ...
2018-12-5 09:36 | 查看: 1933|评论: 2
青藏高原4万年前的人类活动
青藏高原4万年前的人类活动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凌等的研究论文,公布了在青藏高原腹地尼阿底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该项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进到4万年前,书写 ...
2018-12-4 10:38 | 查看: 2614|评论: 1
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 首发
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等指导,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古话今语文化有限公司主办,以“让古籍活下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华藏书文化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上,《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 ...
2018-12-4 10:35 | 查看: 1706|评论: 1
文物修复 应修旧如旧
近年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持续热播,以及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推出的系列高品质展览,极大提升了公众对文物的热情,文物保护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固然可喜。不过,保护的想法有了,更须有好 ...
2018-12-3 13:21 | 查看: 1997|评论: 0
《离骚》的礼俗象征
《离骚》中多处出现楚人始祖名称,如高阳、三后、彭咸、重华等。从开篇到结尾,对始祖的追怀贯穿全文,语气敬慎,可见作者慎终追远之意。学者们一般认为《离骚》中反复提及“彭咸”,表达了主人公追随其投水而死之意 ...
2018-12-3 13:19 | 查看: 1880|评论: 0
五六千年前红山先民能酿水果酒
五六千年前红山先民能酿水果酒
距今5000到65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否有酒存在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不停探求的课题。近日经研究机构鉴定,辽宁省朝阳市德辅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内壁沉积物发现有水果酒的元素。这一检测结果首 ...
2018-12-3 13:13 | 查看: 2679|评论: 1
清华简2018年最新成果
清华简2018年最新成果
在十年之前,刚刚进入人们视线的清华简便因“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而备受世人瞩目。这十年来,我们有幸阅读到《尹至》《尹诰》《傅说之命》《封许之命》《摄命》《金縢》《厚父》等“原版”《尚书》,《周公 ...
2018-12-1 13:27 | 查看: 3880|评论: 2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首先讲述的就是黄帝,但是这并不太好讲。司马迁就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今天各家对于黄帝的说法也不一致。其中多数人认为黄帝就是我 ...
2018-12-1 11:05 | 查看: 4734|评论: 4
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读书学习方法"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 ...
2018-12-1 11:01 | 查看: 3040|评论: 7
让家书文化走进生活
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 ...
2018-11-30 10:21 | 查看: 3955|评论: 3
古籍修复师的使命
古籍修复师的使命
为做好修复工作,王斌团队不断学习新知、加强师徒传承 王斌用竹起子将背纸从墙上掀下来。本报记者胡婧怡摄 “呼——”随着轻轻的呼气,贴在墙上的背纸缓缓绷起。王斌直起腰,又用棕刷敲实了气口,一件修复作品的“ ...
2018-11-30 09:51 | 查看: 2172|评论: 2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