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09|回覆: 0

[歷史人物] 寧以義死不以幸生|明末抗清漢儒亮民族氣節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7-25 1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寧死義不苟生!是文紀以知後世,南明抗擊滿清仁儒:王夫之、李顒、呂留良、朱之瑜、黃宗羲、顧炎武、黃道周等

王夫之 (1619--1692) 明清之際思想家。字而農,號畺齋。衡陽(今屬湖南) 人。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明亡,曾在衡山舉兵起義,阻擊清軍南下。戰敗退肇慶,任南明桂王**行人司行人。以反對王化澄,幾陷大獄。至桂林依瞿式耜,瞿氏殉難,乃決心隱遁。輾轉湘西以及郴、永、漣、邵間,竄身瑤洞,伏處深山,刻苦研究,勤懇著述,歷四十年『守發以終』(始終未薙髮),其愛國氣節和刻苦精神,至死不渝。其學於天文、曆法、數學、地理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學、史學、文學。在哲學上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認為『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讀四書大全說】卷十);以為『氣』是物質實體,而『理』則是客觀規律。又用『絪蘊生化』說明『氣』變化日新的性質,認為『陰陽各成其象,則相為對;剛柔、寒溫、生殺,必相反而相為仇』,同時也又『互以相成,無終相敵之理』。他強調『天下惟器而已矣』,『無其器則無其道』(【周易外傳】卷五),從『道器』關係建立其歷史進化論。在知、行關係上,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反對陸王『以知為行』和禪學家『知有是事便休』的論點。政治上反對豪強地主,主張『以夫計賦役,而不更求之地』,『輕自耕之賦,而佃耕者倍之』。善詩文,工詞曲,論詩多獨到之見。所著後人編為【船山遺書】,其中【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思問錄內外篇】、【黃書】、【噩夢】等,在思想史上尤具重要意義。

李顒(1627--1705) 明清之際哲學家。字中孚,號二曲。陝西周至人。家貧, 借書苦學,遍讀經史諸子以及釋道之書。曾講學江南,門徒甚眾,後主講關中書院。與孫奇逢、黃宗羲並稱三大儒。清廷屢以博學鴻詞徵召,以絕食堅拒得免。為學主兼采朱(熹)、陸(九淵)兩派,以為『朱之教人,循循有序』,『中正平實,極便初學』;『陸之教人,一洗支離錮蔽之陋,在儒者中最為儆切』(【二曲集】卷四),主張兼取其長。重視實學,提倡『明體適用』。同顧炎武反覆辯論『體用』問題,提出『明道存心以為體,經世宰物以為用』的見解,將『格物致知』的『物』擴充到『禮樂兵刑、賦役農屯』,以至『泰西水法』等實用學問。力主自由講學,與清廷鉗制思想政策對立。所著有【四書反身錄】、【二曲集】等。

呂留良(1629--1683) 明清之際思想家。初名光輪,字用晦,號晚村。崇德( 在今浙江桐鄉)人。與黃宗羲、高斗魁等結識。明亡,散家財結客,圖謀復興,備嘗艱苦。事敗,家居授徒。清廷舉博學鴻詞,以死拒薦,後削髮為僧,名耐可。卒前作【祈死詩】六篇。雍正時,因曾靜案牽連,遭剖棺戮屍,著述亦被焚毀,但民間仍有流傳。學宗程、朱,尤喜表揚朱熹的種族思想,但對於清廷御用之程朱學派則激烈反對,認為『華夷之辨』大於『君臣之倫』。精通醫學,曾注【醫貫】。所著有【呂晚村文集】、【東莊吟稿】等,又與吳之振等合輯【宋詩鈔】行於世。

朱之瑜(1600-1682) 字魯嶼,日本尊稱為舜水先生,明縣城城郊人。初從李契玄學,後寄籍松江,受業於朱永祜、張肯堂、吳鍾巒等,精研六經,特通毛詩。弱冠後見國是非,絕意仕進。崇禎末兩舉徵辟,均不就;1644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兩次詔征授職,亦不受。酋兵占領浙江後,王翊於四明山結寨抗清,奔走各地,聯絡義軍援翊。順治四年至十五年(1647-1658),四次東渡日本借兵,以圖恢復明室,均未成。途中輾轉安南、交趾(均今越南)等地,歷盡艱險。期間,南明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多次詔征授職,俱力辭不受。順治八年八月十四日,王翊不屈而死,之瑜聞知後於八月十五日設祭,終身廢中秋賞月。順治十六年,受鄭成功、張煌言邀,返國抗清,敗後複流亡日本。常面向故鄉泣血,背朝北方切齒。1665年,被水戶藩主德川光國聘為賓師,迎至水戶講學,德川光國欲為建新居,以"恥逆虜之末滅,痛祭祀之有闕,若豐屋而安居,非我志"4次力辭。1670年,日本初造學宮,繪畫圖紙,度量尺寸,親臨施工現場指導,事後撰【學宮圖說】。又造古祭器簋、籩、豆、登等,率學生習釋奠禮,改定儀注,詳明禮節。1672年,德川光國設置彰考館,由之瑜門生安積覺任主編,聘請之瑜指導編纂【大日本史】。1682年卒於日本,享年83歲,葬日本常陸久慈郡大田鄉瑞龍山麓,依明朝儀式成墳,私諡文恭先生,德川光國輯【朱舜水文集】28卷,收之瑜在海外民撰文章和書札問答(國內今有中華書局版【朱舜水集】、華東師大版【朱氏舜水談綺】行世)。留於日本遺物,今存水戶彰考館。 為學重實際效用和事功,反對"專在理學研究";強調知識應從生活實踐中求得;重視史學,認為"經簡而史明,經深而史實,經遠則史近",與黃宗羲、顧炎武相似。其教育理論除一般儒者所談"性"、"經世致用"外,具有愛國與睦鄰相結合特點,強調國運興衰與教育興廢相關,認為教育作用在於培養人才,改變社會風氣,為國家持久繁榮昌盛創造條件。其學術思想對當時日本和後來明治維新有很大影響。犬清糠稀十七年(1678),之瑜長孫毓仁知祖父海外健在,浮海至日本長崎尋覓,未見歸,康熙二十五年復至日本哭祭。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州,亦號南雷,浙江餘姚人。他的父親黃尊素為萬曆進士,天啟中為御史,是東林黨人,因彈劾魏忠賢而被削職歸籍,不久又下獄,受酷刑而死。十九歲的黃宗羲乃進京訟冤,並在公堂之上出錐擊傷主謀,追殺兇手,明思宗嘆稱其為『忠臣孤子』。黃宗羲歸鄉後,即更加發憤讀書,『憤科舉之學錮人,思所以變之。既,盡發家藏書讀之,不足,則鈔之同里世學樓鈕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則千頃堂黃氏、絳雲樓錢氏,且建「續鈔堂」於南雷,以承東發(疑系『林』字——筆者按)之緒』(【清史稿】480卷)。又從學於著名哲學家劉宗周,得蕺山之學。酋兵入關後,黃宗羲召集裡中子弟數百人組成『世忠營』參加反清戰鬥,達數年之久。失敗後返鄉閉門著述,清庭屢次詔征,皆辭免。顧炎武,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卒於1682,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也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

顧炎武,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號亭林,復以避仇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稱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癸丑,卒於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得年七十歲。三十三歲時(1645),清兵渡江南下,崑山城破,母王氏殉節,遺命炎武「無仕異代」。後炎武受到一家僕與仇家的迫害,輾轉流徙,順治十一年,將家僕溺殺,以殺人罪下獄,賴友人救助減刑免死。其後仍受到仇家追殺,於順治十二年赴北遊歷,來往於山東、河北、山西、陝西一帶,先後六謁明陵。康熙十六年,受薦博學鴻詞科,以死力辭。晚歲居陝西省華陰縣,全祖望為撰〖神道表〗稱:「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可見其認真嚴謹。著有【亭林文集】、【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於乾嘉考證學有典範性之意義。

是著名經學家、史地學家、音韻學家。他一生輾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開創一種新的治學門徑,成為明末繼往開來的一代思想家。他提倡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注意廣求證據。著有【日知錄】、【肇域志】、【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顧炎武出身於江東望族,明末家道中落。他14歲取得諸生資格後,便與同里摯友歸莊共入復社。自27歲起,斷然棄絕科舉帖括之學,遍覽歷代史乘、郡縣誌書,以及文集、章奏之類,輯錄其中有關農田、水利、礦產、交通等記載,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開始撰述【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

明亡,與歸莊等人以匡復故明為志,在南明政權下兩次參加武裝抗清鬥爭並決意不與清 廷合作。胡酋糠稀十七年(1678),胡廷議修【明史】,拒不就薦;次年,更誓死不入【明史】館。此後,客居山西、陝西,潛心著述不再入世。

在北游的二十餘年中,顧炎武遍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行了萬里路,也讀了萬卷書。顧炎武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小學、金石考古、方志輿地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造詣,建樹了承前啟後之功。他繼承明季學者的反理學思潮,不僅對陸王心學作了清算,而且在性與天道、理氣、道器、知行、天理人慾諸多範疇上,都顯示了與程朱理學迥異的為學旨趣。

顧炎武為學以經世致用的鮮明旨趣,樸實歸納的考據方法,創辟路徑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眾多學術領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學風的終結,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的先路,給予清代學者以極為有益的影響。顧炎武還提倡『利國富民』,並認為『善為國者,藏之於民』。他大膽懷疑君權,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色彩的『眾治』的主張。他所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口號,意義和影響深遠,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

黃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號石齋,是明末著名的文學家、天文學家和書法家。他曾任南明吏部、兵部尚書,積極招募義兵,抵禦清軍南進,不幸兵敗被俘,殉節於南京。死前留下『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的絕命書。

傅山,字青竹,車嗇廬,山西陽曲人。他一生酷愛學習,博覽群書,他的[甯拙毋巧,甯丑毋媚,甯支離毋輕滑,甯直率毋安排]的[四甯四毋]之藝術見解,對於書法美學有獨特見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