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0|回覆: 6

[國學熱點分享] 解縉仕途及其著作簡介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1-12-14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解縉簡介及其著作
  解縉(1369年-1415年)明代第二位內閣首輔、著名學者。字大紳,縉紳,號春雨、喜易,文毅,漢族,江西吉安吉水縣人,解綸之弟。洪武十二年進士。歷官御史翰林待詔,成祖即位,擢侍讀,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與編【永樂大典】,累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爲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被殺。
目錄
人物簡介 太平十策 總纂大典 解縉軼事
細說解縉 對聯趣事 明史文載 詩作選摘 解縉墓

  人物簡介
  解縉(xiè jìn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 出生在吉水鑑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至永樂五年二月任內閣首輔(1402解縉彩圖年-1407年)。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進士,授安福州判宮,遷太史院校書郎,除承務部、東莞縣尹,在元末戰亂中死於亂兵;父親解開,二魁胃監,五知貢舉,以父死節贈官參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從事著述、辦學,培養人才;母親高妙瑩,不但賢良淑慧,而且通書史、善小楷、曉音律。解縉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有『神童』之稱。其母畫地爲字,於腿蓋中教之,一見不忘。五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七歲能述文,賦詩有老成語;十歲,日數誦千言,終身不忘;十二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爲庶起士,讀中秘書。解縉有治國安邦之才。初入仕時,深受朱元璋寵愛,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對縉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日上萬言書,剖切陳詞。他建議:政令要穩定,刑罰要簡省,要整理經史,制定禮樂,表彰賢士,崇祀先哲,禁絕娼優,易置寺閹,薄賦斂,減德役,焚經咒,絕鬼巫,裁冗員,節流開源,以蘇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當擇賢者,授職當最德才;應改革時弊,鼓勵農耕,實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免去苛捐雜稅,使民休養生息;要尚武以固邊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連妻子,捶楚不解縉作品(詩書畫)(19張)加於屬官。奏疏呈上,太祖連連稱讚解縉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縉又獻【太平十策】,再次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亦得太祖讚許。
  明成祖時,解縉與黃淮楊士奇等人入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奉詔主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1407)告成,晉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因立太子事,爲漢王高煦所惡讒,永樂五年(1407)以『泄禁中語』,『廷試讀卷不公』,貶爲廣西參議,又爲李至剛所構陷,改貶交趾。永樂八年(1410),因私見太子,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下獄五年,永樂十三年(1415)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帝見縉姓名曰:「縉猶在耶?」於是紀綱用酒將他灌醉,全身赤裸,凍死於雪地。妻子宗族徙遼東,仁宗即位後詔歸其妻子宗族。後諡文毅。憲宗成化元年(1465)復其官贈朝議大夫。 解縉善書法,尤善狂草,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明吳寬匏翁家藏集】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爲首,下筆圓滑純熟。』著有【文毅集】。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11-12-14 14:20 | 顯示全部樓層
  太平十策
  臣聞有堯舜三代之君,而法堯舜三代之治,則超過唐宋。而太平千萬世者,理道之必然也。欽惟皇帝陛下,德侔天地,誠堯舜三代之君。而今之治,尚未及唐宋,此臣所以日夜有望於陛下也。況臣蒙陛下之恩至深至臻解縉像,刻骨銘心,思所以補報。因思當今之急務,王政之大端,不過十事而已。一曰參井田均田之法,二曰兼封建郡縣之制,三曰正管名,四曰興禮樂,五曰審輔導之官,六曰新學校之政,七曰省繁冗,八曰薄稅斂,九曰務農,十曰講武。謹條陳以獻,名曰太平十策。惟陛下憫其愚忠,少加采覽焉。
  一曰參井田均田之法。本無難事,但以爲江南地狹田少。不可井治溝洫,勞民而不易成。且一時動搖,令民失業,故歷代紛紜,莫知遷從。唐太宗固有意矣,而無其臣;周世宗亦有志矣而無其時。則太平萬世之法,固有待於今日也。爲今之計,唯行井田參田之法而行之,不以拘於方里。而井勞民動眾,設溝治途,而事事合古也。宜令戶部會今天下丁口若干,田畝若干,令民二百丁爲一里,里同巷,過失相規,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中爲堂,右爲塾,左爲庠。推其父老年高德厚一人處於中堂,朝夕告謁,而取正焉;擇有文行一人居於右塾,民年八歲者入焉,教以灑掃應對、禮樂射御書數之文;一人居於左庠,民年十五者入焉,教以詩書禮樂修己治人之方,毋敢縱逸。每丁受田若干畝,廬舍、邑居、池井、畜牧、山林、蔬果之地若干畝,樹藝各隨其土之所宜。一里之人,各治其私田若干畝,而共耕公田若干畝,山林畜牧之地亦如之。民年二十受田,老免及身後還田,賣買田地則有重刑。朝而畢出,各事其事,暮而畢入,習學左庠;後爲中堂,婦人相聚以治女工。有地狹人稠,土地磽瘠之鄉,有司資以舟車,給其衣食,徙之江淮之間,閒曠之地。孰不懷然以相從哉?如此貧富何患其不均?訟詞何患其不息?天下何患不治?太平萬世理有必然也。先將古人井田均田小宗之法,及小學、朱子家禮、顏氏家訓、呂氏鄉約、女教,及今義門鄭氏學范等書,類聚考訂,刊行天下,長幼習讀,有親族異產者務要即時同居共爨。如有不遵,遷於化外。
  二曰兼封建郡縣之制。夫眾建諸侯而少其地。此萬世不易之論。周家以是長久天下之所共知也。世儒議論紛紜,不足稽考。爲今之計,異姓不可封也,惟諸王所封之地,宜以一縣令主治之。循古者諸侯之制,擇賢以輔。惟世子襲爵,其庶子十歲以上者,則於水陸都會山川要害之處別封以一縣,擇賢能之人輔之。如此,則歲有封建不過五六。十年之間,州縣將盡爲侯國,而天下諸侯皆陛下子孫矣,豈不萬年磐石之固哉。惟帝子封王,王之嫡子襲王爵,庶子定封侯,九年考其賢者封王,次賢者封公,其有過降爲伯、子、男,封地廣狹並同。有無子者,他國庶子繼立,務要親疏足昭穆,得其至當。先將古者侯國制度考定成書,刊行天下通知。先給一本諸王。古人削地之法不可行。盡削地益地,後致強弱不同。
  三曰正官名。今之六部,即古之六官。而尚書之官,本漢朝內臣,如尚衣尚寶之類,而以爲六卿,名實不相符矣。侍郎之名,亦自不通,宜改從古。
  四曰興禮樂。今天下祭祀無樂,宜詳定頒行天下。古者庶人皆通音樂。今天下和平,宜令百姓並習音樂。宜令天下訪求精曉音律、通究禮典者,條陳畫圖以進。天下生員,每間日習禮樂,如出楊畫圖曉示之後,無能通曉者,或選樂生往教,或令自求師。如是,數年之後,今大常樂舞生及教坊司,皆可罷斥矣。禁天下胡琴羌笛,應俗樂,禁庶人不可圜社。京城及天下官路,宜分爲五級,廣若干步。中爲御道,高於地若干丈。其左,官員儒士行路,農商行路;其右,工人行路,婦人行路。使四民不收之人,無自出焉。古人男女異路,亦此意也。並以檻牆隔之,牆高及肩,於上印刻禁戒,不許俎越。其士農工商之人異其衣冠,使四民不收之人無容其身。士緇布冠烏紗,深衣漆爲之骨,簪履篾以白,皮布任用,黑質白綠,其常服許戴今之頭巾及大明帽、圓領衫、絲條皂靴等。生員並用,農工商賈不許。農台笠,棕草任用,上衣稍長,下及於膝,布裳履篾以布,布草任用,以皂啻台笠以竹,直領衫,履篾白布,布草任用以白。
  五曰審輔導之官。夫輔導諸王宜擇方正之士以佐王,王必敬而禮之,朝夕咨訪。今後凡王府官,宜審試之。教世子之法,及前後左右之官,今皆未備,宜先令搜求古法,及賈誼之策而行之。
  六曰新學較之政。每縣學生員三十人。每歲春秋二季,縣之儒士試於學,試中曰後士,始入縣學。縣設公宴迎師至其家,縣官親送。二年各縣之生員試於府,以八月試,中曰選士,始入府學,宴迎之禮亦如之。三年鄉試、會試、殿試如今制,始曰進士。每歲府學貢十人於國學,曰貢士。試中,縣官傳接名至其家。府縣濫取,並有重罰,間制科取士,不用大臣保舉,余從宋制,宜少取數名,並賜進士及第,前進士及三甲者許應。宜令天下投進詩書著述官爲刊行令福,建各處書坊。今國學見在書板,文淵閣見在影視劇中的解縉(8張)書籍,參考有無,盡行刊完,於京城及大勝港等處,官開書局,就於局前立牌,刻詳書目及紙墨二本,令民買販,關津免稅。每水陸通會州縣,立書坊一所,制度如前法帖本,亦宜求善本類聚刻石一木。
  七曰省繁冗。州縣地方名戶大小不均,宜均平之。官員繁冗不足爲治。州縣繁要去處,止用正官一員、首領官一員。僻遠去處,止用一員,若所用得,一人爲之有餘矣。各處卷宗,長幅大卷常有遺失。今後每年一縣將簿十二本赴京用給勘合,回縣書寫案卷,其各衙門行移狀辭等項。刪去繁文,止用小紙勘合一張,廣狹隨文多少,務要與簿相等。立卷隨即粘上於簿,歲終六本解赴京六本收本處。後堂設案六雙櫥六,衙吏當官前寫辦文書,一置一櫃,於公廳專收文簿,朝則官啟之,暮則官封之。如事多,未一年而卷簿滿者許奏添一也。各宜立鑄鈔庫,偽造鈔者滋多刑之不絕,宜於鈔上置半印勘合流泒字號,一貫一號,兩貫同號,真偽可辨矣。
  八曰薄稅斂。宜令天下錢鈔金銀彀帛金銀使用,啻賈之利有盈虧.都會之地有興廟。今稅有定額,民必受害。宜令各處稅課隨時多少,從實徵收;或令百姓各人戶上,先行補納,官收稅錢,至冬均給還之,則眾輕易舉,官民俱利,百姓無巡攬賦咸之困矣。
  九曰務農。農者天下之本,而食者民之天。故蓄積多而備先具。兵荒歲旱,誠不足憂也。及今豐歲,正宜於天下要害之處,每歲積糧若干,民樂近輸,而國受長久之利,計之善者也。每一里設田峻一人,以今之耆宿爲之,專一巡察,以警勤惰。以農桑集要等書教之。先將農桑集要、齊民要術及樹藝水利等書,類聚考訂,頒行天下,令各家通曉。義倉之法,宜悉講求。即今天下民自建立。則雖有水旱,不足憂矣。
  十曰講武。宜依唐宋舊制開武舉,昔郭子儀之徒亦出於是也。古今通患,郡縣無城,器械不完,糴糧不備,妖賊長助所在風靡。今太平之世,正宜於各處州縣皆立城池,令民冬月修築,就各處立武學。各處夜則擊析守城。各處生員尤當講兵書、習武事,文武並用,久長之術也。軍器木石草糓,宜於武學之後各置倉庫,每歲成造,時時簡視,務要堅良。武舉凖科舉之制國學,宜高大其制,環之以水,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早則升堂,一揖退而會食。各處其所聽,其自相講貫學門之內,聽其自然,止禁其戲言戲動,無故而出學。四時之季,試有不善,責令改之。不改降之下等;再不改免冠責之;三不改加刑焉;四不改屏之遠方;三年而不悔,投之四裔,終身不齒。將武經之屬考校而使之習。武舉定式,宜參唐宋制一大將凱還宴於學宮,凡武舉之子,皆令入學。可用則受之以職,其不才則罷黜之。
  十策謹如前。萬一可采,伏望內降手敕,付大臣施行,臣復切念。前者妄論遷謀,干瀆聖聽,戰兢累日,以待斧鉞之誅。陛下憐之不已,赦其罪戾,臣愈感恩浸入心骨,知陛下既以臣爲親臣矣!臣固不敢自同於眾人也。若此陳獻非雲報國以見臣一介愚蒙,拳拳之忠耳。至臣之許國天長地久,皆建功立效之時。惟陛下幸垂憐之!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11-12-14 14:22 | 顯示全部樓層
  總纂大典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永樂大典】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傳。收錄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莊、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別編入,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全書體例『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檢索非常方便。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全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7億字。書中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宋元以後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達8000餘種,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解縉軼事  一門三進士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已是一位18歲的翩翩少年,這年他第一次參加江西省鄉試,就一舉奪得第一名,人稱『解解元』(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年赴京參加會試,列爲第七名,經殿試,被錄爲二甲進士。他的哥哥解綸和妹夫黃金華也同榜登進士。
  從小出名的才子解元,會試怎麼被擠到第七名呢?原來,解縉所作文章氣勢磅礴、文筆犀利,本來主考官要點他爲一甲,擬爲『狀元』人選(一甲3名,分別爲狀元榜眼探花)。但其他考官認爲,解縉文章中的言論過於尖銳,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將解縉往後排,列爲第七名。
  明朝甫立,朱元璋對首科會試十分關注。因爲就在開考前的二月丙寅日夜晚,有一顆大星出現於天空東井壁,顏色赤黃,閃閃有光,朝東北方向行進,漸漸變濁而隱沒。朝廷專司觀星宿的欽天監進奏說:『是爲文士效用之占。』 崇信陰陽術數的朱元璋十分高興,他登基以來第一次開科會考取士,就出現這樣吉祥的徵兆,不禁喜言道:『國之昌盛,必有祥瑞!朕必能掄選英才,爲國所用。』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開國英主,爲國選才,不拘一格,殿試前調閱了一二甲策論,見解縉文筆雄健,立論新穎,切中時弊,殿試中又見他才華出眾,欲力排眾議欽點其爲狀元,但有權臣進言道:『首開科甲,爲國掄元,當取吉祥以順民心。解縉字大紳,點爲狀元,「縉」、「紳」俱「解」,於國不吉。』朱元璋聞言默然無聲,念及國祚,便忍痛割愛舍卻解縉,欽點取名較吉祥的『任亨泰』爲狀元。
  解縉雖然與狀元擦肩而過,但解氏家族『兄弟同登第』、『一門三進士』的消息傳出,立即轟動了解縉的家鄉吉水,也轟動了京城(今南京市),一時傳爲盛事。而這次殿試錄取的第一名狀元的任亨泰,在後世卻遠不如解縉有建樹。登島賦詩
  明朝著名大臣、大學士解縉於永樂五年(1407年)曾登上特呈島,賦七言律詩【題特呈山溫通閣】一首,詩曰:
  峰濯滄溟應斗魁,波瀾繞翠浪頭排。火煙光起鹽田熟,海月初升漁艇回。
  風送潮聲平樂去,雨飄山色特呈來。地靈福氣生天外,自有高人出世才。
  全詩情景交融、揮灑自如,描繪了特呈的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特別把特呈島重點生產專案煮鹽和捕魚躍然紙上,給特呈島留下珍貴的史料。詩中『風送潮聲平樂去,雨飄山色特呈來』二句,解縉曾作題聯,蓋有印章和永樂五年日期,書贈麻斜侯王廟,後人臨摹雕刻在木塊,懸掛在廟堂正門兩旁。解縉何緣爲偏僻的漁島及廟宇賦詩題聯,源於解縉一段坎坷的經歷。
  永樂五年(1407)解縉回京奏事,沿雷州廣州驛道返京,當時必須經過平樂渡。湛江現存最早一部【雷州府志】(明萬曆四十三年西曆1615年編纂)有載:『平樂渡,東西十里,二十一都,原有官舟,編夫』,『平樂步……吳川等海至此泊舟』。解縉平生敬慕英雄,早已知悉元代有抗擊海盜名將羅郭佐,四代五人剿匪相繼戰死,史稱羅五節,其紀念廟宇『侯王廟』就在平樂渡附近,自然順路憑弔英烈,贈聯抒懷。廟堂正對面是特呈島,『峰濯滄溟』,『波瀾繞翠』,令風流倜儻的解縉濃意盎然,登島寫下七律,並把侯王廟題聯融入詩中。解縉只活了46歲,遺下詩作不算很多,小小特呈能觸動解縉賦詩,留下名人遺篇,實在難得可貴。
  細說解縉
  解縉這個人從小就是神童,生而秀異,穎敏絕倫,在明史上是個集詩文和書法大成之人。其文雅勁奇古,詩豪放羊瞻,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時,然縱盪無法。 但凡這類年幼就名噪全國的人,骨子裡的解縉像才氣放逸,桀驁不馴,是後天名就者無法接近和比肩的。但有一點不好,這樣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場就很悽慘。雖然他主持撰修【永樂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終還是被錦衣衛活埋雪中而死,年僅四十七歲。
  別看只有四十七歲,解縉卻歷經明太祖、建文帝、永樂三朝。朱元璋的時候,因才氣過人被重用,朱元璋曾經親口對解說:『朕與你義如君臣,恩猶父子,你對我有什麼諫言應當言無不盡才是啊!』要論經綸,解縉曾經領導3千多文人以三年時間,完成了三億七千多萬字,卷帙達二萬多(大部分於1900年被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焚毀,現在全世界各大圖書館存書加起來只有八百卷)的宏大類書【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照錄原文,未作刪改。這種做法保持了書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解縉不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爲人耿直、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他屢次上疏,針泛弊政,彈劾奸佞小人,由此導致他一生坎坷,時而得寵,時而失寵,時而升遷,時而貶謫,直至被人迫害致死。
  還是初入仕時,解縉曾指責兵部僚屬怠忽職守,尚書沈潛對此極爲惱怒,上疏誣告解縉。太祖由此也責備解縉『散自怒』,並貶他爲江西道監察御史。韓國公李善長因罪被太祖處死,縉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爲李善長辯冤。他又代御史夏長文革疏【論袁泰奸黠狀】,歷陳御史袁泰蔑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處罰,對此懷恨在心。太祖認爲解縉還缺乏涵養,必須修身養性,閉門思過,否則會成爲眾臣攻擊的對象。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縉只好隨父回歸吉水。在老家八年,他閉門著述,校改【元史】,補寫【宋書】,刪定【禮記】。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病逝,縉進京弔喪。時惠帝臨朝,袁泰乘機進誨言,攻擊解縉『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90,不當舍以行。』帝聽信誨言,貶縉爲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衛吏。當時的禮部侍郎董倫爲惠帝所信任,在惠帝面前爲解縉說了不少好話,這樣,解縉才在建文四年被召回京師復職,任翰林待詔。永樂元年(1403)成祖朱棣登基,擢解縉爲翰林待讀,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不久,又遷爲翰林侍讀學士,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列女傳】。這時,成祖對解縉很信任,曾對大臣們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永樂二年(1404)解縉被摧升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時。
  皇帝的寵愛改變不了解縉剛正不阿、堅持正義的氣節,對不合禮儀之事,他還是要反對的。永樂三年(1405),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煦爲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爲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爲前車之鑑。』朱棣聽後面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爲說服皇上,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兩人相視而笑。最後同意立長子高熾爲太子,次子高煦爲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從此,高煦深恨解縉。高煦自以爲有戰功,又深得朱棣寵愛,常存奪嫡之心。見此情形,解縉上疏勸阻說:『啟爭也,不可。』朱棣認爲這是離間他們的父子關係,對縉很有意見。永樂四年,成祖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漠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高煦卻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爲『試閱卷不公』貶爲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縉,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
  永樂八年(1410)解縉人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高熾而返。於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祖爲此震怒。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疏上,成祖愈怒,詔令將解縉逮捕入獄。縉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並株連多人。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年2月22日)錦衣衛帥紀綱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縉的名字問了一句很有水準的話:『縉猶在耶?』綱一貫草菅人命,深爲解縉憎恨。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啟用解縉,便趕回獄中,假意置酒祝賀,將縉灌醉,活埋於雪中而死。那時,解縉才47歲。解縉被害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解縉在朝時,以賢德論主切好就說,壞就說壞,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單給他,命他『疏其短長』解縉一一寫出:『天資厚重,中無定見。夏原吉有德量,不遠小人。劉情有才幹,不知顧義。鄭賜可謂君子,頗短於才。李至剛誕而附勢,雖才不端。黃福秉心易直,頗有執守。陳瑛刻於用法,尚能持廉。宋禮直憨而苛,人怨不恤。陳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賓薄書之才,理償之心。』祖將奏疏交給太子朱高熾,朱高熾又詢問尹昌隆、王汝玉兩人情況,解縉即刻回答說:『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仁宗即位,拿出解縉的奏疏給首輔楊士奇說:『言縉狂,觀所論列,皆有定見,不狂也!』稱讚解縉的文章雄勁奇古,新意疊出,可與司馬遷、韓愈等人媲美。因此,下詔把解縉的妻子、兒女、宗族赦歸吉水。正統元年(1436)八月,赦還所抄家產。成化元年(1465)爲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諡文毅。解縉【宋趙恆殿試佚事】 草書解縉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親自主持了【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縉編纂【文獻大成】,企圖把歷代文獻分門別類地搜集起來,但由於人手少,時間倉促,一年成書,成祖閱後,認爲所纂尚多未備,過於簡略,不符合他的原意,於是決定增派太子少師姚廣孝、禮部尚書鄭賜等協同解縉爲監修官,又徵召二千多人參加編專毒、較訂、錄寫、繪圖、圈點等工作,重新進行編纂。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這部大類書終於編成,取名爲【永樂大典】。全書共有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裝訂成11095冊,共3億7千萬字左右,『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成祖【永樂大典】序言)輯入經、史、子、集、釋藏、道經、北劇、南戲、平話、醫學、工技、農藝、志乘等各類著作七八千種,按【洪武正韻】的韻目排列次序。這是我國最大的一部類書。在世界文化史上,【永樂大典】被譽爲編纂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廣的百科全書。
  解縉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詩歌、書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氣橫溢,下筆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詩,現存詩五百餘首。他的古體歌行,氣勢奔放,想像豐富,逼似李白,而律詩絕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長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他的著作有【白雲稿】、【東山集】、【太平奏疏】等。現在留存下來的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及【春雨雜述】一卷、【古今烈女傳】三卷。後人對他一生的評價是:『節千秋壯,文章百代尊。』鄒元標解春雨學士舊墓】。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11-12-14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對聯趣事其一
  明代解縉才調宏達,尤善詼諧。據說某道士對解縉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畫像來拜見,恭恭敬敬地請解縉爲其題詩。解縉接過畫像,當即筆走龍蛇般連寫了三個『賊』字。道士一見,又驚又怒,正欲發作,只見解縉含笑從容續寫,連同前面所寫的三個『賊』字,成了一首頗有情趣的題畫像詩:
  賊、賊、賊,有影無形拿不得。
  只緣偷卻仙丹藥,而今反作蓬萊客。
  『蓬萊』是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萊客』,就意味著成了仙,相傳八仙過海就是從蓬萊閣起程的。此詩先說這位道士是賊,接下來遂將『賊』字妙解爲對其修行的稱讚。難怪道士讀罷,由驚怒轉爲驚喜,千謝萬謝而去。其二
  朱棣爲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後起兵自稱『靖難』,奪取帝位,即明成祖,年號永樂。據說朱棣當了皇帝之後,爲立太子事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解縉正奉旨纂修【永樂大典】,很受永樂皇帝朱棣的賞識。朱棣於是就此事密召解縉,解縉進得宮來,就立太子事發表自己的看法:『立子爲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人心歸附,若棄長立次,必興爭端。』因朱棣自己不是長子,對此說不感興趣,心中仍存猶豫。
  正在這時,內宮太監送來一幅名爲【彪虎圖】的畫:一隻白額回首望身後幼虎,情狀甚爲親呢。解縉見此圖,當即吟詩曰:
  虎爲百獸尊,誰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朱棣聽了,知道解縉是借著題詩婉轉進諫,頗受啟示,當即決定立長子高熾爲皇太子,即後來的仁宗。其三
  相傳,永樂皇帝有一天突然對解縉說:『你知道昨夜宮中有喜事嗎?你就此吟首詩吧!』
  解縉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產,便吟:君王昨夜降金龍,
  把皇子喻爲『金龍』,本是吉語。豈料永樂皇帝卻說:『生的是個女孩。』
  解縉眼珠一轉,馬上續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過一個『化』字,將生男改爲生女,可謂巧妙自然,天衣無縫。
  永樂皇帝本是藉此題爲難解縉,於是故意嘆口氣說:『可惜剛出生便告夭折。』
  解縉早有準備,脫口應道:料是人間留不住,
  永樂皇帝又說:『已將屍體扔到池塘里去了。』
  解縉轉口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宮。
  這場君臣對話,充分表現了解縉出口成章,應付自如,正因爲如此,才使避諱之語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釋。其四雞冠花屬莧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質花序有如雄雞之冠而得名。有一次解縉與永樂皇帝在花園遊玩,皇帝突然命解縉以雞冠花作詩,解縉略一思索,起句道:雞冠本是胭脂染,
  一語剛落,只見皇帝從身後取出所執白雞冠花,說:『不是胭脂紅,是白的。』解縉隨機應變,當即又吟:今日爲何淡淡妝?只因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
  解縉應對如流,用語不凡,聯想奇妙,皇帝聽了甚爲高興。其五
  解縉自幼好學,出口成章。這年春節,他在後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對門的員外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只有像我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副對聯,就命僕人把竹子砍了。不一會,家人來報,解縉的春聯改成了:
  『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員外聽罷,非常惱火,令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聯又改爲:
  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其六
  明代才子解縉到一大商賈家收稅款。事前,商賈家調皮的女兒在宅前貼上對聯,心想,看你解稅官怎麼進屋。對聯云:
  閒人免進,盜者休來。
  解縉看罷一笑,叫人拿來筆往門聯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賈女兒出門一看,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稅官文思敏捷,巧補天成。原來解給將對聯補寫爲:
  閒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其七
  解縉幼時去河裡洗澡,把脫下的衣服掛在河邊的老樹上,這時縣令來了,對解縉說,我出個對子,若對得出來衣服便給你,對不出來我可就拿走了。然後指著老樹說:『千年老樹爲衣架。』解縉昂首,脫口而出:『萬里長江作浴盆!』縣令大異,遂還衣於縉。其八
  毛澤東引用過這樣一副對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對聯的作者是明初才子解縉。
  傳說他有一次上街,時值春雨連綿,不小心跌倒了。路上行人見了失笑。他隨口吟詩回敬:『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殺一群牛。』民間還流傳著他的許多巧對,例如他19歲考中江西解元後,出遊到一道觀,口渴求飲,老道士慕他的大名,出個上聯試他:『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其中三個『解』字不同音,下聯也要如此,難度很大。解縉卻不費工夫屬對道:『七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這三個『樂』字也不同音。其九
  話說李尚書得了解縉這麼個好女婿,自然滿心歡喜。有一天,皇帝下詔書要李尚書進貢公雞蛋,李尚書魂都嚇掉了,世上那有公雞蛋呀,這不難爲他嗎?急得他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香,一點辦法也沒有。她的夫人說:『你不是說解縉聰明嗎,何不叫他來想想辦法。』李尚書說:『他有啥辦法能弄到公雞蛋。』夫人還是派家人把解縉叫了過來,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訴他。解縉聽了後說:『這點小事不要緊,不要急,趕快叫老丈人起來吃飯,不要急壞身體。老丈人問他有啥辦法。他說:『你備好官船,掛上旗子,寫上官銜,我替你去進貢。』李尚書說:『沒公雞蛋你怎去進貢,這不是鬧著玩的,弄不好是欺君之罪呀。』解縉說:『天機不可泄漏,到時就會見分曉。』
  到了京城,皇帝聽說進貢公雞蛋的來了,忙叫宣進殿來。皇帝一看是個伢崽,就問他是誰,來做什麼?解縉答道:『小民叫解縉,是代李尚書來進貢的。』皇帝又問:『李尚書是你什麼人。』解縉回答:『是我岳父。』皇帝說:『你岳父爲什麼不親自來。』解縉說:『我岳父在家生小孩,不能來。』皇帝哈哈大笑:男人怎麼會生崽?解縉忙說:『是呀!男人不會生崽,公雞哪會生蛋?』皇帝一聽,有道理,進貢公雞蛋一事就不提了。並且把解縉留在宮裡,封了他一個學士官銜。其十
  明朝翰林大學士解縉堪稱詩詞名家,他自幼聰明好學,7歲能詩善文,且生性剛直。 一次,告老還鄉的李尚書不信解縉有此高才,他宴請幾個權臣顯貴作詩,派人叫解縉前來應對,想有意當眾奚落他一番。
  解縉來到李府,只見大門緊閉。家人說主人吩咐要他從小門進入,他站在大門口硬是不走小門。李尚書聞情走來大聲說:『小子無才嫌地狹』;解縉即答:『大鵬展翅恨天低。』尚書聽了大吃一驚:呵,這小子口氣倒不小,忙命人打開中門相迎。吉水縣城鑑湖公園內解縉塑像剛入席,一權貴便想借題嘲笑他母親在家做豆腐,父親挑上街叫賣的貧寒身世,對他說:『聽說才子能出口成對,今日請你以你父母職業爲題如何?』解縉聽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肩挑日月上街賣;手把乾坤日夜磨。』眾人聽了,無不拍案叫絕。那權貴卻魚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顯貴見解縉身穿綠襖,便也出一上聯譏諷他:『井裡哈蟆穿綠襖』;解縉見那人身穿紅襖,靈機一動說出下聯:『鍋中螃蟹著紅袍』。那顯貴聽了暗想:這小子好厲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卻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無理髮泄,只好自認倒楣。
  酒過三巡,尚書欲壓服解縉,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說:『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縉聽罷,用腳在地上一頓,說:『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口氣比他還高。尚書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這時,解縉舉杯祝酒說:『難得今日群才雅集,我願題贈一聯助興』。尚書聽罷,忙叫人拿來文房四寶,解縉揮毫舞墨,然後擲筆大笑而去。眾人走過來一看,瞠目結舌地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這是一副借物寓諷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11-12-14 14:2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明史文載
  解縉,字大紳,吉水人。祖子元,爲元安福州判官。兵亂,守義死。父開,太祖嘗召見論元事。欲官之,辭去。
  縉幼穎敏,洪武二十一年舉進士。授中書庶起士,甚見愛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諭縉:『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縉即日上封事萬言,略曰:
  臣聞令數改則民疑,刑太繁則民玩。國初至今,將二十載,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嘗聞陛下震怒,鋤根剪蔓,誅其奸逆矣。未聞褒一大善,賞延於世,復及其鄉,終始如一者也。
  臣見陛下好觀【說苑】、【韻府】雜書與所謂【道德經】、【心經】者,臣竊謂甚非所宜也。【說苑】出於劉向,多戰國縱橫之論;【韻府】出元之陰氏,抄輯穢蕪,略無可采。陛下若喜其便於檢閱,則願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請得執筆隨其後,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及關、閩、濂、洛。根實精明,隨事類別,勒成一經,上接經史,豈非太平製作之一端歟?又今【六經】殘缺。【禮記】出於漢儒,踳駁尤甚,宜及時刪改。訪求審樂之儒,大備百王之典,作樂書一經以惠萬世。尊祀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皋陶、伊尹、太公、周公、稷、契、夷、益、傅說、箕子於太學。孔子則自天子達於庶人,通祀以爲先師,而以顏、曾、子思、孟子配。自閔子以下,各祭於其鄉。魯之闕里,仍建叔梁紇廟,贈以王爵,以顏路、曾曨、孔鯉配。一洗歷代之因仍,肇起天朝之文獻,豈不盛哉!若夫祀天宜復掃地之規,尊祖宜備七廟之制。奉天不宜爲筵宴之所,文淵未備夫館閣之隆。太常非俗樂之可肄,官妓非人道之所爲。禁絕倡優,易置寺閹。執戟陛墀,皆爲起士;虎賁趣馬,悉用俊良。除山澤之禁稅,蠲務鎮之徵商。木輅朴居,而土木之工勿起;布墾荒田,而四裔之地勿貪。釋、老之壯者驅之,俾復於人倫;經咒之妄者火之,俾絕其欺誑。絕鬼巫,破淫祀,省冗官,減細縣。痛懲法外之威刑,永革京城之工役。流十年而聽復,杖八十以無加。婦女非帷薄不修,毋令逮系;大臣有過惡當誅,不宜加辱。治歷明時,授民作事,但申播植之宜,何用建除之謬。所宜著者,日月之行,星辰之次。仰觀俯察,事合逆順。七政之齊,正此類也。
  近年以來,台綱不肅。以刑名輕重爲能事,以問囚多寡爲勳勞,甚非所以勵清要、長風采也。御史糾彈,皆承密旨。每聞上有赦宥,則必故爲執持。意謂如此,則上恩愈重。此皆小人趨媚效勞之細術,陛下何不肝膽而鏡照之哉?陛下進人不擇賢否,授職不量重輕。建不爲君用之法,所謂取之盡錙銖;置朋奸倚法之條,所謂用之如泥沙。監生進士,經明行修,而多屈於下僚;孝廉人材,冥蹈瞽趨,而或布於朝省。椎埋嚚悍之夫,闒茸下愚之輩。朝捐刀鑷,暮擁冠裳。左棄筐篋,右綰組符。是故賢者羞爲之等列,庸人悉習其風流。以貪婪苟免爲得計,以廉潔受刑爲飾辭。出於吏部者無賢否之分,入於刑部者無枉直之判。天下皆謂陛下任喜怒爲生殺,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電視劇 【大明奇才】劇照古者善惡,鄉鄰必記。今雖有申明旌善之舉,而無黨庠鄉學之規。互知之法雖嚴,訓告之方未備。臣欲求古人治家之禮,睦鄰之法,若古藍田呂氏之【鄉約】,今義門鄭氏之家范,布之天下。世臣大族,率先以勸,旌之復之,爲民表率。將見作新於變,至於比屋可封不難矣。
  陛下天資至高,合於道微。神怪妄誕,臣知陛下洞矚之矣。然猶不免所謂神道設教者,臣謂不必然也。一統之輿圖已定矣,一時之人心已服矣,一切之奸雄已懾矣。天無變災,民無患害。聖躬康寧,聖子聖孫繼繼繩繩。所謂得真符者矣。何必興師以取寶爲名,諭眾以神仙爲征應也哉。
  臣觀地有盛衰,物有盈虛,而商稅之徵,率皆定額。是使其或盈也,奸黠得以侵欺;其歉也,良善困於補納。夏稅一也,而茶椒有糧,果絲有稅。既稅於所產之地,又稅於所過之津,何其奪民之利至於如此之密也!且多貧下之家,不免拋荒之咎。今日之土地,無前日之生植;而今日之徵聚,有前日之稅糧。或賣產以供稅,產去而稅存;或賠辦以當役,役重而民困。土田之高下不均,起科之輕重無別。膏腴而稅反輕,瘠鹵而稅反重。欲拯困而革其弊,莫若行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積之以漸,至有九年之食無難者。
  臣聞仲尼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近世狃於晏安,墮名城,銷鋒鏑,禁兵諱武,以爲太平。一旦有不測之虞,連城望風而靡。及今宜敕有司整葺,寬之以歲月,守之以里胥,額設弓手,兼教民兵。開武舉以收天下之英雄,廣鄉校以延天下之俊乂。古時多有書院學田,貢士有莊,義田有族,皆宜興復而廣益之。
  夫罪人不孥,罰弗及嗣。連坐起於秦法,孥戮本於偽書。今之爲善者妻子未必蒙榮,有過者里胥必陷其罪。況律以人倫爲重,而有給配婦女之條,聽之於不義,則又何取夫節義哉。此風化之所由也。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尚書、侍郎,內侍也,而以加於六卿;郎中、員外,內職也,而以名於六屬。御史詞臣,所以居寵台閣;郡守縣令,不應迴避鄉邦。同寅協恭,相倡以禮。而今內外百司捶楚屬官,甚於奴隸。是使柔懦之徒,盪無廉恥,進退奔趨,肌膚不保。甚非所以長孝行、勵節義也。臣以爲自今非犯罪惡解官,笞杖之刑勿用。催科督厲,小有過差,蒲鞭示辱,亦足懲矣。
  臣但知罄竭愚衷,急於陳獻,略無次序,惟陛下幸垂鑒焉。書奏,帝稱其才。已,復獻【太平十策】,文多不錄。
  縉嘗入兵部索皂隸,語嫚。尚書沈溍以聞。帝曰:『縉以冗散自恣耶。』命改爲御史。韓國公李善長得罪死,縉代郎中王國用草疏白其冤。又爲同官夏長文草疏,劾都御史袁泰。泰深銜之。時近臣父皆得入覲。縉父開至,帝謂曰:『大器晚成,若以而子歸,益令進學,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歸八年,太祖崩,縉入臨京師。有司劾縉違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九十,不當舍以行。謫河州衛吏。時禮部侍郎董倫方爲惠帝所信任,縉因寓書於倫曰:『縉率易狂愚,無所避忌,數上封事,所言分封勢重,萬一不幸,必有厲長、吳濞之虞。冉阝哈術來歸,欽承顧問,謂宜待之有禮,稍忤機權,其徒必貳。此類非一,頗皆億中。又嘗爲王國用草諫書,言韓國事,爲詹徽所疾,欲中以危法。伏蒙聖恩,申之慰諭,重以鏹賜,令以十年著述,冠帶來廷。【元史】舛誤,承命改修,及踵成【宋書】,刪定【禮經】,凡例皆已留中。奉親之暇,杜門纂述,漸有次第,洊將八載。賓天之訃忽聞,痛切欲絕。母喪在殯,未遑安厝。家有九十之親,倚門望思,皆不暇戀。冀一拜山陵,隕淚九土。何圖詿誤,蒙恩遠行。揚、粵之人,不耐寒暑,復多疾病。俯仰奔趨,伍於吏卒,誠不堪忍。晝夜涕泣,恆懼不測。負平生之心,抱萬古之痛。是以數鳴知感。冀還京師,得望天顏,或遂南還,父子相見,即更生之日也。』倫乃薦縉,召爲翰林待詔。
  成祖入京師,擢侍讀。命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並直文淵閣,預機務。內閣預機務自此始。
  尋進侍讀學士,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及【列女傳】。書成,賜銀幣。永樂二年,皇太子立,進縉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帝嘗召縉等曰:『爾七人朝夕左右,朕嘉爾勤慎,時言之宮中。恆情,慎初易,保終難,願共勉焉。』因各賜五品服,命七人命婦朝皇后於柔儀殿,後勞賜備至。又以立春日賜縉等金綺衣,與尚書埒。縉等入謝,帝曰:『代言之司,機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書下也。』一日,帝御奉天門,諭六科諸臣直言,因顧縉等曰:『王、魏之風,世不多有。若使進言者無所懼,聽言者無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與爾等共勉之。』其年秋,胡儼出爲祭酒,縉等六人從容獻納。帝嘗虛己以聽。
  縉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達。引拔士類,有一善稱之不容口。然好臧否,無顧忌,廷臣多害其寵。又以定儲議,爲漢王高煦所忌,遂致敗。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邱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縉。會大發兵討安南,縉諫。不聽。卒平之,置郡縣。而太子既立,又時時失帝意。高煦寵益隆,禮秩逾嫡。縉又諫曰:『是啟爭也,不可。』帝怒,謂其離間骨肉,恩禮浸衰。四年,賜黃淮等五人二品紗羅衣,而不及縉。久之,福等議稍稍傳達外廷,高煦遂譖縉泄禁中語。明年,縉坐廷試讀卷不公,謫廣西布政司參議。既行,禮部郎中李至剛言縉怨望,改交阯,命督餉化州。
  永樂八年,縉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縉謁皇太子而還。漢王言縉伺上出,私覲太子,徑歸,無人臣禮。帝震怒。縉時方偕檢討王偁道廣東,覽山川,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奏至,逮縉下詔獄,拷掠備至。詞連大理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抃,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編修朱紘,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並及至剛,皆下獄。汝玉、貫、紘、引高、得抃皆瘐死。十三年,錦衣衛帥紀綱上囚籍,帝見縉姓名曰:『縉猶在耶?』綱遂醉縉酒,埋積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遼東。
  方縉居翰林時,內官張興恃寵笞人左順門外,縉叱之,興斂手退。帝嘗書廷臣名,命縉各疏其短長。縉言:『蹇義天資厚重,中無定見。夏原吉有德量,不遠小人。劉俊有才幹,不知顧義。鄭賜可謂君子,頗短於才。李至剛誕而附勢,雖才不端。黃福秉心易直,確有執守。陳瑛刻於用法,尚能持廉。宋禮戇直而苛,人怨不恤。陳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賓簿書之才,駔儈之心。』帝以付太子,太子因問尹昌隆、王汝玉。縉對曰:『昌隆君子而量不弘。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後仁宗即位,出縉所疏示楊士奇曰:『人言縉狂,觀所論列,皆有定見,不狂也。』詔歸縉妻子宗族。
  縉初與胡廣同侍成祖宴。帝曰:『爾二人生同里,長同學,仕同官。縉有子,廣可以女妻之。』廣頓首曰:『臣妻方娠,未卜男女。』帝笑曰:『定女矣。』已而果生女,遂約婚。縉敗,子禎亮徙遼東,廣欲離婚。女截耳誓曰:『薄命之婚,皇上主之,大人面承之,有死無二。』及赦還,卒歸禎亮。
  正統元年八月,詔還所籍家產。成化元年,復縉官,贈朝議大夫。始縉言漢王及安南事得禍。後高煦以叛誅。安南數反,置吏未久,復棄去。悉如縉言。
  縉兄綸,洪武中亦官御史。性剛直。後改應天教授。子禎期,以書名。
詩作選摘
赴廣西別甥彭雲路】解縉詩作
  多情爲我謝彭郎,採石江深似渭陽。
相聚六年如夢過,不如昨夜一更長。
游七星岩偶成
  早飯行春桂水東,野花榕葉露重重。七星岩窟髯燈火,百轉縈迴徑路通。
  右溜滴塗成物象,古澤深處有蚊龍。卻歸爲恐衣沾濕,洞口雲深日正中。
  就日門前春水生,伏波岩下釣船輕。灕江倒影山如畫,榕樹交柯翠平城。
  村店午時雞亂叫,遊人陌上酒初醒。殊方異俗同熙皞,欲進謳謠合頌聲。
  度水穿林訪隱君,七星岩畔鶴成群。猶疑仙李遺未實,幾見蟠桃結絳雲。
  石乳懸崖金爛爛,瀑泉瞪洞雪紛紛。流鶯滿樹春風囀,共坐高吟把酒聞。
  桂水東邊度石橋,酒旗村巷見漁樵。葭祠歌吹迎神女,野廟頻繁祀帝堯。
  附郭有山皆積石,仙岩無路不通霄。 日長衣鄉觀民俗,行樂光輝荷聖朝。
永樂戊子五月十一日爲文弼書廌識。
廬山歌
  昔年拄玉杖,去看廬山峰。
  遠山如游龍,半入青天中。
  四顧無人獨青秀,五老與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邊鴻。
  二儀自高下,吳楚分西東。
  洪濤巨浪拍崖下,波光上與銀河通。
  吸澗玄猿弄晴影,長松舞鶴號天風。
  天風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萬里可飛越,因之獻納蓬萊宮。
  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夢裡尋仙蹤。
  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樹下一老與我襟裾同。
  披圖題詩要相贈,氣騰香露秋濛濛。
子歸煩語謝五老,幾時白酒再熟來相從。
藤縣即事
  繡水東流古鬱江,古藤城郭鎮南邦。
  山雲橋渡飛虹並,江月樓空乳燕雙。
  晴日鶯花紅綿帳,春風煙樹碧油幢。
吹簫喚起蛟龍舞,金鴨焚香倒玉缸。
竇家寨
  竇家寨前朝雨晴,思羅江內水初生。
  楊梅果熟春將暮,豆蔻花開鳩亂鳴。
  解縉墓
  解縉死後,初葬於江西吉水縣仁壽鄉(距今縣城北4公里處)。嘉靖年解縉墓間,當時的知縣羅黃裳因擔心河岸坍塌危及解縉墓,遂下令將解縉墓遷移解縉墓至縣城東門外的東山亭。如今,這個地方爲江西吉水縣氣象局的大院一隅。很荒涼的在那裡,墓碑上的字跡已斑駁不清。解縉墓南北長500米,莊嚴肅穆,墓前有名人石刻,及石門、石人、石馬、石羊、石犼等眾多的石像。
  正面碑石上是楷體書寫的『解文毅公之墓』六個字,沒有起文也沒有落款。碑石上面是『明右春坊大學士』一行大字,兩側是一副對聯:『太平十策紓民意 永樂大典惠斯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於1987年12月28日公布解縉墓爲『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那年故事 發表於 2012-4-1 00:05 | 顯示全部樓層

.

這個文章不錯,支持一下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14-12-21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那年故事 發表於 2012-4-1 00:05
這個文章不錯,支持一下

多謝支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