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1|回复: 0

[家庭教育理念] 春节宝宝安全教育九法则

[复制链接]
家邻 发表于 2012-1-20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春节长假即将来到,很多爸爸妈妈忙于应酬的同时对宝宝的安全也不要忽视,凤凰网亲子为你收集了9个安全教育法宝,让宝宝学会自我保护,快乐的过新年。
  一、输入生活自我保护常识
  生活中,让小宝贝会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在烈日下戴遮阳帽,鞋子不合适或有沙子要及时更换;雷雨时切不可在树下、电线杆旁或高层墙沿下避雨;药品是治病用的不能随便吃。活动中不让小宝贝不玩火、不攀高、不爬树,不去池塘、江河里游泳;游戏或玩耍时,不打架、不推拥,发现玩具有损害及时告诉大人。
  二、理解尖锐物品会伤人
  每当大人们使用刀、剪、针或其他锐利的物品时,别忘了重复、适时地告诫小宝贝:这种东西不是玩具,因为它很危险,会把人的身体刺伤扎伤,流很多的血,还要去医院治疗,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只有大人们才能使用,小孩子不要靠近它。同时告诫小宝贝,如果把筷子、冰棍棒往嘴里放也会有这样的危险,尤其是在走路或奔跑时。
  三、反复讲解电很危险
  电源、电线、电器及电线都对小宝贝充满了吸引力,然而这些东西又都很危险,稍有不慎便会踉成大祸。因此,光是把它们藏起来让小宝贝看不见还不够,还应该大人们在插电使用电器时,不断地提醒小宝贝乱动电器有何危险后果,不能把铁钉、铁丝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座小孔里,更不要在大人不在时自己去拔电源插头,或玩耍接电的家用电器。
  待小宝贝稍大一些时(4岁以上),要教小宝贝一些简单的电器正确使用方法,并允许小宝贝在大人的指导及看护下使用。可能一开始没什么用处,但加以时日会有成效的。如此进行启蒙,会使小宝贝在日后长大后,也会对危险物品的使用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因此受益终生。
  四、在街道上行走要有交通规则
  每次带小宝贝出外上街时,一边走一边给小宝贝交通常识,如在街上走要随时留心车辆,过马路时要选择车辆稀少的时候过,而且一定带他走人行横道线;经常告诫小宝贝小孩子不可以一个人独自过马路,在马路上及马路边玩耍;还要给小宝贝讲红黄绿灯及各种路标的各自功用,并告诉小宝贝,一定要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去做,在红灯亮了的时候,即使没有车辆也不能通过;还要让小宝贝了解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对在马路上乱跑的人是多么危险。小宝贝还必须知道,绝对不可以一个人跑出去。
  五、不随便吃任何食物
  3岁以下的小宝贝好奇心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放到嘴里尝尝,所以常常因此发生意外和中毒。大人要经常不厌其烦地告诉小宝贝,那些东西可以吃,那些东西不能吃;在外面玩时,绝对不能吃陌生人给的食品,捡到的食品更不能吃,也不可把不知名的东西放入嘴里;在具有毒性的物品容器上注明“有毒”,并时常告诉小宝贝它的含义,提醒并教育小宝贝认识这种东西的危险性。
  饮食上让小宝贝懂得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不吃小摊上的食物,也不要随便采集野生植物及野果食用。
  六、从小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小宝贝洗澡的事情,最好由妈咪来做,为了使小宝贝懂得,如果性别之间有差异,身体暴露时应该避讳;大人一定要经常告诉小宝贝,生殖器是个人的隐秘部位,除了父母替你换衣、洗澡外,不要让别人去看,更不要让别人去摸;没有非常特别的情况,不要轻易让小宝贝在别人家里过夜。拒绝陌生人接近身体,尤其是小女孩。被陌生人强行拉扯时,要大声呼救。
  七、理解坐安全座椅的意义
  每当小宝贝坐在汽车里的安全座椅里时,大人要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待小宝贝稍大些,有必要教他如何开车门,以防被意外困在车里;开车的大人一定要按照要求系好安全带,给小宝贝做个身传言教的好榜样。
  八、理解火灾无比地可怕
  玩火是大多数小宝贝喜欢做的事情,无论是火炉,还是烧着的木柴、火柴、打火机,小宝贝都很想摸一摸,由此引起的烧伤和火灾真是不少。因此,大人在生活中首先要以身作则,如吸烟时,务必养成马上熄灭烟蒂的习惯,绝对不可以在床上吸烟;由于厨房处最易着火,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这样做会无形地影响着小宝贝,逐渐使得小宝贝对火引起的灾难有一些了解,他可能会听大人的话不去玩易燃物品。
  九、理解高处摔下来的可怕后果
  小宝贝1-2岁时,随着运动能力的发展,特别喜欢登高爬上,在这个阶段,大人们要不厌其烦地告诉小宝贝,不要随便往高处爬,如去爬窗台、从小床里往下跳、去爬阳台的栏杆往下观看,以及自行打开窗户的插销等。
  小宝贝年幼不懂事,这样的话也许每天要说无数遍,不要因为小宝贝暂且没有懂而就认为这样做无用,它终究会在小宝贝的头脑中打上烙印,使小宝贝对危险有所认识。待小宝贝日后运动能力和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