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3|回覆: 0

[家庭教育理念] 春節寶寶安全教育九法則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12-1-20 15: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核心提示: 春節長假即將來到,很多爸爸媽媽忙於應酬的同時對寶寶的安全也不要忽視,鳳凰網親子為你收集了9個安全教育法寶,讓寶寶學會自我保護,快樂的過新年。
  一、輸入生活自我保護常識
  生活中,讓小寶貝會隨氣溫變化增減衣物,在烈日下戴遮陽帽,鞋子不合適或有沙子要及時更換;雷雨時切不可在樹下、電線杆旁或高層牆沿下避雨;藥品是治病用的不能隨便吃。活動中不讓小寶貝不玩火、不攀高、不爬樹,不去池塘、江河裡游泳;遊戲或玩耍時,不打架、不推擁,發現玩具有損害及時告訴大人。
  二、理解尖銳物品會傷人
  每當大人們使用刀、剪、針或其他銳利的物品時,別忘了重複、適時地告誡小寶貝:這種東西不是玩具,因為它很危險,會把人的身體刺傷扎傷,流很多的血,還要去醫院治療,有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只有大人們才能使用,小孩子不要靠近它。同時告誡小寶貝,如果把筷子、冰棍棒往嘴裡放也會有這樣的危險,尤其是在走路或奔跑時。
  三、反覆講解電很危險
  電源、電線、電器及電線都對小寶貝充滿了吸引力,然而這些東西又都很危險,稍有不慎便會踉成大禍。因此,光是把它們藏起來讓小寶貝看不見還不夠,還應該大人們在插電使用電器時,不斷地提醒小寶貝亂動電器有何危險後果,不能把鐵釘、鐵絲等物品插入電源插座小孔里,更不要在大人不在時自己去拔電源插頭,或玩耍接電的家用電器。
  待小寶貝稍大一些時(4歲以上),要教小寶貝一些簡單的電器正確使用方法,並允許小寶貝在大人的指導及看護下使用。可能一開始沒什麼用處,但加以時日會有成效的。如此進行啟蒙,會使小寶貝在日後長大後,也會對危險物品的使用保持謹慎認真的態度,因此受益終生。
  四、在街道上行走要有交通規則
  每次帶小寶貝出外上街時,一邊走一邊給小寶貝交通常識,如在街上走要隨時留心車輛,過馬路時要選擇車輛稀少的時候過,而且一定帶他走人行橫道線;經常告誡小寶貝小孩子不可以一個人獨自過馬路,在馬路上及馬路邊玩耍;還要給小寶貝講紅黃綠燈及各種路標的各自功用,並告訴小寶貝,一定要嚴格按照交通規則去做,在紅燈亮了的時候,即使沒有車輛也不能通過;還要讓小寶貝了解在車輛高速行駛時,對在馬路上亂跑的人是多麼危險。小寶貝還必須知道,絕對不可以一個人跑出去。
  五、不隨便吃任何食物
  3歲以下的小寶貝好奇心特別強,什麼東西都想放到嘴裡嘗嘗,所以常常因此發生意外和中毒。大人要經常不厭其煩地告訴小寶貝,那些東西可以吃,那些東西不能吃;在外面玩時,絕對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品,撿到的食品更不能吃,也不可把不知名的東西放入嘴裡;在具有毒性的物品容器上註明『有毒』,並時常告訴小寶貝它的含義,提醒並教育小寶貝認識這種東西的危險性。
  飲食上讓小寶貝懂得不喝生水,不吃變質食物,不吃小攤上的食物,也不要隨便採集野生植物及野果食用。
  六、從小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
  小寶貝洗澡的事情,最好由媽咪來做,為了使小寶貝懂得,如果性別之間有差異,身體暴露時應該避諱;大人一定要經常告訴小寶貝,生殖器是個人的隱秘部位,除了父母替你換衣、洗澡外,不要讓別人去看,更不要讓別人去摸;沒有非常特別的情況,不要輕易讓小寶貝在別人家裡過夜。拒絕陌生人接近身體,尤其是小女孩。被陌生人強行拉扯時,要大聲呼救。
  七、理解坐安全座椅的意義
  每當小寶貝坐在汽車裡的安全座椅里時,大人要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待小寶貝稍大些,有必要教他如何開車門,以防被意外困在車裡;開車的大人一定要按照要求系好安全帶,給小寶貝做個身傳言教的好榜樣。
  八、理解火災無比地可怕
  玩火是大多數小寶貝喜歡做的事情,無論是火爐,還是燒着的木柴、火柴、打火機,小寶貝都很想摸一摸,由此引起的燒傷和火災真是不少。因此,大人在生活中首先要以身作則,如吸煙時,務必養成馬上熄滅煙蒂的習慣,絕對不可以在床上吸煙;由於廚房處最易着火,所以要準備滅火器。這樣做會無形地影響着小寶貝,逐漸使得小寶貝對火引起的災難有一些了解,他可能會聽大人的話不去玩易燃物品。
  九、理解高處摔下來的可怕後果
  小寶貝1-2歲時,隨着運動能力的發展,特別喜歡登高爬上,在這個階段,大人們要不厭其煩地告訴小寶貝,不要隨便往高處爬,如去爬窗台、從小床里往下跳、去爬陽台的欄杆往下觀看,以及自行打開窗戶的插銷等。
  小寶貝年幼不懂事,這樣的話也許每天要說無數遍,不要因為小寶貝暫且沒有懂而就認為這樣做無用,它終究會在小寶貝的頭腦中打上烙印,使小寶貝對危險有所認識。待小寶貝日後運動能力和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