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紙書法條幅、一首自律小詩,兩會間隙,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委員看望國醫大師李輔仁委員並互贈『禮物』,在兩會期間別具溫情,也讓人感受到了『傳承』二字的分量。(報道見本報3月8日一版)
三年前,國家評選出30位國醫大師,他們德高望重、醫術精湛,讓中醫人看到了彰顯『大醫精誠』的旗幟,看到了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創新的標杆。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面實施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在此帶動下,各地也紛紛評選名老中醫,加強整理和傳承其臨床學術經驗。
在中醫學發展中,因其學科的獨特性,傳承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當前形勢下,傳承工作更為迫切繁重。只有繼承好,中醫藥學術發展才有創新發展的沃土,中醫藥血脈才能生生不息地延續。
不久前我們揮淚惜別了浙籍國醫大師何任。短短3年間,30位國醫大師已有8位離世。在長嘆斯人遠逝的同時,更令人痛感傳承的迫切,並警醒我們:大師們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是否得以及時挖掘整理?傳承者是否真正做到了繼承發揚?
王國強看望李輔仁,看似平常之舉,卻蘊含着深遠的意味。一紙『國醫高賢』,傳遞了政府重視和確保中醫藥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的決心;李老四句肺腑之言,彰顯了國醫大師兼濟蒼生的情懷和老驥伏櫪的壯志。
『國醫大師、名老中醫,都是中醫藥界的形象和旗幟,要想方設法總結經驗,帶好弟子。』從王國強的話語到當前的現實,人們可以看到,大師旗幟依然高舉飄揚,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着大醫精誠的風範,而營造中醫藥人才輩出的政策和環境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希望中醫藥學術能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走向世界。』這是李輔仁的願望,也是所有中醫人的願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總會聞聽到『雛鳳清於老鳳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