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南丘

從粵語入聲探北方漢語為何入聲韻尾會消失

  [複製鏈接]
 樓主| 南丘 發表於 2010-10-1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皮扎諾   回覆

    原帖由 shenj 於 2010-6-23 19:06 發表
        至於同音詞,哪個語種沒有?英語常用詞中同音詞多了去了。英語高頻使用的 are 、do 、have 、there 等都有高頻使用的同音異義詞。in 、on 、for 等都有表示時間、地點、原因或結果等等的多種語義。人家是如何說話過日子的? ...


    同音詞現象在哪一種語言中都有,這話不算錯,但是,說『英語常用詞中同音詞多了』這話就不符合客觀事實了。『in 、on 、for 等都有表示時間、地點、原因或結果等等的多種語義』,但"in" 、"on" 、"for"表達的指向各不相同,那是有嚴格區別的,它們的共同使用增加了英語表達的精確性。
    對於語言中的同音詞現象,作為對語言問題的學術思考,正確的科學的態度應該是深入剖析同音詞現象那裡的本質和規律。同音詞現象,本質上是混淆了語言的語義與讀音(乃至書寫的文字)那裡的一一對應關係,而語義與讀音(乃至書寫的文字)那裡的一一對應關係正好就是人類使用語言實現思想交流的語言基本功能的前提。同音詞,在語言的聽音辨義的過程中,起到的只能是混淆作用。但是,少量的同音詞在語言中的使用,在人類語言中是可以接受的。而之所以人類語言能夠接受少量的同音詞,其基本的原理在於,人類在聽音辯義的過程中,人類不僅僅是在音義之間進行簡單的對應轉換,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還擁有一個糾錯能力,就是說,同音詞所產生的混義在聽音辯義的過程中是糾錯機制來克服的,這個糾錯過程必然需要耗費人類額外的腦力。例子是顯而易明的:
    比如,『世界大事的處理離不開中國的參與』這句話被普通話說得不標準的人說成『細界大細的素理離不嗨縱隔的叄以』這個樣子後,別人照樣能夠聽得懂,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人類在聽音辯義的過程中擁有一個糾錯機制,它能通過聯繫上下文以及揣摩意思來達成最接近貼切的理解,被混淆了的語義被糾正過來了。但是,也十分明顯地,聽這樣的語言是十分傷腦筋的,很費神的,這就是糾錯機制要耗費額外的腦力的結果。
    顯然,語言中少量的同音詞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但這有個尺度,如果同音詞數量太多了,或者同音詞出現在句子表達最關鍵的地方,就會嚴重影響語言聽音辯義功能的實現了。這裡面一個數學計算的結果,本人的計算是,對於生活語言,句子中有一半的詞根發生同音混義則該句子就難以實現正常的聽音辯義的正常的交流了;對於學術語言,句子中有1/4的詞根發生混義則不可以被準確地聽音辯義。從這個算法推算,普通話1200多個語音種類能夠支撐2500個漢字的生活語言和1600個漢字的科學語言,這也可以看得出,普通話漢字使用量的進一步萎縮是語言客觀發展的必然。
    對於學術語言來講,任何一個混義對精確的聽音辯義都是致命的,比如,『法治』和『法制』被說成『水治』和『刀制』——糾錯機制已經完全不起作用,必須依靠拆字補充才能實現正常的表達理解——這樣的詞彙已經完全失去了正常的聽音辯義的語言基本功能,所以,『法治』和『法制』這樣的詞彙是不可以在電台等正規場合使用的,因為根本不可以被大眾所正常理解,因此,這兩個詞在普通話中的存在完全等於根本就不存在。
    從『水治』和『刀制』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到,作為對語言問題的嚴肅思考,中國的語言必須改革以克服這種危害漢語精確表達的語言因素——中國人不能都變成傻子。
 樓主| 南丘 發表於 2010-10-1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皮扎諾   回覆
    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緒論】中指出:漢語的古代書面語大致有兩個系統:文言和白話。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文言是我國古代文獻資料所使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書面語形式
    原帖由 xiaohanhan 於 2010-6-26 23:02 發表
    皮姐,真正愚昧的是您啊,文言文的出現並非是為了節省成本,而本身就是先秦兩漢漢語口語的書面形式,
    隨着歷史的發展,這種書面形式與口語的發展並不同步,而產生了脫節,
    但並非文言文這種文體一產生,就是『人為精煉化』的產物。
    文言文並非『只能是從白話中提煉出來的』,它只不過受到了歷代口語的影響。
    ...
    原帖由 xiaohanhan 於 2010-6-28 13:24 發表
    皮姐,狡辯是達不到目的的,事實就是事實,....王力是廣西人,...
    ..


  依我看,有些人本來就是睜着眼睛說瞎話!
  王力先生明明都說『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所謂的『為基礎而形成』那當然就不是 『文言文...本身就是先秦兩漢漢語口語的書面形式』——如此公然歪曲王力先生的原義,如果王力先生在世並看到的話,那不愾吐血才怪呢?
  另外,王力先生也不是神人,王力先生有很多正確的觀點甚至偉大的觀點,但這並不等於王力先生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