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形意拳協會網 武術網資料 形意拳前身的發展變化及特點:據古拳譜記載:姬氏際可初創拳時,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作為拳理。以『六合』為法則,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會為外三合。統稱『六合』。即以思維意識活動為誘導,使之作用於形體。使意(大腦思維和意識活動)、氣(通過意念使經絡系統發生變化)、力(形體配合之拳術運動)三者互為作用,逐步達到『六合』的高度協調統一,內外兼修之目的,故稱之為『心意六合拳』。其拳架為側身弓箭步,要求頭、肩、背、胯、後腿、後足斜成一線,頭、前肩、前膝、前足要上下垂直,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其拳術動作表現為手打、肩打、胯打、足打、膝打、頭打的用法。其拳法分為前六式後六式。前六式氣柔。 每一式可變為十二式,最終十二式仍歸於一式。其靜功以站樁為主。
曹繼武先生根據姬氏所授『心法』及前後六式的拳法特點,取其精華歸納為五行、十大形練法。其十大形為:龍、虎、猴、馬、雞、熊、鷂、燕、鷹、蛇。以單式練法為主,每式既是樁功,又可單習。動作強調六合。其要領為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
戴龍邦先生根據心意六合拳的原理,結合自己的體會,創編了五行拳:即劈拳、崩拳、鑽拳、炮拳、橫拳,依古代哲學思想五行學說為理論依據,內含金、木、水、火、土生克變化之理,並增加了套路練習法。其拳術訓練內容有:截、裹胯、挑頂、雲領、出勢、虎撲、起手、鷹捉、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練習戴氏拳法,要求神形一致,內外相合。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協調配合。其動作無手木圓、無勢不圓,其練習程式由站而練,由慢而快,以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形成戴氏『心意六合拳』的特點。
形意拳的發展和特點:形意拳源於戴氏心意拳。李洛能根據『心意誠於內,肢體形於外』的道理,認為『心意近於理,心理作用於生理方是人之本途。』而拳術特點是由內與外的相互作用表現的。因引將心字改為形字而稱形意拳。李先生根據拳術的原理原則及特點,反覆實踐,對形意拳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其將拳理發展為『練精化氣,練氣化神』,在練法上採用了以掌代拳;將基本拳架中的步法由側身弓步改為『三七』步,即將重心移至後腿,比例為前三後七,形成了當今流行的和形意拳基本步法。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靈的弱點。李先生重新修定了十二形,並增加了新編套路和對打套路,如雜式錘、五行生剋及安身炮等。經過形意拳前輩們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不斷鑽研和創新,使形意拳術得以很好地繼承和發展、充實、提高,成為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之一。
形意拳自李能然先生革故鼎新,繼往開來,發揚光大,將心意六合拳易名為形意拳,並在全國廣為流傳。其著名的弟子有劉奇蘭、郭雲深、車毅齋、宋世榮、李鏡齋等。
河北形意拳代代名師頗有建樹,事跡昭著,當為後人楷模。在眾多武術家及傳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意拳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弟子遍及全國各省市及海內外,不斷擴大影響。形意拳在理論上和技法上日臻完善,使這一民族瑰寶更加弘揚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