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博武網 峨眉武術,它與少林武術、武當武術鼎立而三,是中華武術中的一大瑰寶。當前,少林武術、武當武術享有極高聲譽,已經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巨大的有形價值,和不可估量的無形價值,為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均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比較起來,峨眉武術卻顯得異常冷清,似乎銷聲匿跡,遠遠沒有產生出它的應有效果。近幾年,有經過『定性』後的洪、化、字、會、僧、岳、趙、杜八大武術門派齊聚成都,號稱峨眉派座談、交流、開會,一時間搞得轟轟烈烈,藉以造成峨眉派武術的強大聲勢,重振峨眉派武術的聲威,可是,時至今比這種勢頭似乎冷了下去。為什麼?不得而知。究其原因,恐怕在於峨眉武術至今尚未被真正挖掘出來所致。在西部大開發這一歷史背景下,深入細緻地挖掘峨眉派武術,把握好它的文化內涵,拳種及技擊特色、風格,使之重放光彩,更好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這成了人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川省武術挖掘整理小組於1984、1987年先後出了兩本【四川體育史料】,總結和整理出了四川省地方武術門派58個,其中也包含了峨眉派武術。但是,其對峨眉派武術的派流問題寫得支離破碎,不見始祖是誰,又只寫到明朝,以下幾乎就看不出有何延續,而其他的57個武術門派則幾乎都沒有提到與峨盾武術有直接的淵攤系。這樣,使人覺得從明朝之後,不知峨眉派武術到哪裡去了,成了一大歷史之謎。
鑑於此,有武術研究者提出了對峨眉派武術的界定問題。他們對峨眉派武術進行了定義性的說明:『什麼叫峨眉武術呢?我們說凡是在四川地區流傳較久,有影響,有傳人,只要能自成門派和傳系,有自己獨特的套路體系,有自己獨特的練功方法,有自己獨特的技術特點和風格(包括勁法、身法、技法和步法等)的武術都應叫做峨眉武術。』並認為這包括三種情況:一、在川土生土長,發源流傳的;二、外省傳來但已起了質的變化的;三、由川流傳到外地,且外地承認是峨眉武術,但在川找不着的(如在廣州、澳門、香港、南洋一帶流行的白眉拳等等)。此說似乎成了官方的一種定論,據此,他們就把四川的57個武術門派基本劃歸於峨眉派武術了。
在其定義性的說明中,他們認為的『獨特』就含含糊糊,計人難以把握。另他們認為的『外省傳來但已起了質的變化的也屬峨眉派武術』,此說未免過於絕對,是為不可。先不談質的變化問題,如果按定義可以把比如『僧門』等劃人峨眉派,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勢必清朝之初『僧門』屬少林派,清朝之末『僧門』屬峨眉派。這樣一來,既截斷了『僧門』與少林派等的淵源關係,又使人似乎覺得晚清之後才出現了『峨眉派』,而這個峨眉派與歷史上的峨眉派究竟是什麼關係呢,也就會說不清楚。同時,按此定義,少林、武當在偌大個四川就沒有了傳人?這顯然說不過去。因此,用目前的『定義』來劃分峨眉派的方法是欠科學的。
至於『質變』, 峨眉武術的定義者舉例說,在四川的一些少林門派,因其晚清時『不是以練功為主,而是以打法、用法、技巧為主』,較前身法變化大,主要講究捶法,重點在技擊用法上,同時馬步較前少,於是認為其與以前相比就有了『質』的變化,所以就應劃歸峨眉派。此說不妥。武術的任何一種功法,應該說都具有實戰的意義,至於用得是否自覺,是否好,則另當別論。但就其從『練功力』而到注重『實戰』,這本身就是其武功的延伸、深化,是武術的題中應有之義,因而這不能叫做『質』變。即使是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它們吸收了峨眉、武當的一些功法,改變了自己的一些技術特色和風格,也不能叫做『質』變。因為在長期的武術交往中,各門派兼收並蓄,取長補短,不斷融合的結果,使得『源』與『流』的關係往往出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情況,這不足為怪,正是武術的發展規律使然。這樣的發展也不存在武術的『質變』問題。如果硬要說武術上的『質變』,就只有一種可能,這就是放棄自己之所學,改換門庭,拜他人為師,重新學起。所以,他們對武術門派的『質變』的界定,也顯得含混不清,不能自圓其說。
同時,峨眉武術的定義者在談到峨眉武術形成的原因時,還直接將晚清民間哥老會組織作為其主要成因,並明確地將洪、化、字、會、僧、岳、趙、杜這八個武術門派劃人了峨眉派。這也欠妥。
晚清,石達開的記室(秘書)諶然法師脫難後,削髮為僧,來往於川西、川東等地,在民間聚約志士,以哥老會的組織形式聯絡武林各派起來反清。他曾在宜賓少峨山佛寺壁上題有『權向琳宮惜一枝,文山蒼水是我師』的詩句。他在其所著的【拳乘】一書中,開頭就有『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風義滿江湖』一詩。其中,『一樹』是指峨眉武術;『五花』是指灌縣的青城、豐都的青牛、通江的鐵佛、開縣的黃陵和涪陵的點易五個聯絡地方;『八葉』是指四川武林中洪、化、字、會、憎、岳、趙、社八個門派。其意是說,要以峨眉派為旗幟,以五地為聯絡點,聯合八個拳派的力量,爭取民眾支持,共同進行反清鬥爭。可見,這就是四川哥老會的組成形式,理應看成是一個極具政治色彩的民間反清組織。但是,在研究武術流派的問題上則不應受此幫會和政治色彩的影響。因為決定武術門派的劃分是以拳法上、功法上理念的不同,和風格特色的不同為基礎的。以此觀點,洪門、僧門、岳門、趙門、杜門等是否屬於峨眉派,就大可值得研究。比如從拳種來看,洪門,創立於明末時期。
主要為民教武術;僧門,創立於清初時期,主要為佛教武術;岳門,是南宋時期岳飛所創,主要為少林武術;趙門,創於北宋,是北派長拳武術與少林武術的合流;杜門,創於清中葉,是福建少林寺佛教洪門拳法,它是道教神意門、祛派武術,和少林武術的合流。這些,均與峨眉派武術有明顯的區別。因此,明清時期的『哥老會』絕不等同於『峨眉派』。如果說,哥老會的洪、化、字、會、僧、岳、趙、杜八個門派均屬於峨眉派的話,那麼,在其武術源流上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湛然法師等的拳系是否是峨眉武術問題,和在這八個門派中是否有其習傳人;二是湛然法師是怎樣將峨眉武術傳授給這八個門派的。但是,據現有的資料均不能回答這兩個問題。故把僧、岳、趙、杜、洪、化、字、會八大武術門派均定性為犧眉派武術』,就顯得牽強附會。
既然是界定、就要涉及到武術的源流問題。武術的『源』,就是指武術的創始人、發源地和基本拳種等;而『流』則是源的傳襲、發展。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峨眉武術?峨眉派武術的起源、拳種特色及技擊風格是怎麼樣的呢?弄清了這些問題,方可能對峨眉武術的挖掘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峨眉武術自古以來就存在。它源自道教盤破武術,為先秦時期的老子在峨眉山九老洞修道時所創。『盤破』,就是峨眉武術原始的基本的拳種。『盤』者,即指盤功,講『纏』勁,是為護衛手法;『破』者,指擊打功,講『脆』勁,是為進攻手法。盤破手法攻防一體。訣云:『不盤不破,盤中帶破,亦盤亦破。』它是後來一切的攻防一體技法之源。峨眉武術以道家武術為根本,以此出發,它吸收了民教和後來的魔教、佛教武術之所長,不斷自我豐富和發展,內外雙修,深諳南北兩派的打法,自成一派。而且,在打法思想上,峨眉派武術是以老子的打法理論及打法法則為指導的,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講究『柔弱勝剛強』,做到打法上『以柔克剛』,做到惜力打力,四兩撥千斤;二是講究打法法則,就是遵循『見實則打』、『以樁打樁』、『動中求打』、『以靜制動』、『見機打機』、『打無絕打』、『無打』等打法法則。同時,在打法上,峨眉武術獨到之處有三:一是峨眉武術有獨特的走盤功夫。它既貫穿了柔弱勝剛強的物(或『悟』)理拳法的打法理念,又體現出了動中求打的打法法則;二是峨眉派武術講究多用指、掌和『鳳眼錘』,多打穴位;三是峨眉派武術力法上講究肩不帶力,忌用蠻力、僵力、死力,講究打『寸分』,打『脆勁』。這些,都可以視為峨眉派武術區別於其他武術門派的顯著特徵。
造成峨眉派武術似乎斷代、斷檔的情況,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由於歷史久遠,地域寬廣,門派複雜,疏於研究所致。但只要再下苦心,深人調查和研究,比照峨眉派的武術理念及其拳種、拳法的特色、風格,就個難弄清各武術門派的淵源關係,就可以妥善解決好峨眉派的斷代、斷檔問題,而再顯峨眉派武術的應有本色。因此,今大認識峨眉派,只是一個查其『源』,清其『流』的問題,而不是一個要對它作出什麼『定性』和『界定』的問題。在武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流派之中有流派,大門派中有小門派,複雜紛敏,不足為怪,但追本溯源,都可以找到它們賴以生長,發展的一『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