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57|回复: 0

[通背拳] 通背拳迷局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1-11-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康星的博客
      武术网资料
  编者按: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真相”抑或“假象”中。读者更希望看到通背拳的实质——到底是一个拳种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变革的问题,还是通背拳史特殊时期多方利益的纠葛?通背拳名家、辽宁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本溪市公安局溪钢公安分局局长韩宝轩先生对通背拳史的拷问和梳理,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通背拳术以技击、健身、表演三大价值,成为武术和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然而,考其历史渊源,除1937年,日本武田熙著《通背拳法》一书杜撰“白猿”传通背拳附会讹传外,清代以来,中国拳师也常在著书立说中假托仙、神、佛、道等异人,附会成通背拳的开山始祖,以讹传讹。此外。有些专家、学者和拳师未经深入调查研究,将一些讹传收录到“体育史”或“武术”工具书中,误导学者,致使讹传加剧,从而违背了通背拳术真实的世袭传承和健康发展。为此,笔者经几十年努力,溯本求源,考史调研。以史为鉴,力求以正视听。
  
  一、破解“鬼谷子”创通背拳迷局
    “鬼谷子”创通背拳仅为传说而已,始于中华民国22年(1933年),近代五行通背拳创始人修剑痴,撰《五行通背拳谱》称:“鬼谷先师修道云梦山,阐明其理创始通背拳”。这是有文字记载通背拳传承纪年最古老的源流传说,影响极其广泛。为此,笔者考查了修剑痴先生所撰拳谱的根据和历史背景。据有关档案和资料记载:中华民国22年(1933年),中国近代通背拳大师修剑痴,应时任湖南省主席何健的邀请,赴湘(湖南)参任国术考裁判后,留军中任少将军衔,在湖南茶陵其弟子陈广忠师部,教授校级以上军官操习通背散手和劈刺术等。其间,修老在原祁家门通背拳谱和自撰四册《通背要论》基础上(五行通背拳谱的雏稿),结合官兵战训实际和需要,编撰了散手、劈刺术等教案。修老虽为将军衔,但却谦如“布衣”,行百姓礼,以武会友,海纳百川,在多与高手切磋的基础上,以《易经》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互为其根的原理,研创出“拳理通于生理”,“拳法通于兵法”,内外双修、意统神形的精粹五行三盘四步通背连环掌(拳)法,并撰著《论法部》、《研求部》、《击法部》三部合一的《五行通背拳谱》。此中的通背源流载称:“鬼谷先师修道云梦山。阐明其理创始通背拳”。正是这位“鬼谷”先师,被认成通背拳的开山始祖,使通背拳发生、发展的传承史迹。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一下飞跨了十六个历史朝代,突然展现在公元1933年的民国,修老撰《五行通背拳谱》的笔下,出现了2400余年的时间间隔,这是最严重的历史纪年断代。也是通背拳源流更加虚拟化的根本所在。对此,笔者查阅了《史记·苏秦列传》、《鬼谷子》、《新编鬼谷子全书》、《老子为道》、《超凡人圣》等大量史书和资料。也注意到中国历代的军事家、史学家、文学家都在深入广泛研究和论述“鬼谷子”。其中的记载,归纳如下:鬼谷子,又称为鬼谷神生、鬼谷生,姓王、名诩(栩)、号鬼谷子;民间曾传其姓王,名禅,尊为王禅老祖;约在春秋时期。隐居古代颖川阳城(还有其它说法)。鬼谷子修真养生,传道授业解惑,讲阴阳五行互根,论纵横经纬方圆,授奇正韬略谋术。智修真等。并辅教出张仪、苏秦、孙膑、庞涓等著名古代的“纵横家”、“军事家”等,是当时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阴阳家。除此之外,笔者翻遍了各类史书。找不到一条关于记载“鬼谷子”创始通背拳术的史料内容。不仅如此,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王朝和当今中外专家、学者们都在认真挖掘研究“鬼谷子”,涉及百家争鸣的学术报告、论文和专著繁多。但是,却没有一册史书、一篇文章、一行字迹是记载“鬼谷子”创始通背拳术的人和事。笔者考史的结果证明,“鬼谷子”创通背拳。是修剑痴老先生撰著《五行通背拳谱》假托的附会讹传。
  
  二、破解孙膑刨始通背拳谜局
  
  在通背拳源流的传承中,有人称:战国初期,历史著名的大军事家孙膑,将兵法融入拳法,创出“心机门”通背拳术。对此。中华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人武田熙著《通背拳法》一书,在通背源流中载称:“古称通背门,日心机门”。但是,经考证发现,自华夏出土商殷龟板篆甲骨文记载兵谋之事,西周初雏《军志》、《军政》等兵书(引录《左传》),春秋孙武撰著《孙子兵法》,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及历朝至今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东阿县志·古迹志》、《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等大量史书、典籍和资料中,普遍都记载孙膑与《孙膑兵法》的相关内容,但就是没有孙膑创通背拳的任何记载。为了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考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已失传一千余年的《孙膑兵法》竹简,也找不到孙膑创传“心机门”通背拳术的任何记载。据史书记载:孙膑是修道云梦山“鬼谷子”的徒弟。孙膑著《孙膑兵法》的内容,多以“道”作为军事哲学核心的理论,并对“道”理释为“先知胜不胜之谓知道”。充分体现了以“道”制胜的理念和军事规律。因此,古今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十分重视研究孙膑的军事战术理论和战略思想。特别是古往今来。中国武术在技击格斗中凸显了兵家战术思想的内涵和至关重要的特定作用。可是,这并不证明孙膑创传了“心机门”通背拳术。因为,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军事学家、武术学家等各门专家和学者,在潜心研究孙膑和《孙膑兵法》中,并没有发现孙膑以兵法融入拳法,并创心机门通背拳术的任何蛛丝马迹。其实,在战国时代,应用于战争决定胜负的最重要手段是“兵披甲胄,战车长枪”,攻城和斩首的大规模械斗,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徒手斗“拳”是不适应战争需要的。对此,明朝抗倭英雄、军事家戚继光在《纪效新书》的“拳经捷要篇”中阐述:“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动肢体,此为初学人艺之门也”。戚继光言简意赅。对“拳法”不适大战(战争)做了定位说明。同理可证,战国时代的演兵布阵,更是以战车马队,纵横披靡。作为大军事家孙膑不会耗神研创不能应用于战争的“拳法”小技。特别是综合考证“鬼谷子”和师承沿革的规律。“鬼谷子”不是通背拳术的创始人。其弟子“孙膑”自然不是通背拳术的传承人,更不是通背拳术的创始人。
  
  三、破解韩通传通背拳谜局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史中有“以太祖长拳为首。韩通的通背拳为母”和“宋朝赵匡胤打关东、打关西、打韩通时。韩通使用的就是通背拳等传说,始至公元1562年明朝抗倭英雄、大军事家戚继光著《纪效新书》卷第十四“论古今拳家”中,以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为首筑基,研究十六家拳法,创始“戚家拳”。受其影响,清代武林中又演绎流传出十八家拳法,其开宗明义定称:“以太祖长拳为首,韩通的通背拳为母”。无独有偶。同出一辙的少林寺福居禅师所传《少林衣钵真传》,开篇首记称:“以太祖长拳为首,韩通的通背拳为母”。传至中华民国8年(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郭希汾著《中国体育史》收录民间演绎讹传的“宋太祖赵匡胤争东、争西、三打韩通,韩通使用通背拳”等内容。继传至新中国后,1985年。成都体育学院教授习云太先生著《中国武术史》,引称:“据清末拳谱抄本载,韩通的通臂为母”。1999年,中国辽宁省武术挖整组和沈阳体育学院武术挖整组等部门挖掘近代通背拳大师、祁氏通背拳第四代中兴传人、五行通背拳创始人修剑痴传承的五行通背拳以及其合著的《通背拳》一书,并编入《中华武术文库》拳械部拳术类。其中,作者引证了民国8年(1919年),郭希汾著《中国体育史》载称:“早在宋朝赵匡胤打关东、打关西、打韩通时,韩通使用的就是通背拳,赵打了三次韩通,天意归宋,韩通乃降”的讹传内容。综上载述,宋太祖“赵匡胤”和“韩通”真与通背拳有历史渊源吗?“韩通”真是通背拳的传人吗?为了答疑解惑,笔者查阅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二十六史》、《中国历代名君》、《新唐书》、《通典》、《唐六典》、《两宋春秋》、《武经总要》、《韩通传》等大量史书、典籍和资料。探微掘要的结果。是一目了然的。其中,各史书中都清晰地记载一个共同的基本史实内容:公元960年。残唐五代后周朝。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借口称“北汉”(山西)勾结辽兵会师南侵,遂率大军北征,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突然发动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为铲除异党的反抗。赵的部下将时任后周亲军副总指挥的韩通,围追至家中杀死。除此之外,在所有史书中,都找不到有关“赵匡胤三打韩通,韩通使用通背拳”的任何内容和证据。反而正是这段“陈桥兵变”的真实历史,由宋至清,流传民间,演绎成为故事和评书。其中就有“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打关东,打关西,大战敌将韩通,韩通武艺高强,使用的是通背拳等大同小异的民间传说”,其与历史记载“陈桥兵变”。赵匡胤杀死韩通的真实史情是大相径庭的。今考史可证。赵匡胤与韩通,不仅是同朝议事的大将军。而且是历史变革中,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和政治舞台上的劲敌。“陈桥兵变”赵匡胤灭唐立宋,杀韩通,是历史的客观纪实。因此,历史上赵匡胤和韩通,与通背拳术发生、发展的传承历史,没有任何渊源关系,韩通不是通背拳的传承人。至此。有人会问,对传说“韩通的通背为母”作何解释?笔者理释:其一、关于“通背为母”的定说,因“通”系通达、磅礴大气之意;“背”系人体的脊背。通背以“探背松肩,松静自然,意统神形为主旨:重在突出运腰活背,承上启下,通贯腿和臂,使周身高度协调、精微整合的一种特殊的运活腰背的练功法则”。试问,武术是以人为本。演练拳械的一种肢体综合矮动。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腰与背”躯干一体化。又有谁能离开“腰背”的承上启下,来贯通腿和臂的生理功能呢?何况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因此,古往今来,武林中称颂,“通背为母”是有道理的。其二、考清代于嘛古氏等合撰《通背拳壹本》拳谱、民国初年刘月亭撰《祁门通背拳》拳谱、民国20年至上世纪50年代,修剑痴撰著多种版本的拳谱,均没有关于“韩通”与通背拳术的任何记述。因此,以史为鉴,“韩通”与通背拳术确无任何渊源关系。总之,传说“韩通”传通背拳术,是人为假托的附会讹传。
  
  四、破解“韩老道”传通背拳谜局
  
  近代通背拳传承历史中,有人称,清末民初,北京白云观内有位名叫韩洞一,或韩观(冠、贯)一的“韩老道”传承了通背拳。也有人说:“韩老道”传承的是五行通背拳等等。带着疑问,笔者几十年考查通背源流,足涉大江南北,也拜访了北京千年古刹白云观。或许是缘分和真诚,在白云观三清殿结识了了解通背拳的“圆富”(后到吕祖殿)等道人,并虔诚请教白云观历史上是否有名为韩洞一或韩观(冠、贯)的“韩老道”,其是否传承了通背拳?笔者虽是多年多次的造访,他们的答案均是:“没有”二字。为了求疑解惑,笔者不到黄河不死心,并以史为鉴,拜读研究了《道教概说》、《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武当少林考》、《武当拳术秘诀》、《武当武功》等大量有关中国道教和关于白云观的重要史书资料。原来已有1600余年历史的“白云观”,是“全真道龙门派”创业授道的世袭祖庭。据武术挖整考查,清代后,“全真道·龙门派”白云观内传承道功的修真主脉,最以龙门八卦为济世中兴。“正一道武当派”至今仍习通背功、六步散手(称为六步拳或六路拳)、十段锦、太乙五行等内功拳法而闻名。因此。根据宗派法门的制度和原则,白云观是“全真道·龙门派”传道、授业、解惑的祖庭,丛林门风慎严,清规戒律。是不允许左道旁门在白云观内“借鸡生蛋”或“借巢孵卵”、任意泛滥的。因此,做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和各拳种的师承沿革、世袭源流,必须客观真实,为历史负责。中国武术及通背拳的发展,决不能再以讹传讹,考史明鉴,白云观没有“韩老道”;白云观“韩老道”传通背拳术。还是人为虚构的附会讹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