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网资料
通背拳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
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显然是很牵强。近代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是清末浙江人祁信所传,亦称“老祁派”。祁传其子,其子又改“通背猿猴”为“六合通背”,后世也称此派为“少祁派”。“二十四式通臂”和“两翼通臂”流传于河北、天津一带。两者的技法、劲力、内容均相似,一般又兼飞通备劈挂拳。由于此两拳派的劲力、身法受劈挂拳影响较深,故有人将劈挂拳列为通背的一支,其实,劈挂拳应属另一系的拳种。少林通背拳系由通背拳和少林拳所组成,已失去通背拳的特点。五行通背拳传说由清末一韩姓道士所传,分金门、木门、水门、火门、土门五个阶段逐步练习,土门是最高阶段。
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动作而著称。伸臂动作要力由背发,通过肩、肘、以达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协调,用力伸展,并非单纯地伸臂。其实,这种要求在其他拳术(如劈挂拳、八极拳、形意拳等)也同样强调,不过在通背拳说来更加突出而已。通背拳的另一特点是能以较高的姿势迅速而巧妙地出击,在练功防技术前要练很多柔软功。通背拳与一般拳法比较,拳或掌的手形较丰富,通背拳主要有单晃掌、撩阴掌、双盖掌、引手掌、拍掌、踏掌、秀骨拳、平拳、尖拳、斩首等;劈挂通备拳主要有勾搂手、摔掌、撩阴掌、点掌、掖掌、中掌、蹦中拳、立冲中拳、扣冲中拳、石猴诀拳、猿猴诀拳等。
通背拳的劲力,以“缩小软绵巧,冷弹脆快硬”十字为主。其套路有“小连环”、“大连环”、“拆拳”、“五马奔槽”、“六路总手”以及“十二连环拳”。手法有“摔、拍穿、劈、钻”。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腿法以暗发为主,重七寸低腿。身形要求做到头顶、项领,前空,后实,虚胸,凹肚,探肩,臂长,活腕。拳势则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丝,脚似钻。
通背拳的器械内容,以及祁氏所传的棍、单刀、双刀、枪、剑等均冠以“白猿”。“二十四式通背拳”、“两翼通臂”则以子龙大枪、青萍剑、苗刀传世,并兼习风摩棍、劈挂单刀,劈挂双刀。
通臂拳基本技法
通臂拳基本技法包括:前空后丰,探肩长臂;屈身蓄护,放长击远;催探抖弹,脆 快似鞭;圆径相依,以短卫长。
前空后丰,探肩长臂,是通臂拳静姿的基本技法。
“前空”,指身体的前半部虚胸 (涵胸)、凹肚(收腹),形成空畅的。
“后丰”,指身体的后半部拔背、立腰、 敛臀,使背脊有绷,丰满的形态。
“探肩长臂”,指上肢各节随手的领劲向进攻方 向抻够,形成肩向前探、臂牵长的形态。
屈身蓄护,放长击远,是通臂拳肢体屈伸和劲力蓄发与攻防击技配合的基本技法。
“屈,知蓄护”,指肢躯屈曲回缩时,要有意识地吸气、放松肌肉或拉长肌肉的初
长度,来配合蓄氯、蓄劲、蓄势。同时要以躯肢屈曲回缩,发挥防护自身的功用。一般以屈曲肘、腕 、指护上盘,以屈曲胸、脊、腰护正中,以屈曲两肩
臂护两 侧,以屈曲胯膝护下盘。此即所谓“五护八断”。
“入长击远”,揸舒伸肢躯,抻长两臂,在 外形上加长两手攻击距离的“放长击远”,以及内气、内劲随身势舒伸引导而外发的“放长击远”。
外形的“放长击远”,是以腰为轴,通过涵胸、拔背,松开肩、肘、腕关节,经过肩背
通透而远臂腰通透。这种腰臂通透既松开关节,工了由腰至手的正常长度,又较以户为轴的挥臂击劈加长了力臂。内气内劲的“放长击远”,是丹田内气与腰脊发出的内力,随腰臂通透流
经指端,发放至比列击目标略远的地方。例如,以手攻击对方的胸部,我的内气、内劲应击透其胸廓,直达其背部。
在通臂拳运动中,“屈身蓄护”与“放长击远”交替运用,动作表现出大开大合的特色。
催探抖弹,脆快似鞭,是通臂拳运动的基本技法。该拳喻人体为鞭,以催、探、抖、弹四劲完成动作,就能获得似挥鞭般产生的脆快劲(亦称“鞭劲”)。详细来说,喻人体腰以下
为鞭杆,喻脚为杆把,喻腰脊为杆头,喻背、 肩、臂为鞭绳,喻手为鞭梢。
挥“鞭”时,两 脚(杆把)蹬地催劲上传,以腰脊(杆头)发 力上送,催促腰、背、肩依次向进攻方向探
伸,催劲穿臂(鞭绳)至腕,通过抖腕使劲传至手(鞭梢),爆发出一弹即松的脆快劲。这一劲法特点,使通臂拳的动作显得柔韧绵长、柔中藏刚。
圆径相依,以短卫长,是通臂拳长短兼用的基本技法。
通臂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显著特点是放
长躯肢,遥劈远打。遥劈,身易空虚;远打,手难回护。鉴此,通臂拳注重在长击中兼使短打,起到以短打救卫空隙、辅佐长击的作用。
常用的“以短卫长”法,是将挥臂劈拍的立圆动作与沿中直击的中拳动作交替作用。犹如圆中有径,圆径相依。
运动中,由中拳变拍劈,犹如以矩划圆;由劈拍变中拳,犹如由圆求径。圆直相形,长短互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