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3|回覆: 0

[通背拳] 認識通背拳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7-29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太極人生的BLOG
   武術網資料  通背拳是中華武術眾多門類中一個獨立的拳種,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技術內容,是較爲古老的拳種之一,通背拳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各種精彩的武術民間傳說。 


   通背拳屬於較爲典型的長擊類拳法,擅長中、遠距離克敵致勝,講究放長擊遠,它將中國武術『一寸長,一寸強』的技擊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對於技擊空間的控制,講究『遠則長擊,近則冷抽』,可收可放,可長可短。 


   通背拳的命名,顧名思義,『通』爲通達、貫穿之意,『背』指人體的腰背,二字合在一起則表達出力發腰背、貫達肢體之意,其名稱體現了通背拳放長擊遠的技術風格。 


   通背拳流傳至今,形成許多流派分支,風格發展爲多樣化,技術體系完善,內容豐富多彩,拳械全面,是中華武術百花園中的奇葩,不愧爲中華武術的瑰寶。
二、  通背拳的源流
 
   通背拳是我國發源較早的武術拳種,屬典型的長擊類拳法。據傳早在宋朝初期趙匡胤時代,關西名將韓通就擅長通背拳,並且名噪一時。但迄今爲止,武術 界尚無明確史料能證明通背拳的發源及其演變過程。明代黃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銘】的六路歌訣中有『佑神通臂最爲高』一句,這說明明代時期通 背拳已有了較高水平的發展。 


   由於通背拳各流派內容、風格不同,即使同一流派的內容也會因師承關係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通背拳的名稱一直存在多種叫法,同音不同字,歸納 起來有三種叫法具有代表性:一種是手臂的『臂』字,一種是脊背的『背』字,還有一種是準備的『備』字。三種叫法各有理由:叫『臂』字者認爲,該拳以平臂動 作爲主,兩膀左右劃弧掄圓,形如猿臂,故以『臂』名;叫『備』字者認爲,該拳『通神達化,體用兼備』;叫『背』字者認爲,該拳以腰背發力,力發於腳,通達 於背,可以放長擊遠,故用『背』較爲合理。三種叫法一直沿用下來,各叫各的拳名,直至1983年,新版【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發行,書中在武術類中 把通背拳的『背』字,定寫爲脊背的『背』字,在名稱上突出通背拳腰背發力、貫達肢體的技術特點。在民間,其它叫法仍在沿用。 


   通背拳在我國的流傳區域較廣,北方地區流傳尤盛,有三個地區具有代表性:一是大連,一是滄州,一是北京牛街。這三地盛傳五行通背和白猿通背,並且出了不少通背人物。通背拳的主要流派有:白猿通背、祁氏通背、五行通背、兩翼通背、洪洞通背、五猴通背、六合通背等。 


下面做一個大致介紹: 


(一)白猿通背 


據傳白猿通背爲戰國時期白猿公所傳,白猿通背拳的傳人均尊白猿公爲太始始祖。 


白猿公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號洞靈子。白猿公模擬山中猿猴舒背探肩的生活特點創立拳法,藝成後傳於李義、王道、韓成三人。白猿通背拳在隨後的 年代裡幾經流傳,後由山東黃縣人任氏傳於北京廣安門增壽寺夾道一家皮貨商號的帳房先生石鴻勝,石鴻勝得藝苦練,藝成後開門授徒,門徒眾多,其中以劉子英、 項仲山、張文成、韓洞一、馬曉合等數人拳藝較高。白猿通背拳的流傳區域以北京牛街回民居住區爲盛,該區所習的白猿通背拳融入了回民摔跤技術於其中,打中含 摔,摔中有打。 


白猿通背拳出招發沉長冷脆之勁,回招用摟抱勒代之法。出手如猿形,沾衣發勁,注重技擊實戰。 


(二)祁氏通背 


祁家門,又稱祁氏通背,始傳於清道光年間,由浙江人(籍貫的說法不一,又有說是山西或河南的,無查考)祁信所傳。祁信有『杆子祁』之稱,其藝以其 姓而名,稱爲『祁家門』。祁信在河北固安設場傳授,其所傳通背拳注重剛勁,大劈、大開、大捋、大挑,講求橫勁,風格剛勁剽悍。祁信之子祁太昌子承父業,在 祁信晚年代父授藝。祁太昌的拳藝與其父有別,以柔勁爲主,手法較爲細膩,手上變化較多。時人以老祁派和少祁派對父子所傳拳藝加以區別。祁氏門徒眾多,近代 通背名家張策、劉智、修劍痴均爲祁氏傳人。 


(三)五行通背 


五行通背是在『祁家門』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五行通背拳以摔、拍、穿、劈、鑽五種拳法爲基礎手法,以老折拳、明堂功、五掌單操爲框架。由於通背名家修劍痴及其門人對該拳的創新發展,使五行通背拳趨於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五行通背拳在修劍痴的故鄉大連流傳較廣,目前東北地區是重要的流傳區域。 


(四)兩翼通背 


兩翼通背拳傳自山東人劉義。 


技擊上講究搶門播招,手法上多採用左右弧形運使,如同鳥的雙翼左右翻飛。 


其運動特點:步隨身變,兩翼運使,鑽轉擰翻,閃展縱橫,招招相隨,式式相連。 


(五)洪洞通背 


洪洞通背又稱太極通背、通背纏拳,傳自清代,由河南人郭永福傳藝。 


其特點是:進手而纏,隨式而繞,側身而入,閃驚巧取。 


(六)五猴通背 


五猴通背傳自近代通背名家張策。 


該拳由五種猴形組成,五猴爲石猴、馬猴、彌猴、猿猴、長臂猴五形,每一形分劈、鑽、穿、拍、摔等手法,勁法以冷彈勁爲主。其十字訣爲:冷彈脆快硬,沾連綿粘隨。五猴通背講究練藝不練形,演練起來身如風擺荷葉,腳似蹚踩稀泥,動作沉實有力、兇猛剛勁。
三、  通背拳發展現狀
通背拳作爲中華武術的傳統拳種之一,其發展和其它拳種一樣,流傳主要渠道是民間流傳形式延續,官方介入很少。 


通背名家修劍痴於1933年受邀出任湖南省國術館裁判,並於考後留任湖南武術教官。他授藝多年,對通背拳的普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977年,通背拳被列入正式競賽項目,劃入傳統武術類。 


當今通背拳的發展,出現兩個主要發展方向:一是以傳統武術爲立足點的民間傳統武術發展方向;一是以提高表演效果,以競賽追求高評分爲目的的競賽套路武術發展方向。兩者在主導意識和技術結構上均相距很遠。 


通背拳作爲傳統武術項目,無論在賽場還是民間,均占有一席之地,並且一直是深受群眾歡迎的運動項目。
通臂拳基本技法
通臂拳基本技法包括:前空后豐,探肩長臂;屈身蓄護,放長擊遠;催探抖彈,脆快似鞭;圓徑相依,以短衛長。 


『前空后豐,探肩長臂』,是通臂拳靜姿的基本技法。『前空』,指身體的前半部虛胸(涵胸)、凹肚(收腹),形成空暢的。『后豐』,指身體的後半部拔背、立腰、斂臀,使背脊有繃,豐滿的形態。『探肩長臂』,指上肢各節隨手的領勁向進攻方向伸夠,形成肩向前探臂牽長的形態。 


『屈身蓄護,放長擊遠』,是通臂拳肢體屈伸和勁力蓄髮與攻防技擊配合的基本技法。 『屈身蓄護』,指肢軀屈曲回縮時,要有意識地吸氣、放鬆肌肉或 拉長肌肉的初長度,來配合蓄氣、蓄勁、蓄勢。同時要以軀肢屈曲回縮,發揮防護自身的功用。一般以屈曲肘、腕、指護上盤,以屈曲胸、脊、腰護正中,以屈曲兩 肩臂護兩側,以屈曲胯膝護下盤。此即所謂『五護八斷』。『放長擊遠』,指舒伸肢軀,抻長兩臂,在外形上加長兩手攻擊距離的『放長擊遠』;以及內氣、內勁隨 身勢舒伸引導而外發的『放長擊遠』;外形的『放長擊遠』,是以腰爲軸,通過涵胸、拔背,鬆開肩、肘、腕關節,經過肩背通透而遠臂腰通透。這種腰臂通透既松 開關節,加長了由腰至手的正常長度,又較以肩爲軸的揮臂擊劈加長了力臂;內氣內勁的『放長擊遠』,是丹田內氣與腰脊發出的內力,隨腰臂通透流經指端,發放 至比攻擊目標略遠的地方。例如,以手攻擊對方的胸部,我的內氣、內勁應擊透其胸廓,直達其背部。在通臂拳運動中,『屈身蓄護』與『放長擊遠』交替運用,動 作表現出大開大合的特色。 


『催探抖彈,脆快似鞭』,是通臂拳運動的基本技法。該拳喻人體爲鞭,以催、探、抖、彈四勁完成動作,就能獲得似揮鞭般產生的脆快勁(亦稱『鞭 勁』)。詳細來說,喻人體腰以下爲鞭杆,喻腳爲杆把,喻腰脊爲桿頭,喻背、肩、臂爲鞭繩,喻手爲鞭梢。揮『鞭』時,兩腳(杆把)蹬地催勁上傳,以腰脊(杆 頭)發力上送,催促腰、背、肩依次向進攻方向探伸,催勁穿臂(鞭繩)至腕,通過抖腕使勁傳至手(鞭梢),爆發出一彈即松的脆快勁。這一勁法特點,使通臂拳 的動作顯得柔韌綿長、柔中藏剛。 


『圓徑相依,以短衛長』,是通臂拳長短兼用的基本技法。通臂拳區別於其他拳種的顯著特點是放長軀肢,遙劈遠打。遙劈,身易空虛;遠打,手難回護。 鑒此,通臂拳注重在長擊中兼使短打,起到以短打救衛空隙、輔佐長擊的作用。常用的『以短衛長』法,是將揮臂劈拍的立圓動作與沿中直擊的中拳動作交替作用。 猶如圓中有徑,圓徑相依。運動中,由中拳變拍劈,猶如以矩劃圓;由劈拍變中拳,猶如由圓求徑。圓直相形,長短互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