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文物信息網
時代:春秋晚期
發掘單位:無錫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辦公室、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發掘領隊:張敏
簡介:
闔閭城遺址是1956年公布的江蘇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於無錫市和常州市交界處。遺址現存東城和西城兩個小城,兩城共一隔牆,兩座小城的北牆已不存,南垣和隔牆皆保存較好。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最寬處約500米,原保護範圍約0.5平方公里。
2007-2008年,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為契機,對闔閭城遺址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考古調查和鑽探。調查範圍包括東城、西城、闔閭大城、閭江水系、胥山和胥山灣。
鑽探發現並確認了春秋晚期的城牆、城內的高台建築、陸門和水門;闔閭大城長2100米,寬1400米,面積2.94平方公里。發現了寬34米春秋晚期的牆基和水門遺蹟。同時採用物探對考古鑽探的結果進行疊加驗證,對城壕、水門和城內水道情況進行探測和推測。闔閭城遺址的大城、東城、西城和高台建築的年代均為春秋晚期。闔閭大城的發現,完整地復原了文獻中伍子胥造築的闔閭城。根據闔閭城遺址的等級規模、年代布局和歷史文獻,初步推斷闔閭城遺址為吳王闔閭的都城。
闔閭城北面臨太湖的龍山山脈自西南向東北分布着石冢和石城。龍山石城蜿蜒分布,依山勢高下而築,石城兩面用大石塊壘砌,中部填土,石城寬約1.0米,地面高度0.7-1.0米,龍山石城大約長20公里,『四顧要之處』設有敵台。目前調查的長度為8公里,龍山石城的年代與闔閭城遺址的年代相同。
專家點評:
江蘇無錫闔閭城,上世紀50年代曾發現由東、西二小城組成的內城,並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幾十年來未再做工作。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對其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查勘探,局部地點還作了試掘。除進一步弄清內城東、西二小城內建築基址的布局、道路,還發現了已全部掩埋於地下的東西長約2100米、南北寬約1400米、面積約2.94平方公里的外城,在城的東北龍山上還調查發現了一條蜿蜒曲折的石城。根據考古資料和有關文獻記載初步推斷,闔閭城遺址應為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所建的都城。這一發現,無疑是吳越考古乃至全國東周考古的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