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
許紀霖在【智者的尊嚴】中寫到,中國傳統儒生在短短的一生所做無它:代聖人立言而已,死抱三經六義而已,尊仰三王之世而已。又說,中國的作為學統的『道』與作為政統的『勢』從來都不是相對立的,雖然孔子說:『從道不從君』。但說歸說,做卻是另外一回事。孔子穿行於各國君主之間,即為一例;孟子則更甚,宣稱『五百年必有聖人出』,『捨我其誰』。由此可見,在現實的社會中,『道』常常屈從於『勢』。
在中國傳統社會,由於作為體現『道』的『天』是外在於人的不可目見的終極實體,由此為了現實政治功利性的目的,將『天道』俗化,並且聲稱『君主』即『天子』。由於先天地認為君主是道德完善的代表,他的絕對的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便不可質疑,君主的所行所想,即是『天道』的意志的體現,因此,國民對他的屈從成為必然的要求。百姓、臣子抗君就是抗天。
『天』既然是大道的主宰,那麼作為它的化身,君主當然無需反省,更談不上懺悔,一切罪愆全在百姓、臣子。因此,在統治階級的層級裏,等級越高,意味尤力越放縱無邊、越無從約束。即便是將『法勢術』合為一體的韓非子的學說,也無非是在盡其所能地為權力的放縱無邊進行解釋。君王穿印疤嫣煨械饋鋇耐庖攏『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不妨說正是中國傳統的線性特色:從來沒有兩個或多個並立對等的權威或主體,有的只是一層壓一層的等級關係,上層可以無度地傾軋下層,下層卻無法監督約束上層;在這樣一個關係語境中,人人都在為進入這一體系的最上層而相互傾軋,相互吞噬。『學而優則仕』便是最精當的證明。因此,在中國,當『仕』成為知識分子的首要甚至唯一選擇時,『道』從於『勢』便成為必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