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1|回覆: 0

以老解老讀【老子】第七章

[複製連結]
儒帥佛道法 發表於 2011-1-23 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第七章

【原文】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讀】

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的存在,在【老子】看來,正是因為天地自身與其自身化育的很多物種存在極大的不同。天地不移,而其它生命物種則不然,作為個體,他們的生命都是極其有限的,有生必有亡。老子認為,天不再生天,地不再生地,而是化育萬物。萬物則不然,其繁衍都是自身的後代。通過對比,老子認為這就是天地存在為何長久,萬物生靈生命極其短暫的原因。

由此出發,老子認為聖人能夠置自身於度外,置個人於不顧,所以反而能夠擁有天下,而且永保其地位。

所謂『退其身』就是指功成不居,功遂身退,少私寡慾。

所謂『外其身』就是指聖人不仁,寵辱不驚, 無憂無慮。

實際上總結起來就是『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這個『心』,就是私心雜念。所以老子反問道:『不正是因為他無私麼?』正是因為他無私,就是反而能夠得到整個天下。

在這裏談一下,【老子】講貴道重德,【孔子】也講修道崇德,但是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老子講道德,往往是客觀地揭示其規律,並不強調突出其動機。也就是指出如何做,能得到什麼結果,如:

『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一點,往往很容易被理解為,老子之所強調道德,實際上還是因為基於自身的利害關係。通俗地講就是老子的言論,通常會被理解一個人如何做,最終會給自身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而孔子講道德時,往往少有基於個人的利益得失的分析。而孔子所說的往往就是君子應該如何,但是並不談這樣對自己有什麼具體的好處。如果談好處,通常也是對別人、對社會有什麼好處。比方說老子也說『不爭』,但是他往往要強調『夫唯不爭,故無尤。』『以其不爭,以至天下無人能與其爭』等等,但是孔子也談『君子無爭』,但是孔子往往出於純粹的道德的觀念,就是『禮之主是讓』、『禮之用是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王弼認為老子是有者,恆言其所不足。按照這樣的視角,孔子才是真正的無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