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h2 e3 X/ T. e5 D6 I6 Q - A" m4 M* u6 y7 g2 T- T
汉武帝对荔枝的兴趣明显要大于对鲨鱼的兴趣,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荔枝味美,另一方面或许也跟《列仙传》“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的记载有关。
9 g7 k# p8 d8 @- U% @
1 g, C( m/ H* c2 G+ i# n# g 汉武帝第一次品尝到荔枝,大约是在建元元年,那一年他刚刚登基为皇帝。当时南越王赵佗献上了一些贡品,据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这贡品是两样,一样是鲛鱼――就是鲨鱼,另一样则是荔枝。 6 H2 ~# j9 J9 c& `7 z* R: o
4 r. b6 c, K3 q$ m 很难判断送到汉武帝宫中的荔枝是否仍旧新鲜,因为一直到唐朝,从岭南通过邮路运送荔枝到长安,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虽然杨贵妃喜食荔枝,而岭南的荔枝又比四川的味美,但唐玄宗仍然只能选择让四川涪州进贡荔枝,因为距离要近一半。 . T# \& j8 f# I( U0 d4 k
' R# {/ w5 f8 U L& K, j1 s( g
但是估计赵佗所进贡的荔枝,也不会是腌渍或者晒干后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进贡荔枝的先例,而通过腌渍或日晒来保存荔枝,应该是因为进贡的需要而逐渐发展出来的方法。总之赵佗为了讨好汉武帝必定是花了大本钱,鲨鱼还可以通过水箱慢慢地运去,而荔枝对保存的要求非常之高,而能保存的时间又非常之短(白居易《荔枝图序》: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因此赵佗必定是派出了大批的人马,一站一站将荔枝接力运到长安去的。 $ t$ a& U) L7 y a
! `$ Y* S' x$ a2 N. `2 \
汉武帝得到这两样贡品,龙颜大悦,用葡萄和彩锦答谢了赵佗。
% C4 N% W$ O' p. G' Z+ c; b0 O( e5 O; H/ o# a3 e
汉武帝对荔枝的兴趣明显要大于对鲨鱼的兴趣,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荔枝味美,另一方面或许也跟《列仙传》“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的记载有关。众所周知,汉武帝对求仙一直都是锲而不舍的。因此他不仅下令岭南继续进贡荔枝,而且还建起了荔枝培育基地。那一年大汉帝国的军队击破南越,为了庆祝这次胜利,汉武帝在上林苑建起了扶荔宫,把许多从岭南带回的植物都种在宫内,这其中就包括百余株荔枝。但荔枝畏寒,尤其是初生的荔枝,即便是在南方,到了冬天都要覆上干草以避霜寒。这样的植物在长安城自然无法成活,但汉武帝仍然坚持着不断种植,希望能够像培育葡萄和苜蓿一样在长安城培育出荔枝。 " V" A# ?; F- Y' m
. c; D6 u& |9 \
或许真的是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种活了一株,虽然这株荔枝既不能开花,更不能结果,但是毕竟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是这株荔枝后来竟然也枯萎而死,汉武帝大怒,便把负责种植荔枝的几十个守吏都杀了,而他终于也死了心,没有继续把荔枝种下去。而进贡荔枝的事情却是每年都要做的,直到东汉安帝时,才有一位官员(临武县长)名叫唐羌的,因为不忍看“邮传者疲毙于道”而上书一封,终于把进贡荔枝的事情停止了。 ) A- Z, V( _$ e) C" F+ C
/ i8 ~5 H! Z8 O
到唐朝时,还有一个老妇人,也差点儿因为荔枝而送了命。据宋人蔡襄的《荔枝谱》描述,唐末时,闽南有一株“宋公荔枝”,极高大,已有三百岁,果实虽小而味极美,当时是属于王家的。黄巢兵过境时,想把这株荔枝砍掉,王氏媪为了保住这株荔枝,就紧紧地抱着它,大哭着乞求黄巢的士兵让自己与这株荔枝一起死去。那些士兵大约是动了恻隐之心,既没有砍这株荔枝,也没有要王氏媪的命。这是很有些让人惊讶的,因为据史书所载,黄巢这些士兵,是不惮于掠人而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