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解讀】 12.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五色者,即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古代以此五者爲正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五音者,即古代五聲音階中的五個音級,即宮、商、角、征、羽。 五味者,指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 在老子看來,五色者,目之欲也,五音者,耳之欲也,五味者,口之欲也。目爲視物,耳爲聽音,口爲進食,作爲最主要,是根本的功能,人跟禽獸並無相異之處。但是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有了視覺、聽覺、味覺等各種方面的審美本能,但是這種審美本能卻日益發展到了欲望的層次,當初基於本能的被動的感受變成了基於欲望的主動追求。五色、五音,五味往往又跟周禮的等級制度緊密聯繫在一起,使得其成爲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名利慾的作用下,人的審美欲望往往就和物質欲望相互促進,便得其過於膨脹,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奢靡風氣日益滋長。精湛的器物,精美的工藝,精密的工序背後往往意味著驚人的投入,巨大的耗費。當時以手工業作爲基礎所帶來的科技進步,並沒有進一步運用到農業上,而主要是用於兵器、禮器、服裝的製造和加工,甚至包括純粹象徵地位和財富的玩賞器。這些就正是老子所說的『奇器』、『利器』。 正所謂『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盜竽非盜也哉!』春秋時期出土的文物往往在工藝上已經達到了高度的文明,其固然是科技、文化的長足進步,但是這種基於欲望無限滋長,無限繁殖所推動的文明,在老子看來無異於捨本逐末,飲鴆止渴。老子把人類的這種自我迷失,稱之爲『目盲、耳聾、口爽』雖然在文字上有所誇張,但是也不失之爲生動的一喻。 對此老子提出『當其無有』的觀點,認爲『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以器皿爲例,不管其製作是如何的精美絕倫,然而其關鍵還是能夠容納物品。在春秋時期,許多工藝品已經不再是滿足日用必需的需要,而純粹是爲了滿足審美需求,爲了突出地位象徵,爲了顯示財富珍寶。這類純粹意義上的工藝器往往並不具備任何實用功能,自然只會助長窮奢極欲的社會風氣,只會耗費更多的社會資源。正是這種普遍的現象使得老子認爲社會的發展偏離了方向,不是以用爲本,而是以利爲本。他認爲不能爲了得到所謂的好處,而不實現真正的用處。所以他主張『朴散則爲器』,用不著太多的精雕細琢,文飾浮藻。如果把他的思想放大到治國安邦的層次,就是無爲而治,無事取天下。他主張:『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老子認爲即使有兵器,最好也用不上,有百姓,最好也不殖民,有舟車,最好也不使用,有軍隊,最好也不征戰,有書契,最好也不立盟。 老子的思想固然有偏激的成分和理想有色彩,但是卻包含著其對『道』的深刻認識。一個國家有百姓,有軍備,有舟車,有書契,但是全部都用不上,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侵犯它,它也沒有侵犯任何一個國家。意味著沒一個諸侯敢挑動戰爭,挑戰天子。在老子看來,從軍事的角度而言,這些本身就是爲了防止戰爭,維護和平,如果真的用不上了,恰恰就是其發揮了真正的作用。 有道是『上兵伐謀』,能夠陳而不用,引而不發,從而不戰而勝,以勢服人,不正是無事取天下,無爲而無不爲麼?反之,窮兵黷武,長夏以革,你攻我伐,東征西討,似乎什麼都用上了,恰恰說明其沒有起到作用。所以老子的『當其無有』的思想是相當深刻的。但是結合具體的事情,首先分清到底什麼是好處,是什麼用處。比方說,對一柄利劍而言,殺人是利,防身是用,防身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如果你能做到一次也沒有用上過,則恰恰說明你從來沒有遇到過人身危害。如果把防身作爲利,把殺人當用,以殺人爲根本的目的,也就無從理解老子的思想,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當時也存在文明的歧視和衝突、墮落和變異。文明有先進,有落後是必然的。但是由周禮過於泛濫的道德化和過於森嚴的等級化,許多並無好壞之分的文化差異也被納入了『華夷之辯』,『國野之分』。這種人爲觀念所產生的優劣意識,往往導致兩種結果,要麼是觀念的衝突,要麼是虛榮的攀比。老子對於這種社會現象也進行了反思。他說『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認爲人們在社會日常生活的語言規範、服裝禮儀等等也要搞成三六九等,無復以加,又存在多大的實際意義呢?孔子說『人而不仁,如樂何?人而不仁,如禮何?』實質上也包含著一定的反思。當然他們反思的角度有所不同,反思的層次也有所區別。 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也,天下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也。』也可理解爲『天下都認定什麼是美好的事物,那是不美好的現象。』所以,【老子】進而認爲:『至治之極,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