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i& O2 b) [/ G% H& ~
0 f* G8 r# F# R% @ ) J. e3 R! H9 E* _* a
泉水對濟南人來說是個道之不盡的話題,自古就有七十二名泉之說,但泉水實際總數近700個。所謂七十二名泉的來由,一般認爲始見於金代的【名泉碑】,其後明人晏璧作【濟南七十二泉詩】,清人郝植恭作【濟南七十二泉記】,雖然所記名目多有差別,卻自此成爲泉水數量眾多的代稱。筆者近日剛剛得到一本詳細記述濟南七十二名泉的孤本【濟南七十二名泉考】,作者爲清同治年間的鹽運分使王鍾霖。他的記述不僅詳細描述了晚清時期濟南名泉的噴涌盛況,而且彌補了前人對濟南名泉考證的許多缺憾。
; S# b9 N- G6 O5 ]0 X1 p" F" {9 A1 ^2 u
孤本現世補史遺
: f) C. J; a2 U8 `( U: [. J! V5 p! Y
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薊州(今天津薊州)鹽運分使王鍾霖(字雨生)回到了家鄉濟南。當年二月,作爲一個書法家和文人,他爲趵突泉題寫了『第一泉』碑刻後,又作【第一泉記】指出,天下名泉雖多,但趵突泉才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名泉』,並且『濟南隨地出泉,不止七十二也』。於是在此後的日子裡,王鍾霖開始了對濟南名泉的實地考察。
, H7 S9 k# M0 U* ^5 B8 Z! `2 L2 c. c" t$ v9 \
經過考察他發現,以前所記載的七十二名泉遺漏了很多重要的泉水,並且僅是濟南城內的泉水就難以盡述。據王鍾霖所知,當時正在噴涌的就達100多個,除此以外,『隱而不聞見者仍不少也』。假如要是連同遠城的泉水一併考察,必將是一項浩繁龐雜的工作,個人力量很難完成。所以不如乾脆『舍遠而取近』,將濟南府城附近的重要泉水加以選擇匯錄,從而爲鄉邦留下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
( @ J% l h7 R6 _, r! k Z5 D! v' Y4 D
7 p1 R$ l* x9 J- g3 D! { 這項工作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王鍾霖晚年才基本完成了稿本,他把自己的著作命名爲【濟南七十二名泉考】。但是限於財力,書成以後卻沒能刊行,僅留下稿本在很小的範圍內流傳。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此書如同李清照父親李格非的【歷下水記】一樣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加之此書也沒有被史志記載,後人自然也就無法了解這段史實了。
( i: K S/ k5 ]' Q* q ~8 x2 j, n q: Q8 a$ i1 p7 t, H* D! W3 L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光緒己卯年(1879年)的春天,王鍾霖的一個熱心讀者全文抄錄了這部著作;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個抄本輾轉各地,在經歷了100多年的歲月蹉跎後,竟被完整保存了下來,成爲了一冊孤傳的珍貴古籍文獻。 # w" y! x$ s4 ~
9 O+ M$ U/ G" S 此書與眾大不同
# ?: F5 }% e2 C- O! H! V& _# v* f3 {; s
翻開這本泛黃的古書,與以往的典籍相比較,我們驚訝地發現它是如此翔實和富有文采。無論是金代【名泉碑】還是郝植恭的【濟南七十二名泉記】,都僅僅是列出了泉水的名目並大致記載了所處的方位,導致後人無法了解當時具體的情況,甚至因爲古今地名的變化,許多泉水根本就無法查考如今具體的位置。而王鍾霖在他的著作中,彌補了這些歷史缺憾。
/ w2 Q) m$ G# T) S2 p. O) t
+ M O/ C* z+ g: G+ n) E8 E/ \% ? 王鍾霖在書中告訴我們,早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濟南知府王鎮(字中峰)就十分重視泉水的考察和保護,他在疏浚諸多泉池後,著作了【名泉略】,如今已經失傳。王鍾霖將七十二名泉分爲兩個部分加以介紹,詳細描述了他心目中的濟南七十二名泉的具體位置、名稱沿革、傳說故事和噴涌狀況。其中,第一部分是府城內的36個名泉,包括西城外的趵突泉;第二部分是府城牆外和近郊南至玉函山、北至鵲華二山、東至龍洞佛峪、西至剪子巷的36個名泉;此外,還附有桂馥發掘的『七十三泉』和山東按察使長笏臣命名的『香椿泉』兩個新泉,共計列舉了74個泉目。
" }; ~1 N5 E) f. g7 P% _$ o5 R5 H1 e& H* V( U
此外,王鍾霖所認定的名泉,與【名泉碑】、晏璧、郝植恭等區別很大,一方面是因爲王鍾霖以府城爲主考察;另一方面,即便府城附近的泉水也是有目的地加以取捨,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認知體系。他所列舉的府城內泉池特色鮮明,比如高都司巷的毓秀泉、布政司旁的惠民泉、按察司內的洗心泉、濟南書院裡的名士泉、太平寺街上的宜男泉、歷下亭邊的大方泉、學府東北的秋柳泉等等,過去從未有史料記載。其他如泮池泉原名爲流玉泉,放生池泉原名功德泉等等不能一一盡述。
1 S! C7 v/ ^ u7 g, A: Z2 P. y
1 B" o+ T; E( r 府城附近的泉水選擇也很有獨到之處,比如鵲山下的鵲山泉,王鍾霖就重點提到說,此泉史志從未記載,自己是『特意補之』,以便和華不注山下的華泉相媲美。其他如張養浩雲莊中的雲錦泉、青門外的青龍泉、北園五柳閘間的五柳泉、黑虎泉西側的魁泉等等,都是前所未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