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08|回复: 2

[礼仪交流] 给复兴“汉礼”找个理由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2-5-2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 2006-9-12 15:46:03   来源:中国商报

近几年,国学复兴渐渐成为一种潮流,开办私塾,穿汉服唐装,尽管争议不少,但支持的人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近日,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进行了关于社会是否需要传统礼仪的调查,支持者占绝大多数。

    在调查表中有一个问题,怎样看待中国传统礼仪,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但也有人选择仅仅是“待人接物的礼节”,还有少数人“不知道传统礼仪是什么”,更少的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糟粕”。可见,人们对于“礼”还并不是很了解。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礼。”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说,“礼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翻译,并不是礼貌,也不是礼仪,我们现在一想到礼就是鞠躬作揖,其实远远不是这样的。”礼,在古代有两层意义,一是国家制度。中国儒家把制度层面的建设看得非常重。在古代的评判标准就是礼,我们古代的国家制度叫“礼制”,还有一本书叫《周礼》,就是讲怎么管理一个国家。老百姓怎么教育,用什么来教育;税收怎么收,收多少是百姓可以承受的。儒家看来,符合道德要求的制度叫做礼制。

    另一层意义则具体到每个人。社会是一个网络,每个人都是网络上的一个点,都要与周围的点发生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规范,要符合道德约束。过去讲五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天子到庶民,都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几千年来,我们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礼仪,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结婚有婚礼,死亡有葬礼,都脱离不开一个礼字。

    总之,如果运用得当,中国传统礼仪在当今社会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还可以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文化,增强“软实力”。

    人性需要用礼来约束

    中国传统礼仪,经过近现代两次严重的断裂,到现在已经消失了很多。导致有的人对中国礼仪了解的程度都不如西方礼仪,年轻人中经历过传统礼仪的更少。目前社会的流行文化是强调个性,崇尚先锋,尖锐,突破成规。

    对此,彭林教授认为,盲目追求个性是不对的。道家就这样认为,如果一匹千里马,任由它在野外撒欢打滚,那是何等逍遥自在,可是给它套上嚼子,就失去了自由。现在很多人的看法很接近道家的思想。实际上道家思想的缺点就是把人性等同于动物性。人性是高于动物性的。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很放荡,随心所欲,那么就是动物性占支配地位。而儒家尊重人性,认为人性有合理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人性有缺点,喜怒哀乐是与生俱来的,都不能太过,所以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之道。不能什么事情都由着性子来,马家爵也是性情中人啊;泰森咬人耳朵,齐达内用头撞人,这些都是人性中恶劣的部分。

    人性是需要约束的。我在报纸上看到,现在有数字统计,个性犯罪里有2/3是激情犯罪,说来说去都是人性的毛病。

    我们的价值观是与人为善,可是现代社会推崇西方的价值观,讲究个性的张扬,现在局面已经不可收拾了。中西方的文化是不同的,西方人的灵魂有上帝管,而中国人的灵魂得自己管。拿什么来管?就是礼。要正心修身,坐公共汽车要排队,过马路要看红灯,每个人都要约束自己,社会才能和谐。

    导致我们走入一个误区:要现代化,就要与传统决裂。其实不是这样的,日本、韩国现代化的程度都比我们高,可是对传统的继承也做得很好。

    其实礼对于我们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很有好处的。礼与现代化并不是冲突的,礼可以弥补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可能出现的危险。现代人只讲钱,只讲享受,只讲自我,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科学需要用人文来引领。如果没有道德因素来支配,那么这个社会也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仓廪实然后补礼仪”,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应该回头看看礼仪方面的建设。

    传统礼仪是否适合当今社会

    记者:传统礼仪是一整套的复杂体系,现在社会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礼仪中哪些可以用,哪些需要改进?

    彭林(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主任):我们所说的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单纯地继承以前的形式,这是根本做不到的。关键是我们要理解文化的内核是什么。比如制度建设,五千年文明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三省六部肯定是不合适了,而一些今天看来仍然合理的东西就应该弘扬,比如讲究政策的人性化,像我们现在取消了农业税,这就是很好的。制度建设中包含道德建设,包括大众教育。像成年礼、婚礼、葬礼等,我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遵循传统。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人家不知道你是什么民族。

    记者:可是,过去的很多礼仪现在都没有了,年轻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彭林:我在学校里要开一门课,关于古代礼仪,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古代的礼仪是怎样的。现在的一些婚庆公司很不得了,他们会给人操办全套的日式婚礼、韩式婚礼,欧美的更不用说了。而我们自己的婚礼样式几乎完全变了,能不能找回一些呢?比如婚礼,我们可以适当找回,不一定要用盖头,但是拜父母、夫妻对拜等形式,还是可以延续的。这个未必就不好。

    记者:可是这些东西恐怕只能靠社会自己提倡和呼吁,政府不可能制定法律来限制婚礼应该怎样怎样。

    彭林:但是政府一定要支持,民间人士呼吁的力量很有限。而舆论显然还没有站在这个立场。

    记者:现在社会上祭孔大典,拜祭伏曦、黄帝等等这样的仪式也每年都有,可是常常给人作秀的印象,就容易流于商业目的。

    彭林:这个是我非常反对的。我就曾经发表文章,批评对黄帝的祭祀,其实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要祭祀,没有一个明确要表达的思想,而只是单纯的模仿,就容易变成作秀。老百姓看完也就完了,根本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现在很着急,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礼仪,不要跟着别人去跑,节日西化,年轻人不肯过传统节日了,很可悲。我觉得应该有个文化战略,怎样让文化为振兴中华起到作用,文化认同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现在以奥运为契机,强调礼仪建设,我就担心将来奥运会结束了,把外国人糊弄走了,我们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样的事例还少吗?“非典”时期大家都知道洗手,“非典”结束后就忘了。礼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底色,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听不进去了。

    记者:现在很多行业也都讲究礼仪,比如公务员礼仪等等,应该说也起到好作用。

    彭林:但是他们讲的不对。比如公务员礼仪,讲的并不是道德,而我们最需要的是道德建设,礼实际上是外部形式。现在很多人宣传礼仪,讲的都是怎么打领带,怎么画眉毛,这个很糟糕,这是在帮助西方文化覆盖我们中国古老文化。

    记者:可是全球化的时代,难道礼仪不与国际接轨吗?

    彭林:“与国际接轨”的口号是完全错误的。其实国际上有个原则,就是入乡随俗,互相尊重,不能失去国格。我们的领导人出访英国,人家用18世纪的马车来招待,如果布莱尔来中国,我们也用18世纪的马车来招待,这不也是与国际接轨吗?现在我们的社会好像是故意把我们的礼仪全盘西化,其实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就是来看我们民族的东西,他们反而对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很失望。

记者:西方礼仪中有很多很好的,我们不应该借鉴吗?

    彭林:确实是这样,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西方文明确实有优秀的。但是要注意一点,礼仪是一个民族的表征,看看印度,看看阿拉伯。阿拉伯比你穷吗?人家是卖石油的。一定的文化,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形式消失了,民族的内核也就渐渐消失了。历史学家的使命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证明我们是西方文化的分店和翻版?不是的,我们的任务是找出中国文化的特色。这样才能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如果我们都穿西装、打领带、描眼影、染黄头发,那人家怎么判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跟西方人还有什么区别?

    记者:我看到调查中有一项,是讨论我们要不要穿国服?

    彭林:我主张要。

    记者:但是过去的衣服现在穿着确实不方便啊,而且我们历史上那么多服装,哪种衣服算是国服啊?

    彭林:你看朝鲜、印度的民族服装也不方便,不也都在保留吗?我们的服饰文化那么悠久,那么丰富,为什么就不愿意发扬光大呢?服装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方式,平时随便穿,到了节日就换上自己的民族服装。我们的服装设计师也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这个市场多大啊。不一定非要拿中山装做国服,也可以设计几个方案,然后再选择。

    也不用担心不流行,流行是可以引导的。孙中山当年设计了中山装,他一穿,后来毛泽东、周恩来都穿,也就流行起来了嘛。如果我们上上下下有意地引导,是可以把国服变成时尚的。穿什么衣服,过什么节日很重要,这是一个民族最鲜明的文化表征,我们总说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不能抽象地肯定,具体地否定。

    记者:传统礼仪教育需要进入课本吗?

    彭林:要,必须进入主流,从小就开始培养。如果小学生经过六年的礼仪教育,那么这一代人都学过这东西,那么全国的形式慢慢就变了,文明程度一定会大大提高


逸羊道长 发表于 2012-5-17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羊道长 于 2012-5-17 07:31 编辑

几岁的小孩皇帝,却要七老八十岁的老头大臣行三叩九拜之礼,这种奴性的礼制约束确实不好受,老夫可不愿为了几斗米屈服这样的礼制。不过这是历史上的事了。在现实生活中,几岁的小孩也许就是你的长辈,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却要忍受一种礼制约束下的凌侮,这应该不算是尊老敬幼的传统。儒制确实让人痛苦,不要也罢。
逸羊道长 发表于 2012-5-17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儒制统治的封建帝国里,皇帝大家争,你厮我杀,百姓受苦。在现实社会中,长辈大家争,为了争做长辈,大家总也奇招百出。儒制的社会,何时是个头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