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新華社 中新浙江網10月24日電 (記者劉寶森許劍銘)中國考古專家最新考證表明,4年前在中國東部山東省昌樂縣集中出土的100多塊獸甲骨上所刻的600多個符號,結構和布局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應爲距今約4500年的中國早期文字。
參與這項研究的考古專家告訴記者,這些神秘獸甲骨上所刻的『行列整齊』的圖案符號比殷墟甲骨文更爲原始,明顯處於畫(符號)與字的過渡狀態,二者應具有某種傳承關係,是解釋中國漢字起源的新依據。
2004年,昌樂縣一民間收藏愛好者肖廣德在昌樂縣袁家莊古遺址上採集陶器標本時發現,當地農民在施工挖掘時,丟棄了許多亞化石狀遠古獸骨,經過清理,可見上面有許多刻劃痕跡明顯的圖案符號。
肖廣德先是揀拾,後是高價收購,共收集刻有文字符號的甲骨100多片及2塊玉殘片,共有600多個圖畫文字。這些文字有的刻在骨片面上,有的刻在骨腔內,有的刻在骨臼頭上。
今年7月底,來自北京和山東的7位考古專家對這些符號進行了專門研討。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山東省甲骨文學會副會長劉鳳君發現,這些符號都屬於陰線刻,筆畫婉轉曲折,刻畫纖細,多爲弧筆和曲筆,呈現出螃蟹狀、草蟲狀和鳥狀等形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殷商學會會長王宇信認定,這些獸骨上有刀刻的痕跡,主筆、輔筆明顯,爲人工刻畫。
專家對獸甲骨上的符號進行歸類,發現符號中類似太陽符號有5到6個,三角符號有4到5個,小鳥符號有4到5個。『重複的符號是人有意識的刻划行爲。』王宇信說。
迄今爲止,中國已發現的時代最早、體系較爲完整的文字爲在河南安陽出土的商朝王室用於占卜的殷墟甲骨文,這一發現使中國與以紙草、泥板、石板爲文字載體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並列世界文明古國。
最近幾十年,中國各地先後發現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包括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刻畫或彩繪符號,還有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
王宇信說:『在甲骨文之前,現已發現的許多新石器時期晚期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雖然說是漢字萌芽,但都是單字且無規律。』
考古人員發現,昌樂骨刻文字的布局和結構有規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現,而此前這一地區附近也曾發現過早期文字,說明這次出土的骨刻文字不是一種偶然現象。
山東省甲骨文學會會長李來付說,生活在山東以及附近土地上的古人類,最早被稱作東夷人。東夷文化從距今8300年前的後李文化起,歷經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東夷人以鳥爲圖騰,巧合的是昌樂骨刻文有些正反映出鷹和小鳥的形象。
專家們根據這批骨頭石化程度、顏色、黏合度等判斷,其年代正是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文化時期,製作上和殷墟甲骨文類似。
李來付認爲,與商周甲骨文比較,昌樂骨刻文更爲原始,明顯處於畫(符號)與字的過渡狀態,二者應當具有某種傳承關係。
專家們研究認爲,這批骨刻文字主要出土在昌樂古遺址,又被昌樂愛好者收藏,暫定名爲『昌樂骨刻文』。雖然目前尚不能破譯,但其發現對研究中國古文字的演變過程,復原當時的社會形態,提供了寶貴的佐證。(來源:新華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