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文明網 寒【寒】(hán)
『寒』,會意字,金文從宀,從H,從人,從。
『宀』的甲骨文爲房屋形,表示屋舍;『H』是柴草、草蓆;『』是『冰』的古字,冰是在極低的溫度下由水凝結而成的物質。『宀』下有『H』,可理解爲房舍由草搭蓋而成,防風防寒的功能差,同時屋內除了草之外別無它物;『宀』中有『』,可理解爲房內溫度很低,冰冷徹骨。【說文•宀部】:『寒,凍也。』
『凍』即是寒,是冷到極點。【列子•湯問】:『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寒』的本義爲寒冷,如寒冬、寒風、寒衣、寒冽、寒戰。將『寒』視作『塞』省『土』,從。『塞』爲填塞、充滿。『寒』是四周被冰堵塞,充滿著寒氣,使人備感寒冷。
『寒』引申爲凋零、枯萎。蘇軾【卜算子】中有『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句子,『寒枝』便是葉子落盡的樹枝。『寒』又指人的家境貧寒、卑微。兩晉之時,實行九品中正制,人以門第分上下,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晉書•劉毅傳】)的現象:居於上位的沒有出身於貧寒卑微人家的子弟,居於下品的也沒有權貴家族的後代。於是,『寒』又成爲人們的自貶自謙之辭,如把自己的房舍稱爲『寒舍』,把自己的家族也稱爲『寒族』。
『寒』是六淫之一,是一種來自環境影響的致病因素,其性質與致病特點有三:其一,『寒』從,是極冷之氣,屬陰邪,易傷陽氣;其二,『寒』從塞省,寒性凝滯,寒邪或陰寒內盛,可致使氣血凝滯、脈絡不通;其三,寒邪犯及肌膚,則毛竅腠理閉塞,犯於經絡關節,則經脈收引,出現筋肉拘急痙攣,關節屈伸不利,如有滯塞。
清明節前一日或兩日是我國傳統的『寒食節』。每到這一節日,老百姓家家戶戶不動煙火,只吃冷食、喝涼水,故名『寒食』。傳說是爲了紀念一位叫介子推的賢人。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爲躲避母后陷害,帶著介子推等人流亡國外。有一回,重耳生病,野菜樹根難以下咽,介子推便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做湯給他喝。重耳得知後痛哭流涕,發誓一定要好好待他。後來重耳奪得晉國國君的寶座,對當初落難時跟隨的眾臣大加封賞。介子推推說身體不好,與母親隱於深山。重耳去尋找他,到了山前卻呼喚不出,重山疊嶂又無法搜山。他心想介子推是孝子,如放火燒山,定會背著母親出來。不想介子推與母親抱在一起,燒死在一棵樹下。這天正好是清明前一日。這事傳出去之後,百姓有感於介子推的忠孝,每到他的祭日便戒火寒食。
【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寒冷的季節過去,炎熱的季節到來,春秋代序便有了一年四季。『寒』是寒冷的季節。成語有『噤若寒蟬』。『蟬』即知了,夏天時喧噪不休,秋深天氣轉寒時就不再鳴叫。四季之中冬季最冷,所以『寒』多用來形容冬天的氣候。氣候寒冷,萬物深藏,陰氣旺盛,陽氣潛伏。所以冬季養生就要避寒就溫,與天地相應和:早臥晚起,以待日光,等旭日東升,再開始戶外活動,在太陽未落之時便入戶休息。這樣能夠儘量地接觸陽氣以平衡體內陰陽,避免陰氣太過而遭寒邪。根據秋收冬藏的道理,冬天是潛藏積蓄的季節,人應該慎房事,保精血,使體內陽氣不散以抗外寒。【黃帝內經】云:『動作以避寒。』冬天氣候冷,人若不動,則血氣不行,所以應該多運動,增大呼吸量,使氣血流轉加速,從而起到禦寒保暖、強身健體的功效。冬季日短夜長,氣溫低,人的活動相對減少,機體消耗也減少,睡眠足,胃口好,易於吸收和儲藏養分。冬季養生,要而言之,無外乎避寒、運動、滋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