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6|回复: 0

[汉语言文学] “小姐”――称谓的嬗变及尴尬(3)

[复制链接]
酒满茶半 发表于 2011-11-12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人民网
明清以来,在日常生活和戏曲中称未婚女子为“小姐”,已经很普遍,这里就无须举例说明了。至于明确称呼地位低下的女子(如妓女)为“小姐”,恐怕是宋元以后的事情。  


  在20世纪前期,“小姐”依然是对未婚女子的礼貌称谓。在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春》、《秋》等作品中,诸如张小姐、李小姐、密斯张、密斯李之类的称呼随处可见。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旧时的许多称谓在日常交往中已经很少使用,尤其是“老爷”、“太太”、“小姐”等,几乎绝迹。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地将“小姐”同资产阶级联系起来,如果哪位女士稍稍讲究衣着打扮,便被看成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大约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对此都有切身的体验。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小姐”这个被废弃半个多世纪的称谓又突然时兴起来,以至你在商店购物时再把“小姐”称“同志”,会遭冷遇。近些年来,风尚丕变,“小姐”又同所谓“三陪”挂了钩,你仍称人“小姐”,则往往受到抢白:“你叫谁小姐?”时下真是不知该如何称呼年轻女性了。  


  师傅  


  “师傅”,见于《春秋涣捍》卷10:“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里的“师傅”指老师。据《汉语大词典》载,“师傅”有如下几种含义:老师的通称,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对僧道的尊称,对衙门中衙役的尊称,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在现代汉语中,“师傅”主要是指老师及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特别是在工人和艺人中用的较多。“文革”开始以后的一二十年间,“师傅”一度成了使用频率极高的普通称谓。1968年夏天,“文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上和学校内各派武斗不止。毛泽东指示:“实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中央决定派工宣队进学校,于是,“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成了当时最为响亮的口号,大约就是从这时起,“工人师傅”的称谓随之广泛流行起来。后来推而广之,“师傅”几乎成了一个用于不同职业的普通称谓,以至出现了称“解放军师傅”、“警察师傅”之类的笑话。  


  称谓的变化是同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观念的更新相联系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给“同志”这个古老称谓赋予了新含义,在革命者内部流行。在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同志”成了神圣、亲切而且也是普通的称谓。“小姐”称谓的几起几落,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氛围和社会风尚的变化。至于“师傅”称谓在二三十年前的畸形流行,则是同那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分不开的。  


  称谓的变化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说不能摆脱约定俗成的制约,然而,必要的规定、倡导、呼吁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年来,许多地方党组织和媒体重温以往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和中共中央通知精神,如,毛泽东于1959年8月3日致刘少奇、周恩来等关于在党内“建议:一律称某某同志”的信,及196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一些地方党组织重申在党内称“同志”的规定,这是令人欣慰的。我想,有关部门、社团和媒体对常用称谓的使用作些推荐、倡导和宣传,成为礼仪教育的一个内容,对于规范称谓,净化语境,减少人们日常交际中在称谓上出现的尴尬和困惑是有益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