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4|回覆: 0

[中國方言] 長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詞(1)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2-1-13 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摘 要】長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詞有和現代漢語普通話相同之處,也有很多地方有自己的方言特色。長沙方言中有『蠻』、『幾』、『好』、『太』等幾個程度較高的程度副詞,同時還有『有點唧』程度不高的程度副詞,還有很多和某些形容詞固定搭配的程度副詞和固定結構。  
  【關鍵詞】長沙方言 程度副詞 蠻 幾 好 有點唧  
    
  一、普通程度副詞  
    
  『蠻』、『太』、『幾』、『好』、『有點唧』這些程度副詞都是長沙方言中用途廣泛的程度副詞。  
  1.蠻、幾、好  
  『蠻』『幾』『好』這幾個程度副詞都是表示程度深的。  
  (1)一般都只放在所修飾詞的前面做狀語,修飾形容詞和某些心理活動的動詞或帶『有』字的『有+VP』結構和『像』字結構等謂詞性結構。  
  a.修飾形容詞:①【晚間新聞】這個節目辦得蠻(幾)好。②姚明長得蠻(幾或好)高。  
  b.修飾心理活動的動詞:①我蠻(幾或好)喜歡我外婆咯。②大家都蠻(幾或好)討厭她咯。  
  c.修飾『有+NP』結構:①汪涵說話蠻(幾,好)有意思咯。②【寶貝計劃》裡面那個細伢子長得蠻(幾,好)有味咯。  
  d.修飾『像』字結構:①張衛健和汪涵長得蠻(幾,好)像咯。②現代很多的婚姻蠻(幾,好)像一個圍城咯。  
  e.修飾VP結構:這些程度副詞修飾的VP結構又包括兩類動詞,一類是VP結構中的動詞基本上是抽象的,程度副詞『蠻』『幾』『好』的修飾使這一抽象的概念增加了一定的程度。①那細伢子蠻(幾,好)懂事咯。②尚雯捷的個性蠻(幾,好)吸引人咯。另一類動詞則是比較特殊的能願動詞,形成『能願動詞+VP』的結構,表示對能願動詞的程度上的加強。①我肚子餓的時候蠻(幾,好)能吃咯。②他還蠻(幾,好)願意幹這個事咯。  
  f.修飾兼語結構:在現代漢語中,兼語短語的結構是『V1+N+V2』的形式。V1的特徵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不具有實在行爲意義的動詞,如『使、令、叫、招、讓、討、引』等,另一類是具有實在行爲意義的動詞,如『請、派、命令』等。能夠受程度副詞修飾的兼語式結構一般由不具有實在行爲意義的動詞組成的兼語結構。①他蠻(幾,好)招人喜歡咯。②他辦事蠻(幾,好)讓人放心咯。  
  (2)程度副詞和整個修飾結構一起所做的句子成分。  
  a.做謂語:①【天龍八部】中的喬峰蠻有英雄氣概咯。②我和他還蠻聊得來咯。  
  b.做定語:①林語堂是個蠻有思想的人。②碰上一個外國人而又不會講外語還真是件蠻傷腦筋的事。  
  c.做補語:①【京華煙雲】這本書寫得蠻好。②丁老師的字寫得蠻漂亮。  
  長沙方言中程度副詞作用很大,不僅能起修飾作用,而且能夠表達各種不同的語氣。同時與之搭配的長沙方言中的語氣詞也很多,如『咖』、『噠』、『咧』、『咯』、『啵』、『啦』等等。和不同的語氣詞搭配的所表達的語氣也不同。  
  『蠻』『幾』『好』都表程度,並且程度都很高,但是,它們在意義上和實際使用中還是有一點小小的區別。  
  首先,意義上有差別。從程度上來說,這三個詞都是表達程度高的意思,但在表達程度高的這些詞語中,『蠻』相對來說又要稍微低點。『蠻』更多的從客觀實際出發,說明或描述客觀情況,而『幾』和『好』則更多的融入了說話者的主觀情感。如:①劉勇這個人蠻好咯。②劉勇這個人幾好咖。第①句是從實際出發,客觀地描述劉勇這個人很好,而第②句則是除了客觀描述外,還帶著說話者的讚揚與喜歡等多種主觀情感在裡面。  
  其次,用法上有差異。『蠻』『幾』『好』這幾個程度副詞本身除了表達語氣和感情上的差別外沒有太多的區別但它們一旦和否定詞連用,用法上就會出現不一樣的地方。如: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來,『蠻』的用法比『幾』和『好』更加廣泛。在否定詞使用過程中可以直接在『蠻』字結構前直接加『不』構成帶有否定意義的詞組。而『幾』和『好』的前面則幾乎不能直接加上一個否定詞來表達相應的否定意思。當然,這種否定不是全部否定,而只是部分否定。『幾』和『好』的這種部分否定式一般變成『不蠻』的形式而不是『不幾』或『不好』的形式。如:『幾有味』一般變成『不蠻有味』這種部分否定式,『好有味』也是如此。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和『幾』和『好』代表強烈的情感因素和主觀因素和誇張因素有關。『幾』和『好』的肯定式本來是帶有強烈的情感的,如果突然在其前面加上一個『不』字,這種強烈的情感突然被部分否定,所以感覺無論從意義還是從用法上來說表達起來都很彆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