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称的起源
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 包括文字学、经学、史学(章氏持此论) 。 即“中国学术”之省称,一般指清中晚叶以前中国所固有的各类学术系统总称,及其后中国及 世界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以文、史、哲为主) 的学术,以别于“西学”。 别称 别称 中学 国粹 国故 国故学 旧学 汉学 国学名词的产生 国学名词的产生 , 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义和团运动后,士人研究西学之风日盛,各种翻译、哲学、伦理、政治等有 义和团运动后,士人研究西学之风日盛,各种翻译、哲学、伦理、 异于旧有学说者, 新学“ 异于旧有学说者,为”新学“ 。 1901年 梁氏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 。 1902年,梁氏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护国粹为主义。 1902年 梁氏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 以保护国粹为主义。 1906年9月章太炎在日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成立国学振起社 1906年 月章太炎在日本发起“国学讲习会” 。 1907年,刘师培、邓实、章太炎等人创办《国粹学报》 1907年 刘师培、邓实、章太炎等人创办《国粹学报》 。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四大名师入驻讲学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 国学的内容 – 中国固有学术内容: 义理——哲学 哲学 义理 考据——史学 考据 史学 词章——文学 词章 文学 经世——应用科学 经世 应用科学 – 作为一门研究学术,其研究成果 作为一门研究学术, 国学的分科 四部 经 史 子 集 四门 义理(经、子、玄、佛、哲) 考据(考证学、小学、校雠学) 词章(诗、古文及赋、词、曲等,后世的小说) 经世(政治、经济、社会、兵、工、商、医等) 国学派别 按学术思想分 按研究类别 经学 学术思想派别: 道、儒、法、墨、名、阴阳、纵横、 农、兵、杂等 研究派别: 考据、义理、词章 经学方面: 古文派、今文派 藏书之灾 1)秦始皇焚书,只留秦纪者及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2) 西汉末年,赤眉入京以火烧书 3) 东汉末年,董卓挟献帝迁都,书籍损失很多,后李、郭又闹 而烧之 4) 西晋末年,五胡之乱,刘聪入京心火烧书 5) 五胡乱华时,书籍随人南下,梁武帝末年,侯景进京,秘书 省被烧,梁元帝打败侯景,集文殿及民间书籍七万本,运往江陵。 周兵南下,元帝以书围身,一火而烬。 6) 隋文、炀帝皆好书,炀帝南游时,挟书前往,宇文化及广陵 兵起,损失不少。 7) 安史之乱,书又被毁 8) 唐僖宗年间,黄巢之乱 9) 宋钦宗时,金人入侵,书再被损 10)元兵南下,书又被损。 附录材料 国学之本体(章太炎): 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 。 历史非小说传奇 。 治国学之方法:辨书籍之真伪 。 通小学:通音韵——音韵学、明训诂——尔雅、 辨形体——说文 。 明地理 。 知古今人情的变迁 。 辨文学应用 蒙学常见书目: 。 千家诗 。 三字经 。 百家姓 。 千字文 。 五字鉴 。 幼学琼林 。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 龙文鞭影 。 增广贤文 。 唐诗三百首 附录材料——国学大家 国学大家:康有为、梁启超、辜鸿铭、章太炎、蔡元培、胡 适、王国维、鲁迅、陈寅恪、顾颉刚、梁漱溟、冯友兰、钱穆等 。 五十人版国学大家:俞樾、孙诒让、杨守敬、王先谦、刘师 培、严复、沈曾植、王国维、辜鸿铭、廖平、黄侃、章太炎、鲁 迅、钱玄同、吴梅、罗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锡、 柳诒徵、吕思勉、胡适、汤用彤、陈梦家、马一浮、熊十力、张 君劢、蒙文通、陈寅恪、范文澜、陈垣、郭沫若、唐君毅、顾颉 刚、吴宓、赵元任、徐复观、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焘、梁 漱溟、钱穆、冯友兰、任中敏、牟宗三、钱锺书、梁启超、康有 为。 清华四大家: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教授中的 教授) 国学大师之康有为 – 1858年3月19日,生于南海县,自幼遍投名师,通读 先秦诸子典籍,少有霸气,志在创立新教。学理三年后,入深山,常产生幻觉,自以为圣人,为天下苍生而哭。 – 1879年,游学香港,佩西人治国有法度,于是开始阅读 西方著作,返家后,以新眼光研究“公羊” –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 自比孔子,字长素(长于素王),弟子称呼他为教主、南海 圣人,他称弟子陈千秋为超回、梁启超为轶赐、麦孟华为驾 孟、韩文举为乘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