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發展
先秦前經學時代 兩漢經學 魏晉南北朝經學 隋唐經學 宋學 明經學 清代經學 民國以後經學 兩漢經學:武帝立五經博士,每一經都置若干博士,博士與其弟子傳習經書,分成若干『師說』,五經博士共七家。東漢光武帝時,十四家博士 【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書】有歐陽、大、小 夏侯,【詩】有齊、魯、韓,【禮】有大小戴,【春秋】 有嚴、顏二家——【後漢書·儒林列傳】 。 今文經:微言大義地闡明孔子思想、繼承和發揚儒學, 認爲【春秋】孔子爲萬世立法的『元經』,主流爲『春 秋公羊學』。 – 董仲舒:爲大一統提供完整的理論體系公羊大師 – 公孫弘:公羊學理論運用於現實政治中的政治家 今文經的發展趨勢 – 讖緯泛濫、經學神化:公羊學中災異、符瑞、天人感應的闡 發+朝堂提倡 – 繼承較多原始儒學色彩,理論內在地包含對現實的批判,爲 朝政不喜 – 西漢中其民間興起古文經 西漢中後期在民間發現的古書 。 文字篇章差異、經書的解釋、治學方法都不同 – 今:孔子爲『爲漢製法』的素王;古:古典文獻的整理保存者,述而不作、 信面好古的先師 – 今:六經皆爲孔子所作,其政治思想所託,微言大義;古:六經爲上古三 代文化典章制度與聖君賢相政治格言的記錄 – 今:重微言大義;古:重對經文本義的理解和典章制度的闡明 – 今:關注的重點在於政治哲學與歷史哲學;古:關注的重心在於歷史史料 古興與今衰 西漢後期設【春秋穀梁傳】博士 王莽時,劉歆力推古文經學,新朝時立爲博士 東漢時古文雖沒有被告立爲博士,但是民間影響日盛 今文經發展日趨繁瑣+師法、家法束縛+與讖緯糾纏過多,影響朝堂穩定 東漢古文經學大師:許慎、馬融、盧植、賈逵等,弟子眾多,今文經學: 何休【春秋公羊解詁】 – 東漢初年白虎觀會議【白虎通】 – 東漢末年,古文經學集大成者鄭玄,網羅眾家、遍注群經,合古今而自成 一家,古今文經學之爭終結 魏晉南北朝經學 東漢時期今文經學的變化 天人感應與災異說 東漢讖緯之說的風行 今文經學神學化 曹魏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儒家的經術對於讀書人登上仕途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小 – 西晉以後,家世出身成爲仕進的唯一依據 – 漢代經學中的今、古文之爭在政治上變得無意義『西 晉末年,今文經著作幾乎全部散失,只有古文著作還有所保存。』 魏晉名士風流 社會長期動亂,悲觀厭世思想大盛(文人、士大夫) 。 名士風流講究出身門第 誇耀容貌儀止 標榜虛無玄遠清談 糅合老莊的道家虛無思想同儒家的名教 魏晉士人所追求的一種具有魅力和影響力的人格美,用自己的言行、詩文、藝術是自己的人生藝術化。外在特點是:穎悟、曠達、真率 – 精神世界的純淨,無視功名利祿和富貴,內心曠達,形跡放浪 – 劉伶,縱酒佯狂,經常是抬棺狂飲,且身上一絲不掛於屋中,人見均嗤之,他卻 反唇相譏:『我以天地爲房屋,以房屋爲衣褲,你們幹嗎要鑽到我褲襠里來呢? 這些名士們爲求長生而煉丹服藥,穿衣喜寬袍大袖且經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 『捫虱而談』,在當時是件很高雅的舉動。 【玄思風流】玄學 玄學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東漢末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正統儒家名教之學失 去魅力,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 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學論 辯。立言與行事: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爲玄遠曠達。『玄 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 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爲玄學。 。 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 等。 玄學分期 正始時期:何晏、王弼提出『名教出於道家』說,治理 社會要以道家的自然無爲爲本,以儒家的名教爲末。 竹林時期:阮籍、嵇康爲竹林七賢之首領,其學有『竹 林玄學』之稱。他們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強烈反 對儒家的名教,駁斥何、王二人之『貴無論』。 。 元康時期:向秀、郭象、裴頠等則認爲萬物皆是自然而 生,主張『名教即自然』,則名教亦是萬物之一。 玄學主要涉及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名教與自然、聖 人有情或無情、聲有無哀樂、言能否盡意等形而上的問 題。在正統士大夫看來,諸如此類清談都與國計生民無 關,因此有"清談誤國"的說法。 南北朝時期:有南學、北學之分 。 北朝儒生比較多地保留東漢的學風,注重講究儒學經義,受老莊思想影響較少, 學風也比較樸實 。 南朝更多地繼承了魏晉的學風,用老莊虛無玄遠的思想來改造儒家的經義比較突出,因此更注意文辭,學風比較虛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