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2|回覆: 0

[狹義文字學] 『文字始祖』甲骨文的書法藝術 (三)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0-12-7 13: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三、『堂堂堂堂,郭董羅王』  
    著名學者陳子展教授在評價早期的甲骨學家的時候寫下『堂堂堂堂,郭董羅王』的名句,這一概括已爲學界所廣泛接受。郭董羅王,即郭沫若(鼎堂)、董作賓(彥堂)、羅振玉(雪堂)和王國維(觀堂)。因爲他們的名號都有一個"堂"字,便有了"甲骨四堂"之說。的確,他們四人在早期的甲骨學研究中各自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010127133631880.jpg
羅振玉


    羅振玉(1866年――1940年)中國近代金石學家、文物收藏家。字叔蘊,號雪堂。浙江上虞人。壬午(1882)、戊子(1888)兩次鄉試不中,自此潛心治學。中日甲午戰爭後,留意新學,與蔣伯斧等人在上海合辦學農社及【農學報】,又創設東文學社,翻譯介紹日本和歐美農學著作,並協辦武昌農校、江楚編譯局、蘇州師範學堂等。1906年起,任學部參事官、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等職。辛亥革命後,以清朝遺民自居,僑居日本。1919年返國,逐漸參預清室的復辟活動,被溥儀任爲南書房行走。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成立後,曾任偽監察院長及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等職。  
    羅振玉自幼喜愛研讀古籍,收集金石銘刻,終生不輟。因其對文物古董造詣深,掌握資料多,又恰值殷墟甲骨、敦煌遺書、西域簡牘、中原碑誌等大量古物陸續被發現,以一家之力廣泛收集各類新發現的文物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研究,爲近現代社會科學研究保存了可貴的資料,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羅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學研究方面取得主要進展的學者。1902年羅振玉第一次在劉鶚處看到甲骨文字的墨拓本,嘆爲『漢以來若張(敬)、杜(林)、楊(雄)、許(慎)諸儒所不得見』之文字。他從1906年起收集甲骨,總數近2萬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      
    他對甲骨學的重大貢獻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他不僅廣爲收集甲骨,還著手調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探明了甲骨出土地是安陽小屯,而非其它地區,並派他的弟弟等親友長年駐守安陽從事收集,後來他曾親自到安陽小屯實地考察。1910年著【殷商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安陽小屯爲殷墟,並正確地判明甲骨是『殷室王朝的遺物』。以後陸續將所見所藏編爲【殷虛書契前編】(1912)、【殷虛書契菁華】(1914)、【殷虛書契後編】(1916)、【殷虛書契續編】(1933)四書,他將甲骨文中的人名與【史記.殷本記】中商王名相比較,發現其大部分相同;1914年,羅振玉在王國維的協助下,出版了【殷墟書契】考釋,該書考定了帝王22,先妣14,人名78,地名193,文字485。甲骨文研究進入了『文字時期』。他在考釋文字的基礎上注意了對整條甲骨文卜辭的通讀;在考釋文字上,他提出『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的釋字原則,主張考釋文字應注意卜辭辭句的通讀和分類,對一詞的考釋,必求其形聲義的符合。這些都給後來考釋古文字者以啟迪。

2010127133640304.jpg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是我國近代最著名的學者之一。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世代清寒,幼年苦讀,爲秀才。早年屢應鄉試不中,遂棄絕科舉。1898年赴滬至改良派【時務報】充校對、書記。同時在東方學社半工半讀研習外交與西方近代科學,得以結識主持人羅振玉,結下兩人終身依託關係。  
    1901年,王國維得羅振玉資助,東渡日本留學,不久以病歸。後又在羅振玉推薦下執教於南通、江蘇師範學校,講授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復埋頭文學研究。1906年隨羅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韻等。其間,著【人間詞話】、【宋元戲曲史】等名著。1911年辛亥革命後,王國維攜眷隨兒女親家羅振玉逃居日本京都,從此以前清遺民處世。其時,在研究甲骨文、金文、漢簡等。1916年,應上海著名猶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滬任倉聖明智大學教授,並繼續從事甲骨文、考古學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國學門通訊導師。翌年,由蒙古貴族、大學士升允舉薦,與羅振玉、楊宗羲、袁勵准等應召任清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食五品祿。1924,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出宮。王國維引爲奇恥大辱,憤而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金水河殉清,因阻於家人而未果。  
    作爲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馳騁文史哲諸學數十載,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又是中國史學史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合的開創者,確立了較系統的近代標準和方法。這位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於一身的學者,傳世之作達60餘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時人譽爲『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梁啓超贊其『不獨爲中國所有而爲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而郭沫若先生則以他特有的浪漫的語彙評價他『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1927年6月,這位學術巨子在其50歲人生,學術生涯巔峰之際,卻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自沉棄世。王國維死後,家人在他遺物中發現了他死前一日所寫的遺書。遺書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十六字,給生者留下種種疑團,演繹出20世紀最有爭議、久說紛紜,又難以確論的『謎案』。  
    王國維對甲骨文研究最突出貢獻,是在甲骨文的文字考釋的基礎上,開始對甲骨文做爲史料研究,他不僅在文字考釋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而且對商周的禮制,都邑、地理等方面進行了研究,1917年,王國維登上了甲骨學研究的高峰。他寫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書,及【續考】,被譽爲甲骨文發現19年來第一篇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科學論文。標誌著甲骨文已由『文字時期』進入了史料時期。在這兩篇著名論文中,他考證甲骨文中出現的先公先王和父、兄之名,和【史記・殷本紀】中記載基本相同,這就證明了甲骨文乃殷之物,不僅大大提高了甲骨文的學術地位,也證明安陽小屯乃湮沒了三千多年的殷墟。他糾正了【史記】中記載的個別錯誤,證明了司馬遷的【史記】的確是一部信史。郭沫若曾評價說:『卜辭的研究,要感謝王國維。是他,首先由卜辭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剔發了出來……王國維的業績,是新史學的開山。』他做學問的最大特點,不是就甲骨文字本身去研究,而把古文字學與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對照歷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