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9|回覆: 0

[訓詁學] 列前茅的『前茅』是何意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10-11-17 16: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文匯報
現代,參與考試或競賽、評比,往往有『名列前茅』之說。『前茅』的最初含義則與行軍、作戰有關。      在中國現存古代文獻里,『前茅』一詞最早見載於【春秋左傳】,在『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一節內寫道:『軍行……前茅慮無,中權、後勁。』引文中的『前茅』,是行軍於前方的先頭部隊扛舉的旗幟,『茅』字通常是指茅草,但它另有數種含義,『茅』還與『氂』字通用。古人為裝飾旗幟,往往選用氂牛尾巴的毛繫於旗杆頂端,所以該種旗幟又稱『氂旌』。清代嘉慶年間進士、訓詁學家王引之(1766―1834年),在所撰【經文述聞】的【公羊傳】一篇中說:『茅當讀為氂。氂,正字也;茅,借字也。蓋氂旌之飾,或以羽,或以氂……其用氂者,則謂之氂旌也。』
     行軍於最前面的部隊,因扛舉了氂旌,所以『前茅』一詞後來被引申為先頭部隊。西魏、北周期間,擔任過『驃騎大將軍』的文學家庾信(513―581年),在所寫的一道碑文里,有『前茅』一詞,指的就是先頭部隊,其中寫道:『六軍星陳,萬騎雷動,前茅已戰。』(【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
     先頭部隊在多數情況下固然是最先與敵軍交戰,儘可能給敵軍迎頭痛擊,但他們還擔負着另一項重要任務――偵察了解敵情,搜索有無伏兵,並及時用『前茅』(氂旌)向本軍指揮將領與後續部隊發出不同含意的信號,俾能採取相應的措施,即古人所說的『慮無』。對此,西晉將領、學者杜預(公元222―284年)寫道:『慮無,如今軍行,前有斥候、D(踏)伏,皆持以絳及白為幡,見騎賊舉絳幡,見步賊舉白幡,備慮有無也。』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公元574―648年)也解釋說:『前有斥候蹋(踏)伏者,令人遠在軍前斥度候望,慮有伏兵,使蹋(踏)行之。』可見,『斥候』即是伺望偵察;『踏伏』即是搜索伏兵。所以,『前茅』還指先頭偵察隊,他們除了用絳幡(紅赤色旗幟)和白幡(白色旗幟)向部隊指揮和後續部隊表示有關敵情外,還按事先密定的不同暗號,揮動着旗幟發出代表各種情況的信號,使自己一方部隊儘可能做到『有備無患』。
     隨着年代推移和社會發展,『前茅』一詞也發生了變化,逐漸地演變為表示成績排列於前面之意,清代蒲松齡(1640―1715年)【聊齋志異・郭生》裡寫道:他『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其中『屢拔前茅』,含義即此。後來,『名列前茅』一詞也因此衍生,迄今已廣為應用。(傅維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