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北方教育 摘 要:释义不仅是词典编纂的中心任务,也是词典内容的核心。语义理论与词典释义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语义网络与词典释义的结合必然使词典学理论获得极大丰富。新的词典释义模式也会使词典编纂更加科学化。本文以动词为切入点,在对动词语义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汉语学习词典中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建立汉语学习词典中动词的优化释义模式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动词语义网络 释义 词典编纂
一、介绍
词典作为释疑解惑的工具,满足了读者在社会交际中对词汇信息的需求,而释义是词典的核心。词典家为科学、准确地释义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他们的丰富实践并没有转化为系统的释义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词典学专著出版,释义理论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出版的章宜华教授的《语义学与词典释义》探讨运用认知概念结构、语义结构、语义分解理论、原形理论和配价理论进行释义的方式和方法,论述了积极性学习词典采取多位释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语言系统自身着眼,动词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范畴。陆锦林(1980)指出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格语法、齐夫语义理论、配价理论以及汉语界的“三个平面”语法理论,都将动词作为研究重点乃至焦点。陈昌来(2002)认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言研究的趋向以动词为先导的词汇驱动(lexicon-driven)原则和加强语义结构研究,力图把词项语义描述和句法结构结合起来。前人的研究表明对动词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动词的语法属性或语法一语义属性方面,对动词语义网络结构的研究和释义的系统性研究相对滞后。
二、语义网络结构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奎尼安((R. Quillian)研究人类联想时提出语义网络的概念。1972年,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西蒙斯(R. F. Simmons)和斯乐康(J. Slocum)首先将语义网络用于自然语言理解系统中。Ullmann(1962)、Palmer (1976)等结构语义学家开始对词义的聚合关系进行透彻分析,在词的同义、反义、上下位等词义聚合关系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1977年,美国人工智能学者亨德利克斯(G. Hendrix)提出分块语义网络的思想,把语义的逻辑表示与格语法结合起来。Lyons (1977)在综合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词义关系归纳为同义关系、对立和对比关系、上下位关系、不相容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5类。到1985年,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和计算语言学家开始以“网”的形式来描述词语的意义。Saeed(2000)最近在总结词汇语义学的两大描写任务时,将说明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列为除对语言中每个词的意义进行描述之外的又一主要任务。
语义场是指词义划分出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单位形成类别、位置、层级等结构关系,组成一个有序整体。要确定一个词的意义构成成分,须将该词的意义和同一语义场内的词,或邻近场内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如果若干个义位含有相同的表彼此共性的义征和相应的表彼此差异的义征,因而连结在一起,互相规定、互相制约、互相作用,那么这些义位就构成一个语义场。语义场是现代语义学关于语义的重要单位,语义网络则是面对信息处理的一张虚拟的、形式化的网。但义素、义征、义位和语义场等语义单位为语义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工具和基础。语义场是一种有着内部意义关联的虚拟的空间领域,为信息处理建立网络提供了可能性。
三、动词语义网络结构与词典释义
Collies等人提出了分层网络模型(Collies &Quillian,1969) 和激活扩散模型(Collies & Quillian,1970)。这两个模型分别把语义概念和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视为“节点(nodes)”,强调节点之间的连接及其连接而构成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激活及抑制。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释义模式才能满足词典使用者的需要一直都是词典编者的追求目标。如果在释义中引入符合读者群的认知语义结构无疑为词典释义增添了新的活力。能让读者满意的释义模式也必然要吸收分层网络、激话扩散网络等语义网络模式的精髓。
1)分层网络
分层网络模型是Collies&Quillian(1969)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型提出的一个语义记忆和表征模型。这个模型中的基木单元是概念,表示为“节点(nodes)”。每个概念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覆盖性最强的概念处于模型的顶部,同等级别的概念处于该网络的同一层面上,在模型的底部则为具体的下层的概念。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有节点连接起来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分层网络。例如打听、咨询、请求等都是一个分层网络模型中的节点,各节点具有不同的特征。“问”的概括性最强,因此位于模型的顶部;居中的是基本层范畴,如询问,模型的底部则为打听、咨询、请求等一些更为具体的概念。
分层网络模型具有如下特点:一、分层和连接是分层网络模型中的重要因素。上层与下层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包括”来表示。如“问”包括“询问”,“询问”又包括“打听”、“咨询”。同样,下层的概念可以用“是”表示与上层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询问”是“问”,“打听”是“询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