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成語『葉公好龍』中葉公72代直系後人、2011中國國際鄉村音樂節總策劃葉文智為葉姓開姓始祖葉公子高『平反』一事,近日引起海內外680多萬葉姓族人的廣泛關注,『含冤莫白』整整2500年的葉公『總算給討還了一個公道』,典故『葉公好龍』來龍去脈的歷史真相也終於被還原。事實上,『葉公好龍』這一則廣為人知的寓言故事,完全是歷史給葉公開的一個玩笑。
葉姓傑出後人,有中國第一旅遊溶洞――『黃龍洞主』之稱的著名旅遊策劃專家葉文智多方考證後表示,歷史之所以會給葉公這一位葉姓開姓始祖的頭上扣上這樣一頂屎盆子,分明與『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有關。公元前489年,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時,曾專程到葉地拜訪葉公,並希望能得到葉公的重用。孔子在葉期間,多次和葉公談論為政之道,並稱讚葉公治葉經驗為『近者悅,遠者來』。然而葉公『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的觀點卻和孔子『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的學說發生了矛盾,寥寥數語,道出葉公和孔子二人治國理念上的根本分歧:葉公是法家,主張依法治國、提倡六親不認;孔子是儒家,注重親情倫理,反對大義滅親。因為政見不合,註定了孔子來葉『求官』的失敗結局,孔子的行情並不被看好,甚至就連葉邑的農夫都譏諷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因為兩人觀點不一致,孔子的葉邑之行並未得到所期望的結果,於是他很快離葉北返,這一段不愉快的經歷使得孔子的學生們一直耿耿於懷,對葉公大為不滿。後來,孔子的門人便借用葉公喜歡畫龍的故事杜撰了【葉公好龍】的寓言,把葉公喻作虛名無實的偽君子。孔子活着的時候,他的學說不為統治者重視,而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孔子開始走紅被尊為聖人。漢代大儒劉向將孔子門人杜撰的明顯帶有個人情緒的這個故事收入到他主編的【新序】一書中,『葉公好龍』的成語從此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作為『葉氏宗親聯誼會』湖南分會會長的葉文智透露,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子高原名沈諸梁,在他主政葉邑期間,勵精圖治,體恤民情,興修水利,勸課農桑,他親率民眾修築的東、西二陂,可灌溉農田數十萬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對葉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公元前479年,葉公已近耄耋之年,當時身居吳楚邊境的重臣白公勝在楚國都城發動叛亂,殺死了令尹子西和司馬子期,並劫持惠王欲自立為王。在這國難當頭之際,葉公聞訊後不顧年邁,毅然出兵平叛,他以充滿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龍旗為標誌,所向披靡,最終立下定國之功。葉公因平定白公勝之亂迎惠王復位,官至令尹、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為楚國後來躋身於『戰國七雄』之列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葉公卻並不迷戀富貴,在平定邊夷、整肅朝政後毅然功成身退,最後終老於葉。葉公以一生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百姓的仁愛和對國家的忠誠,贏得了世人的敬慕和愛戴。根據【周禮】規制,葉公去世後,即被立祠享祭。作為葉姓驕傲,葉公在主政葉地期間留下的蹤跡甚多,『青山不墨千秋畫,澧水無弦萬古琴』,在今河南十大古城之一的葉縣,至今還保存完好和具有深遠影響的如葉公陵園、葉邑關、問政書院、玩龍仙台、墨池、東西二陂、諸梁寨等,每年都引得海內外無數的葉姓後裔紛紛至此尋根問祖,追思和緬懷『葉公』這位被歷史誤讀幾千年葉姓開姓始祖的風采與功績。(大河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