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文史天地 1999年澳門回歸前夕,為了增加喜慶氣氛,有關方面曾設重獎舉行迎春征聯活動。主辦方當時向海內外華人擬出的上聯是:
『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
此聯一出,應者如雲。海內外的楹聯高手和愛好者們紛紛摩拳擦掌,志在必奪。然而活動結束,來聯成千上萬,經評卻沒有一個堪稱佳作,最終留下了一等獎空缺的遺憾。
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此聯是由一句古聯演變而來,而這句古聯至今已為難了古今作手們200年。其中竟然還包括清朝乾隆年間任【四庫全書】總篡修的大才子、被當時譽為聯壇不倒翁的紀曉嵐,他也曾為此聯敗下陣來。更使人難以置信的是,如此奇絕之聯,竟是出自紀曉嵐的一個僅活了三十歲的小妾。
紀曉嵐,清乾隆進士,授編修,後任內閣學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此人學識淵博,造詣極深,時稱通儒。他一生著作等身,除編篡【四庫全書】外,還著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文達公文集】【史通削繁】【閱微草堂筆記】等著作。
如此清朝高官大才子,他有多少妻妾?這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中零星有些記載。此書提到他的正式妻妾共有4人:正室夫人馬氏,姬妾沈氏、郭氏,另有一姬妾只是提到,但未標明姓氏。
這其中沈氏祖籍長州(今屬江蘇吳縣),本是官宦之後,祖父敗於官場,父親又不諳仕途經濟,早早潦倒而死,遂家境敗落致窮。沈氏幼年時隨母四處漂泊,後流落北方,到達河北河間,並居住下來。
此女雖多災多難,但天生麗質,又極聰慧,加之出自官宦書香之家,所以潛質氣魄與一般小家碧玉不同,常有與命運抗爭之志,對自己的未來歸宿多有思考和判斷。年歲稍大即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制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標。她對母親說:『我將來絕不做農家的媳婦,那日子太艱難窘迫我受不了,但做高門華族的正室夫人我也不配,因為咱的家境地位已不具備那樣的條件,我的目標就是要做一個富貴官宦人家的姬妾。』
在封建社會,進大戶人家做妾,雖然錦衣玉食,但壓抑窘迫、地位卑下的處境,以及強作笑顏侍奉男女主子的痛楚,往往使人難以忍受。但母親見女兒態度堅決,加之自己的處境和家境也不可能對女兒再有什麼幫助,就只有對她的志向表示支持。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恰在此時,正在圓明園夜以繼日編輯、校勘、批閱【四庫全書】的紀曉嵐,因工作量太大,生活毫無規律,常常是晝夜加班,身邊急需再選一名侍姬服侍起居。河間家鄉人便給他推薦了沈氏,並送到了北京。紀曉嵐見後覺得還滿意,從此沈氏便進入了紀家,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志向。
沈氏不愧是個有心計的女子。剛進紀家,面見正室夫人馬氏,馬氏就用輕蔑的口吻說:『聽說你發誓自願當妾,真是難能可貴,不過告訴你,妾可是很難當的呦。』沈氏聽出話外有音,便不慌不忙從容回答:『要是不願當,自然就難;要是願當,那還有什麼難?』這回答既有理又帶有要強的意味。
沈氏是個極聰明的人兒,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她知道怎樣在這樣一個高官家庭和正室夫人面前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處理與紀曉嵐、馬氏的關係上,沈氏做得恰到好處,非常成功,以致馬夫人甚為感動,不僅從不刁難她,還竟然對她『愛之如嬌女』。
然而沈氏最成功的地方,還在她服侍、適應和幫助自己的男主人紀曉嵐方面。她知道在紀曉嵐這一曠世才子身邊做什麼和怎樣做。比如,她除去反應靈敏、勤快能幹、善解人意外,還時時留心接受大才子的耳濡目染,刻意學習文章詩聯,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文學素養,使自己與『紀曉嵐身邊人』的地位相適應。
功夫不負有心人,沈氏很快能與紀曉嵐你來我往恰到好處地進行詩聯應答了。這可不得了,這一來,大才子紀曉嵐覺得有了女知音女對手,越發對她寵愛,說她:『神思朗徹,殊不類小家女。』還高興地給她取了個新名字叫『明\』,意在她就像珍珠玉石那樣明澈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