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30|回覆: 3

[道家人物] 李海波:范蠡-道家思想成就千古商聖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11-3-19 12: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道商網     摘自  新法家網

c556d1e0a1833941185bfc9459cb9fdf.jpg                                                  

  
    陶朱公范蠡是中國的商聖,也是道商的始祖,曾被司馬遷高度評價為『忠以治國,勇以克敵,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稱其『三遷而有榮名』。
    近日,看到不少地方政府及范蠡文化研究學者,言及范蠡功業成就時,給范蠡理所當然的戴上了儒商始祖的高帽子,雖可謂用心良苦,卻實在是大謬。
     『陶朱事業,端木生涯』。儒商的始祖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子貢)。史載子貢曾任魯、衛兩國之相,善於經商之道,曾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這樣寫道:『七十子之徒賜(子貢)最為饒益……夫使孔子名佈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執而益彰乎?』假如范蠡是儒商之祖,不但范蠡會不好意思,子貢肯定也滿腹牢騷吧。
    目前社會上廣為認可的范蠡學術思想傳承關係為:老子——計然——范蠡——猗頓。范蠡的老師計然,原姓辛,名文子,又名計研,是當時天下聞名的戰略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為老子門下『玄元十子』之一(尹喜、庚桑楚、南榮趎、尹文、計然、崔翟、柏矩、列禦寇、士成綺、莊周)。國際道商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王振川先生經過考證後認為,范蠡不但是計然的弟子,而且在他的人生中,應該也得到過老子的親自指教。范蠡跟老子有直接的傳承關係。
    范蠡所學為【計然七策】,其核心是如何發展國計民生的國民經濟學,屬於『貴生』之學,是正統的老子道學思想。范蠡在越王勾踐兵敗會稽山之時,其勸諫之詞多為陰陽盈虛定傾之道,儼然有老子遺風。
    道家思想成就了范蠡,而范蠡無疑是老子思想的最完美詮釋者。范蠡一生奉行老子道學思想,其進退取予無不洋溢道氣玄風。老子道家思想在范蠡的人生中主要表現為:
    大智若愚:范蠡青年時代,居於政治黑暗的楚國,深感無出頭之日,恐被埋沒而無人識,於是超脫佯狂,被俗人視為『瘋子』,後三試文種,終結為摯友。體現了老子思想中『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在不得時,不遇人的前提下,和光同塵、韜光自晦,『聖人愚之』的智慧。
    好戰必敗:老子【道德經】強調『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勒兵,『欲先吳未發往伐之』。范蠡勸越王不要輕易動武。他說:『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驕,不勞而矜其功』;『王若行之,將妨於國家,靡王躬身』。體現出范蠡繼承了老子『好戰必敗』、『後發制人』的戰略思想。
    大白若辱:【道德經】言:『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范蠡在越王兵敗,生死存亡之際,向勾踐獻『卑辭厚禮,乞吳存越』之策。議和後『人待期時,忍其辱,乘其敗……』『持滿而不溢,則於天同道,上天會佑之;地能萬物,人應該節用,這樣則獲地之賜;扶危定傾,謙卑事之,則與人同道,人可動之。』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體現出范蠡掌握和運用了老子『弱者道之用』、『柔弱勝剛強』、『大白若辱』的智慧思想。
    欲取先予:老子【道德經】曰:『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為了越國的生死存亡,范蠡提出了『定傾』的具體辦法,『卑辭尊禮,玩好女樂,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之與市』。勾踐聽了范蠡的話,派文種入吳請和。順利實施第一步後,范蠡陪同勾踐入吳國為奴三年,通過『自賤』、『自損』之法,解除了吳王夫差對勾踐的戒心,並通過『捐貨幣以悅其君臣;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遺美女以惑其心志;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遺之諛臣以亂其謀;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積財練兵,以承其弊』這破吳七策,讓吳王荒廢國業,使吳國消耗國力。
    自知者明: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當初勾踐欲使范蠡治國家。范蠡說,『兵甲之事,種不如蠡,填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後又在離開越國前,曾為摯友文種留書:『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見信稱病不上朝,但還是被勾踐賜劍逼殺。
    益生曰祥:老子思想『貴生』,提出了『益生曰祥』的理念。當范蠡結束在吳的人質生活歸國,勾踐重新提出『節事』的問題時。范蠡說:『節事者與地,唯地能包萬物以為一,其事不失。』強調土地是萬物之本。農事做得好,可以生長萬物;田野開闢,府倉實,民眾殷,從而道出了以農業立國、全民小康的復興計劃。勾踐很讚許這個國策,甚至於說,『不穀之國家,蠡之國家也』。
    功成身退:老子道學思想強調『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功成而不居』,而范蠡深受老子思想的影響。史載,『勾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遂謝絕勾踐恩威相加的挽留,不願接受王『與子分國』的厚遇;不怕違者『身死,妻子為戮』的下場,『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范蠡走失後,越王用『良金』為他塑了一尊銅像,要求大夫們每十天對蠡像朝拜一次。『環會稽三百裏以為范蠡地』,體現了老子『外其身而身存』的高明。
    身重物輕:老子【道德經】講:『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強調『貴己』、『愛身』,『身重於物』。范蠡離開越國後,首先來到楚國隱居,靠經營有道富甲一方,楚王請他出山為相,他說:『一介庸賈,不足為大王效力。所有財富可盡獻大王。日後所去何方,還請開恩勿問。』散盡家財保身後,便輾轉來到齊國,開始第二次白手創業。
    上善若水:老子主張『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范蠡經商輾轉吳、越、楚、齊諸國,後又選擇『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居於天下之中』的陶地,其居則處於善地。更兼智慧高超,善識天地陰陽盈虛之道,思想精深,心明如淵;經營『無敢居貴』,發財後富而好德,三散千金,與人善仁;崇尚『務完物』,其言善信;從政則官居上大夫、上將軍、相國,興越滅吳,其功甚偉,其政善治;以物相貿易,經營『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其事善能;善用十二周期循環理論預測天時,而『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其動善時;泛舟五湖,以水觀財,悟『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之道。
    聖人不積: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講:『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范蠡遵循老子之道,以道經商,以商顯道,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奇蹟,卻又富而好德,分散家財與知交鄉黨,沒想到沒幾年又成巨萬之富。范蠡自稱『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我不求財而財自來,已經到了極點。』其不求財而財自來之言,體現了道家因循自然,無為而治的高明,足證『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到,『中國的聖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漫遊山林、獨善其身。他既入世,又出世,他的品格可以用「內聖外王」四個字來刻畫。』像范蠡這樣有堅韌的品格與毅力,手中的財富與心中的智慧,骨子裏散逸着老子所謂『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的『王氣』。為人處世的境界更可體現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的『聖心』。
    所以,『子孫祭祀不輟』的陶朱公范蠡,不愧為商聖、道商、財神!

凌玥 發表於 2011-3-27 11:04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時代的商人偶像~~~大商之風範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1-3-29 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范蠡輔助勾踐滅吳復國後,急流勇退,毅然棄官而去,在商業中心陶定居。【史記】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史稱陶朱公,成為幾千年來我國商業的楷模。
  但是,封建士大夫卻並沒有大力提倡學習范蠡的經商才能,而只着重於宣講范蠡的政治才能,提倡學習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高尚人格。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4-1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雪峯山人 的文章

士大夫,在古代,是政治階層吧,以學輔政還是好的——其實范蠡作為商聖,一直在商界有流傳的——智者見其智,仁者見其仁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