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華文教育網 古時候作戰多用馬,將士騎馬疾馳疆場,衝鋒陷陣,馬都跑出汗。戰鬥次數越多,戰鬥愈激烈,馬出汗就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說『汗馬』。『汗馬之勞』便是由此而來,二者指的都是戰功。
【韓非子•五蠹》裡就有『汗馬之功』的說法。【戰國策•魏策》裡面有:『張儀說楚曰:「不費汗馬之勞,不費十日,而拒關。」』
【史記•蕭相國世家】和【漢書•蕭何傳】中有一段有關『汗馬之勞』的故事。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蕭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任相國。論功勞行賞,蕭何第一,首先封爲侯,食邑八千戶。有些功臣不服氣,便說:我們拼死拼活,身經百戰,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根本沒上過戰場,只會耍筆桿,發議論,封賞爲什麼反在我們之上?劉邦則回答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發蹤指示』)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狗功』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