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華燈謎網 燈謎常常玩歧義的遊戲,我在大學時,有個燈謎的謎面是『剪刀下留情』,猜一位老師,答案是『莫理光』。莫是姓,理光是名,真理之光,意思很好。解爲別把頭髮剪光了,這就是歧義。燈謎這裡開的是無傷大雅的玩笑。
還有一種玩法是利用同音或諧音造成的歧義,這就更好玩了。例子太多,這裡隨便舉幾個:某人經常滿口髒話,這叫出口成『髒』。某件事情辦得很糟,弄得怨聲四起,可稱之爲有口皆『悲』。再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將其中兩個字改一下,變成路遙知馬『屁』,日久見『賊』心,也蠻有意思。又如能者多勞改爲能者多『撈』,既生動又有趣。
如果有人恭喜你『加辛』,你不要高興太早,他講的不是加薪水,而是增加你的工作量,此『辛』非彼『薪』。
七十多年前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中愛國將士不少,但也有些人對付共產黨比對日抗戰更加積極,再不然就是貪生怕死,躲在大後方花天酒地,當時就有人寫了這麼兩句話來嘲諷: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前方吃緊,後方緊吃。前一句是巧用一個『內』字,後一句則將『吃緊』和『緊吃』倒過來,造成尖銳的諷刺效果。
以上例子就像雜技那樣,我們姑且稱之爲『語言雜技』吧。雜技是跟物理定律開玩笑,而『語言雜技』則是跟語法規律開玩笑,這是一種『擦邊球』的遊戲,玩得過火就會『改文傷意』,讀者不知所云。
那些老是嘮嘮叨叨語文枯燥乏味的人,我敢肯定他們對語文只知道一點皮毛,根本就不曉得語文的精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