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網絡 燈謎是一種文字藝術,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會意謎就是充分利用漢字一字多義的特點進行構思的。而漢字的字義從漢字誕生到現在的數千年中是不斷演變的,也就是說某些漢字的某個含義在演變中逐漸消失,某些漢字逐漸產生新的含義。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我們從事燈謎創作也必須遵循這條原則。而我們有些謎友卻忽視了這一點。下面,在下就兩個典型例子談談粗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用『瓦』借代『女人』的謎作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例如,『後宮佳麗三千人』(球星)李華度;『號令秦姬驅趙女』(影星)施瓦辛格,等等。不知道除了謎人,還有幾個人認為『瓦』可以解釋為『女人』。查閱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瓦』跟『女人』毫無干係,沒有一絲『女人味』,誠然在某個特定的時代或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瓦』有『女人』的意思,但到了現代,在大眾的頭腦中,這個含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我們有些謎友卻泥古不化,楞是讓『返祖現象』在謎作中頻頻出現,這只能說明,這些謎友忽視了燈謎應面向大眾,應有時代感。
當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某些漢字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新的含義初露端倪,引起人們不同的看法。例如謎人爭議較多的『鍾』字,許多人認為它具有『鍾情鍾愛』的意義,並依此制了不少謎作,台灣鄭志崇先生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時間用語)『兩小時十分鐘』,在台被評為佳作,在下也為之擊節叫好。遺憾的是,『鍾』字的別解可能又要招來異議。可是為什麼這麼多的人,包括海峽兩岸的人,都認為『鍾』可以理解為『鍾情,鍾愛』呢?恐怕並不是巧合和誤會,在眾人心目中,『鍾』字潛移默化已變得有情有意了,語言原本就是約定俗成的,就連詞典也要定期修訂,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接受『鍾』字萌生愛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