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河東楹聯網
①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字長卿,蜀郡成都人,因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所作【子虛賦】為武帝賞識,因得召見,又作【上林賦】,武帝用為郎。
②『置杯』句: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臨邛人卓王孫為當地巨富,有女名卓文君,新寡,她喜歡音樂。司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心挑之』,文君夜間與相如私奔。相如家徒四壁,二人回到臨邛,買下一酒店做生意,文君坐在店前賣酒,相如則親自穿着圍裙和傭人們一起干雜活、洗酒器。卓王孫深感恥辱,被迫認親。壚: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子,因以為酒店的代稱。
③相如作賦,本有勸誡諷諫武帝之意,誰知武帝讀其賦,竟『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題李廣①
將軍縱馬,蹄驚大漠風雲色,誰令匈奴氣沮?
猛士彎弓,弦動塞外霹靂聲②,我嘆英雄數奇③。
①李廣:西漢名將。文帝時,參加反擊匈奴攻掠的戰爭,景帝、武帝時,任隴西、北地等郡太守。後任右北平太守,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前後曾與匈奴作戰大小70餘次。
②『弦動』句:喻弓弦放箭時的振動聲有如霹靂般迅疾。辛棄疾詞【破陣子】:『弓如霹靂弦驚』。
③數奇:【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數,命運的定數。奇(jī),古代占卜,偶為吉,奇為凶。數奇即命運不好的意思。
題袁紹①
有勇乏謀,有謀乏斷②,枉為三軍統帥;
無欲則剛,無剛則韌,可做一生綱領。
①袁紹:東漢末汝南汝陽人。字本初。出身於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初為司隸校尉。董卓專權,他號召起兵攻卓,後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中為曹操擊敗,不久病死。
②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劉備曾問袁紹算否『英雄』。曹操對袁紹的評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故而『非英雄也』。
題曹操①
老驥伏櫪,烈士長懷千里志②;
大盜移國③,強者固為一世雄④。
①曹操: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有時亦稱曹瞞。
②『老驥』句:曹操【步出夏門行】之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③大盜移國:【莊子・袤妗罰骸氨飼怨痴咧錚竊國者為侯』。後指轉移、篡奪國家權柄者為『竊國大盜』。
④蘇東坡【前赤壁賦】:『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再題曹操
將軍橫槊①,額上氣概可走馬。
豪傑賦詩,筆底風姿能回湍②。
①槊:古代兵器,即長矛。
②湍:急流的水。回湍,謂能阻遏急流奔瀉的水使之倒流。
三題曹操
誰謂能臣①堪治世?
我嘆奸雄竟移國。
①能臣:曹操未掌權柄時,就有人評價他,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題劉備①
三結義、三顧茅廬,三分天下,堪稱絕代佳話;
得關張、得諸葛亮,得天府地,可謂曠世奇緣。
①劉備: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漢遠支皇族。東漢末年,群雄混戰,他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採用諸葛亮聯吳抗曹的主張,大敗曹操於赤壁,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題諸葛亮①
能吟千秋史,臥龍豈唯一村夫?
堪為帝王師,諸葛原來兩世弼②。
①諸葛亮: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東漢末,隱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建安12年,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自己。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劉備死後,又輔佐其子劉禪。後病死於五丈原軍中。
②弼:矯正弓弩的器具,引申為糾正、輔佐。也指輔佐的人。
再題諸葛亮
前後【出師表】①,千秋絕唱泣鬼神;
古今謨臣②心,一樣精忠昭日月。
①『前後』句: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曾兩度向劉禪上表以明出師之志,史稱前、後【出師表】。
②謨臣:謨,計謀,謀略。謨臣指胸懷謀略的大臣。
三題諸葛亮
用兵於帷幄,治國於掌心,鞠躬盡瘁①,曾定據蜀三分策;
隆中之隱士,人間之臥龍,死而後已,每惜伐魏六出功。
①鞠躬盡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語出諸葛亮【出師表】。
題周瑜①
赤壁一把火,能敵中原百萬兵,誰謂英雄不少年?
帷幄②幾番計,猶輸諸葛三分功,空夸公瑾有奇謀。
①周瑜:三國時吳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20多歲即任前部大都督。33歲時,他率吳軍大破曹操於赤壁,迫使曹操退守中原。
②帷幄:指軍帳。【漢書・張良傳】:『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題曹丕①
寄身翰藻②,筆墨自存經緯心③;
囑④意篇籍,文章堪擬帝王業。
①曹丕: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字子桓,譙(今安徽亳縣)人。他與父操、弟植均在文學上有顯著成就,史稱『三曹』。所作【燕歌行】是文人七言詩中最早的優秀之作;所著【典論・論文】對中國古代文學批評頗有貢獻。
②翰藻:同翰墨。曹丕【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
③【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④囑:托。
題曹植①
詩蓄梗概氣②,悲愴鬱氣吟【白馬】,氣吞多少雄傑士;
文藏兒女情,婉轉柔情賦【洛神】,情銷無盡幽怨魂。
①曹植:三國魏詩人。字子建,曹操子,封陳王,諡思,世稱陳思王。極富才學,其詩語言精煉、詞采華茂,為一代典範。其所作名篇有【白馬篇】、【洛神賦】等。
②『梗概氣』: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觀其時事,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劉勰此語成為後人評價建安文學風格特點的一個標準。曹植正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性人物。
再題曹植
才高八斗①,還差兩斗愧做天子弟;
詩成七步②,只欠一步險為刀下鬼!
①才高八斗:宋代佚名【釋帝談】記南朝謝靈運說,天下共有才一石,曹植獨占八斗,他自己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②詩成七步:【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即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指處死);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題華陀①
雖為神醫難醫國。華陀何辜?
縱有九死當死節②。曹瞞真毒!
①華佗:漢末醫學家。又名祝字元化,曹操同鄉人,世稱神醫。曹操患偏頭痛,無人能醫,有人推薦華佗。華佗提出的醫療方案需開顱。曹操疑華佗欲害己,便將華佗下獄並處死。
②『九死』: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死節』:死於節義,為大節而死。此句謂華佗因醫療方案問題為曹操所殺,而非像古來節義之士那樣慷慨赴死,可謂冤且恨也。
題關羽①
過五關斬六將,義勇冠三軍,中原豪傑皆喪膽;
失荊州走麥城,梁柱折一枝,西蜀君臣同剜心。
①關羽:三國蜀漢大將。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人。東漢末從劉備起兵,屢建大功,義勇雙全。但因大意失荊州,為孫權所殺。其事跡為民間廣泛流傳並神化,被尊為『關公』、『關帝』。
題姜維①
其勇可嘉,寸心可鑑,欲報蜀相之知遇;
大勢難圖,獨木難支,怎挽狂瀾於既倒②?
①姜維:三國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人,字伯約。本為魏將,後歸蜀,得到諸葛亮的信任,用為征西將軍。亮死,繼領其軍,後任大將軍。劉禪降魏,他也被迫投降。後魏將鍾會叛亂,他偽與聯結,擬乘機恢復蜀漢,事敗被殺。
②『怎挽』句: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乜窶接詡鵲埂薄4司湟饢揭鹽薹ㄍ旎匚>的局面。
題二喬①
曾羨金陵②胭脂井③,
每恨鄴下④銅雀台⑤。
①二喬:三國時吳國橋公有兩個女兒,一嫁孫策,稱大喬;一嫁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②金陵:南京古稱,曾為吳國都城。
③胭脂井:據稱南京有胭脂井,系二喬梳妝時,脂粉盡染其井得名。
④鄴下:鄴,古都邑名,漢後為魏郡治所,曹操為魏王,定都於此。曹丕代漢,定都洛陽,鄴仍為五都之一。
⑤銅雀台:【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建安十五年,冬,作銅爵台。』爵,亦作雀,因台上樓頂立有一丈五尺高的大銅雀,故名。唐・杜牧【赤壁】詩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謂假使當年不是東南風給周瑜火燒赤壁提供便利條件,則戰爭的結局說不定相反。那連二喬都會被俘,成為曹操的玩物鎖進銅雀台中。
題陶淵明①
平生偏好菊②,甘棄五斗③輕君侯;
門前唯有柳④,且掃三徑⑤待狂生。
①陶淵明:東晉大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後因厭惡官場污濁,遂退隱農村。其作品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
②陶淵明最著名的詩句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③『五斗』:古時官員俸祿以米計量,五斗米為下級官員的俸祿。【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④『門前』句:陶淵明寫有散文名篇【五柳先生傳】,人疑為其夫子自況。
⑤三徑:【三輔決錄】卷一:『蔣詡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題王羲之①
【黃庭】換白鵝②,千古書壇一佳話;
蘭亭集金觴③,九曲淥④波幾知音。
①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琅邪臨沂(今居山東)人,出身貴族,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其書法為歷代學書者所崇尚,被尊為『書聖』。
②『【黃庭】』句:王羲之喜歡鵝,一僧人便養了一群白鵝,恰讓王羲之『遇』上。僧人表示願意將鵝送與羲之,條件是羲之送一件手書的【黃庭經】給佛門,羲之慨允。此典成為書壇佳話。
③『蘭亭』句: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等41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置觴(酒杯)於溪中,各人作詩,作不出則飲酒為罰。後將各人所作之詩匯集,羲之為序,稱為【蘭亭集序】。羲之所親書【序】稿,被視為書法珍品,唐時為太宗所得,並隨之殉葬。
④淥:(lù)清澈。
題劉勰①
擬佛法之精奧,事異而乃理同;
探文心之玄微,筆長固因志深②。
①劉勰:南朝梁代文學理論批評家。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早年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沙門精研佛教經論。梁武帝時曾入朝任職,晚年出家為僧,改名慧地。早在南齊末年,寫就【文心雕龍】一書,體大思精,是我國第一部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學理論批評巨著。
②『筆長』句:參見【題曹植】注②。
題陶弘景①
用世之才,避世之德,世稱山中宰相;
文心亦泯,道心亦泯,心是欲界仙都②。
①陶宏景:南朝人。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江寧)人。齊時官至奉朝請,後去官,隱居句曲山。梁武帝即位,屢加禮聘,不肯就。帝有大事,則派人前往諮詢,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②陶宏景【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佛教三界之一,此處用以指人間。仙都,仙人居住的地方。欲界之仙都,猶人間天堂的意思。
題石崇①
金谷②酒酣,夜燭猶淌黎民淚。
綠珠③恨重,春風亦憐墜樓人。
①石崇:西晉渤海人,字季倫。永熙元年出為荊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致財產無數。與貴戚王愷,羊爭為侈靡,其富超過皇室。八王之亂,他與齊王誚岬常為趙王倫所殺。
②金谷:古地名。【水經・鬯注】:『金谷水出太白原,東南流歷金谷,謂之金谷水』。石崇築園於此,稱金谷園。他時常在此置酒夜宴,大飲賓客。
③綠珠:石崇有愛妾名綠珠,善吹笛。孫秀求之不得,懷恨於心。石崇甥歐陽建與趙王司馬倫有隙,孫秀勸倫殺石崇與歐陽建。崇、建知其計,乃與黃門侍郎潘岳勸淮南王允、齊王殺倫、秀等。孫秀髮覺,矯詔捕崇及潘岳、歐陽建。崇正宴與樓上,捕者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官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見【晉書・石崇傳】)
題鍾嶸①
品詩能鑒千般滋味;
【詩品】自抒萬種風情。
①鍾嶸:南朝梁代文學批評家。字仲偉,穎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齊時官至司徒行參軍。入梁後歷任中軍臨川王行參軍和衡陽王、晉安王記室。其所撰【詩品】選擇自漢至梁部分詩人,別其等第,分為上、中、下之品,再論其作品的優劣和前後作家間的繼承關係。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論詩的著作,對後代詩歌批評有很大影響。
題魏徵①
披龍鱗②犯天威③無所畏懼。
撫黎民安社稷有此孤忠④。
①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館擼今屬河北)人。少時孤貧落拓,出家為道士。隋末參加瓦崗起義軍,李密敗,降唐。又被竇建德所獲,任起居舍人。建德失敗,入唐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擢為諫議大夫,前後陳諫二百餘事。並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觀點。
②龍鱗:【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可擾押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攖之,則必殺人』。
③天威:古謂上天的威靈。【書・泰誓上】:『肅將天威』。引申為帝王的威嚴。
④孤忠:孤,特也,孤忠謂清峻突出的忠心。
題秦瓊①
窮窘日曾賣胯下馬,有道是虎落平陽,龍困淺水。
得意時須上凌煙閣②,真好比鯤嬉碧海,鷹擊長空。
①秦瓊:唐初將領,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從李世民擊敗隋末各家起義軍,官至武衛大將軍。後被民間奉為門神。
②凌煙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於長安建凌煙閣,請當時著名畫家閻立本畫開國功臣24人像於其上,以為表彰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