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7月11日專電美國考古學家最新研究表明,位於秘魯的安第斯山脈史前部落文明可能起源於玉米栽培。
據美國【科學新聞】日前報導,秘魯阿亞庫喬山谷是安第斯地區諸多文明發源地之一。美國耶魯大學考古學家布賴恩・芬紐坎對從這一地區出土的900年到2800年前的古人類骨骼進行了研究,從中提取出的某些化學同位素成分可以反映出個體在至少10年間所攝取的主要食物。芬紐坎發現,當時那裡的人類多以玉米爲食,這一發現證明了玉米是秘魯古代安第斯山區人類的主食。
芬紐坎在8月號【當代人類學】雜誌上撰文說,『玉米文化』帶動了安第斯山脈地區的古代人口增長並逐漸發展爲複雜的瓦里王國。瓦里社會體系擁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體制,存在於距今950年到1300年,早於包括印加文明在內的其他安第斯文明,當時印第安部落爆發的幾次大規模戰爭也與爭奪稀缺的適種玉米土壤有關。
研究人員在安第斯地區文明誕生的時期和過程方面存在諸多爭議。一種理論認爲,3600年前,不包括中央政府在內的複雜社會形態誕生,此時人類靠沿海捕魚爲生,並逐漸向內陸遷徙。但另外一些研究人員根據秘魯內陸發現的各種野生作物和種植作物遺蹟認爲,大約2500年前,農業在高原社會的建立過程中發揮了特殊而巨大的作用。而在此問題上,史前印第安文明究竟源自玉米作物還是馬鈴薯和豆類作物等其他植物,學界至今尚無統一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