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97|回覆: 0

[古代科技] 鄭和航海的終極點――比剌及孫剌考(2)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1-9-7 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科技日報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索法拉國』不是一個嚴格意義的國,只是一個阿拉伯人建立的商業城邦。⑼
   其次,『比剌相當於莫桑比克,譯出了末尾的音節,孫剌則是索法拉的音譯』之說似乎有點簡單、倉卒。論者未能考出這些東非地名的原文,完全是根據它們漢語拼音音訓的近似而得出的判斷結論。
    『索發拉』來自阿拉伯語"Sufala"意思是『淺灘』。⑽
    莫桑比克,葡語今作Mozambique。其最早的書寫形式見於達伽馬船隊的航行日誌,有MocobiquyE⑾和Moncobiquy⑿兩種寫法,均來自阿拉伯語。在阿拉伯語中,『莫桑比克』最早的形式是15世紀末的『Muqanbidji』。⒀在約1550年成書的【基爾瓦史(History 0f Kilwa)】中,作"Musanbih』。⒁在當地土著語言斯瓦西里語中,寫作『Musambiki』或『Msambiki』。⒂據說是『光明到來』的意思。⒃無論是古今葡語還是阿拉伯語及斯瓦西里語中,均無近似『比剌(bila)』的發音,可見這一音訓是有問題的。
    排除了這一考證後,需要找到『比刺』的地理位置及其發音或書寫形式。
    羅榮邦解釋『「比剌」是贊比西河口的Zembere,⒄或德拉戈阿灣旁的Belugaras,……』⒅
    羅考的不足也是語音不對合。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考曰:『或謂即今非洲(今非洲瓜達富伊角外的阿N德庫里(Abd A1-Kuli)島)。』⒆
    不知作者所據,然對音差異太大,不足取。
    此外,同書在『比喇灣』條中說明:『比喇灣【坤輿全圖】。在今非洲索馬里瓜達富伊角附近洋面。』⒇
    此說在音考上無大問題,但與【明史】所說的『以去中華絕遠』這一地理特徵相悖。
    因此,比較客觀與科學的考證,必須達到讀音與事實皆相符的條件。核對【明史】,不難發現:以上4種意見均有不符,理應排除。
    從前引【明史】的相關記載,可知『比剌』最基本的地理特徵是『以去中華絕遠』,因此,它應該是鄭和下西洋的終極點。
    要回答的問題是:鄭和下西洋最遠到了哪裡?
    為此,首先要了解歷史上,尤其是鄭和時代的西洋的概念。
    長期以來,學者們集中探討的是東、西洋的分界[21],而且意見歧異不一,尚不見對西洋的終極有任何涉及。
    如果接受『印度洋及其沿海說』的觀點,我們可以發現,它與阿拉伯人的概念有很大的相同之處。
    10世紀的馬蘇第說『……同樣,我們已經提到,中國海與新羅國相連,而僧o海的海界一直延伸到索發拉國和盛產金子及其他珍奇、氣候炎熱而土地肥沃的瓦克瓦克國。』[22]
    11世紀的比魯班尼(Bimni)則更明確說:『在最大的海里航行的人們參觀的最西端一部分是僧o人的索發拉,它「位於埃及一側」。人們乘船再無法繼續遠航了,其原因是該海的東北一側一直深入到陸地,並且還是由多處進入陸地的。』[23]……另一個海灣[位於庫爾朱姆(即紅海)海灣之後]地處蒙昧人之海。然後,大海一直延伸到僧o人海岸的索發拉。由於我們上文提到的那些需要逾越的嚴重危險,船支從來不敢越過此地一步。西洋就是在此海結束的。』[24]
    這一概念至14世紀仍流行。『印度洋及其島嶼起始於中國東部,位於赤道以上(南),它從西邊開始,經過瓦克(wak)地區,向僧o人的索發拉延伸,接着又通向僧o人地區,一直到達粥琶羅(貝伯拉)地區,此處有一個海峽。』[25]
    根據阿拉伯文獻,『人們分別稱之為中國海、印度海、阿比西尼亞海。它的海岸,從南端開始依次是僧o人地區和伯貝拉地區(位於亞丁灣)……隨後,這個海陸續流經摩迦迪沙城、索發拉地區、瓦克瓦克地區和其他民族的地區。在這些地區以遠則只有沙漠和大片荒僻地。在這個海上,靠近其發源地的是中國,接着是印度,然後是信德,再其次是具有一些沙丘的也門沿海地、扎比德(Zabid)和其他一些地方,最後是位於這個海最盡頭的僧o人地區……』[26]。
    因知,在14世紀以前的阿拉伯人地理概念中,印度洋東起『中國東部』,西盡『僧o人海岸的索發拉』。這是阿拉伯世界對印度洋或西洋的定義。儘管中國史乘在起點上與其不同,但在終點上是一致的。
    西洋的終極,也就是說鄭和下西洋的終極應該是『僧o人海岸的索發拉』,即『僧o國的索發拉』。因此,『去中華絕遠』的比剌應在該地。
    據權威的新版【伊斯蘭百科全書(JP: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莫桑比克島『最早的名字是Bilad-al-Sufala』[27]。在這個阿拉伯語地名中,al是冠詞,Sufala就是索發拉。Bilad是個普通名詞,義即國家。據此,我們認為,『比剌』是『Bilad-al-Sufala』中『Bilad’」的對音。『比剌』是『(索發拉)國』的簡略音譯。此考與【明史】的有關記載,無論從音訓還是事實上分析,皆相符,應可視為定論。將一個專有名詞僅譯其普通名詞部分的情況無獨有偶,例如1459年的【毛羅世界地圖】將『馬達加斯加島』簡略為『島(Diab)』[28]。
    從【明史】可知,『比刺』與『孫剌』二地必相鄰近。中國史料記載,東南亞有孫剌,還有『印度的拉克代夫(Laccadive)群島乃至非洲東岸索科特拉(Socotra)島等說。』[29]『印度的拉克代夫(Laccadive)群島』說可能是因為【明史】中將孫剌置於溜山之下的緣故。『非洲東岸索科特拉(So- cotra)島說』大概是從Sunla與So(coto)ra發音的近似得出的。
    沈福偉肯定地說:『孫刺則是索發拉的音譯。』這也是從Sunla與So(fa)la發音的近似得出的,屬於一種主觀的考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