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北京日報 有人說,沒有玻璃,就沒有近現代的科學技術革命,也就沒有今天的現代文明。
這種看法似乎極端,但的確有它的根據和道理。
玻璃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以至於我們常常忽視它的存在。可是如果認真想一想,我們立刻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了玻璃,她的面目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沒有玻璃面的保護,不可能產生小型化的鐘表,我們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如此方便地知道時間;沒有玻璃,無法製造燈泡,我們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如此方便地獲得照明;沒有玻璃,甚至不可能有汽車、飛機、電視機、電腦……
我們生活在一個玻璃浸潤的文明之中,在無數意想不到的地方,都有玻璃在默默發揮作用。
1
古羅馬著名學者對玻璃發明曾有經典描述,直到兩千年後的實驗才證明那純屬虛構
關於玻璃的起源,有一則流傳很廣的傳說。兩千年前,古羅馬有一位名叫普林尼的著名學者,他是一位求知慾極強的人,因為要觀察維蘇威火山爆發的情景,他把船劃得太靠近火山,結果被一股有毒的濃煙熏死了。普林尼寫過一部【自然史】,可以說是古代西方世界人類所有各種知識的大百科全書。在這部書中,他談到了人們怎樣發明玻璃:
『有一次,一艘菲尼基商船遇到強烈的颶風,被迫駛到一個小港灣里,拋下船錨暫避。一群又累又餓的水手紛紛上岸,想支起爐灶生火,一邊取暖一邊弄點吃的。可是這裡的岸邊是一望無際的沙灘,根本找不到一塊石頭可以支撐炊具。一位水手忽然想起,他們船上的貨物中有大塊的蘇打塊,不正好可以用來支架鍋子嗎?
『蘇打塊支架的鍋子非常成功。水手們狼吞虎咽地飽餐一頓後都去睡了。可是第二天早上起來,有人突然發現爐灰中有些小塊塊在閃閃發光。這是一種菲尼基人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東西。』
普林尼告訴我們,這種發光的小塊塊,實際上就是玻璃,是沙粒和蘇打化合而成的東西。
很長時間以來,普林尼的描述曾經是玻璃起源的標準版本。但是直到上世紀中期,幾位學者決定按着普林尼描述的方法親自做一次實驗,結果他們發現,無論怎樣配比沙子和蘇打塊,無論把火燒得多麼旺,都無法製造出玻璃。
實際上,這種爐火所生的熱力絕不足以使蘇打和沙粒化合而成玻璃。由此人們才意識到,普林尼的記載不過是一個演繹的故事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