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81|回覆: 0

[古代科技] 陶器的發明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0-7-6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網
古代人類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們需要尋找貯水、汲水、貯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從技術上來講,很早就知道土壤加水就具有可塑性,加上用火的豐富經驗這些都是製作陶器的準備條件。另一個條件就是要『定居』。因為陶器不易攜帶,既笨重又容易破損。當然,陶器的生產又促使定居生活逐漸鞏固下來。
有人推測,古人為了使枝條編制的器皿耐火和密緻無縫而塗上黏土,經過火燒之後,黏土部分很堅硬,進而發現成型的黏土不要內部容器也可以燒製成器,這可能是最原始的陶器。也有人認為,古人是偶然發現用手捏成的器物經火燒之後變得結實了,而且不怕水,因此而發現了陶器。
我國已發現距今約10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河北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經鑑定為10800~9700年的遺物。此外,在江西萬年縣、廣西桂林甑皮岩、廣東英德縣青塘等地也發現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我國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質地粗糙,厚薄不等,摻雜有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質松易碎。用以燒制這些陶器的原料都是就地取土。根據這些陶片中存在的礦物,以及測量少數陶片的燒成溫度,可以確定這些陶器的燒成溫度大致在700°C。在這些遺址中沒有發現窯爐遺蹟,可以推斷是平地堆燒的。器型都是用盤築或手工捏成型的罐、缽之類的小型陶器。雖然這些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簡單、燒成溫度低,但這畢竟是人類利用化學變化製造器物的嘗試,它大大地改進了原始人的生活質量。
距今5、6千年的仰韶文化時期的陶器以紅陶為主,灰陶、黑陶次之。當時處於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社會。從出土的文物來看,當時的制陶業以比較發達,已發掘的陶窯遺址大部分在村落附近,表明為部落集體所有。燒制陶器的黏土是經選擇具有一定塑性的黏土。陶器基本上是手製成型,也有部分小型器件採用模製。到了仰韶後期開始出現慢輪修整。普遍使用陶窯燒制陶器。在陶窯中陶器不再直接在火焰上燒烤,火力也比較均勻,減少了陶器的龜裂和變形。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最能反映當時制陶水平的是細泥彩陶。它表面呈紅色,裏表磨光,且造型獨特,可見當時的制陶工藝已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此外這些陶器上還繪有生動逼真美麗的圖案,這充分表現了繪畫者的想像力和創造才能,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原始社會先民生活和生產的可靠信息。  
20107616216413.jpg

一萬年前,原始窯燒制時,由於陶坯與大量空氣接觸燒成的陶器為紅色,成為紅陶
七千年前,在陶坯表面用紅、白、黑等繪紋形圖案,入窯燒制後花紋附着於器物表面,稱彩陶。
20107616227473.jpg

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以灰陶為主,制陶工藝的珍品是黑陶這種陶器器壁薄如蛋殼而堅硬厚度僅1―3毫米,表面漆黑有光。燒制這種陶器的關鍵工藝是在燒成後期,用泥封窯頂,同時滲水入窯,煙熏滲碳。
相當於中原龍山文化後期,在江南和東南沿海一帶出現一種印紋硬陶。由於原料中酸性氧化物相對增加,因此燒成溫度達1100°C。到了商代印紋硬陶開始大量生產,它吸水率外型美觀、堅硬耐用,成為深受歡迎的陶器品種。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