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經濟網
【史記・司馬穰苴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大將軍司馬穰苴與監軍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兵營門口相見。司馬穰苴先趕到軍中,立圭表、下漏刻等待莊賈的到來。結果驕傲的莊賈由於被親戚朋友拉去飲酒,日過中午還沒有去軍營。司馬穰苴就推倒表杆、關掉漏刻,開始對軍隊下達命令。等到莊賈趕到後,執法如山的司馬穰苴就把他殺了。
司馬穰苴用來確定時間的儀器是表和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兩種計時儀器。漏刻主要由漏壺和箭刻組成,根據漏壺中水位的高低來度量時間,箭刻上所刻的就是表示時間的刻度線。在商代後期,中國出現了把一晝夜分爲100等分的百刻計時制並一直沿用到了清代。百刻制的出現使中國古代有了統一的計時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