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大河報
登封的名勝古蹟不少,名氣最大的,莫過於千年古剎嵩山少林寺了。其實,登封還有一處知名度雖不及少林寺但在中國天文史上享有盛譽的古蹟,這就是位於告成鎮的周公測景(影)台和觀星台,這裡堪稱中國古代國家天文台。
告成鎮天文台的首創者是三千多年前周朝的功勳人物周公姬旦。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後,輔佐成王經營周朝,幹得有聲有色,把國家治理得有模有樣。出於鞏固政權的考慮,周朝打算營建東都,初步選址洛邑(今洛陽)。周朝人特信風水,建都這等大事自然也要風水先行,於是,作為國家首席風水師的周公肩負使命,為東都的創建尋求風水依據。測風水需要一個合適的地點,還需要一個觀測工具。經過一番考察,周公認定告成這地方是建觀測站的最佳地點,於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天文台便在告成誕生。
不過,這個天文台的設施還是相當原始和簡陋的,只有一個觀測工具――土圭,一個用土堆成的錐形台子,上豎木製長條度量尺,利用『立竿見影』的效果,用以『測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靠着這種原始工具,周公不僅為東都的營建找到了理論依據,而且測出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後來,由於戰亂,周公創建的這個天文台蕩然無存。直到唐開元十一年(723年),玄宗皇帝弘揚傳統文化,決定恢復重建告成天文台,命太史監南宮說仿周公土圭舊制在原址新建,用石制圭表取代原始的土木圭表,並在石表上刻『周公測景台』五字。我們今天見到的,就是唐代豎立的圭表。但這個重建的天文台其實開展的天文活動並不多,其紀念意義要大於使用意義。
讓告成天文台重振雄風的是元代大科學家郭守敬。在這裡他主持建造了那座馳名中外的觀星台(如圖),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天文台。
觀星台建在周公測景(影)台北面,兩者相距僅20餘米,為一座高大的青磚石結構建築,由台身和量天尺組成,台身呈覆斗狀。其作用較之周公測景(影)台已大為提升:『晝參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1995年,北京天文台實地測驗表明,觀星台正好位於當地正南正北的子午線上。
就在這座科技含量頗高的天文台,郭守敬等人進行了一系列的觀測試驗,在此基礎上,結合其他觀測站的數據及歷史資料,了解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運行規律,完成【授時曆】的編制,首次在世界上精確推算出一年的長度為365天5時49分l2秒,這個結論與現代科學測量的時間只有26秒的誤差,與誕生於西方的格里高利曆(公曆)分秒不差,但卻比後者整整早了三個世紀。
2007年12月20日,聯合國宣布將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年初,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科普周刊之一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盤點世界九大神秘古觀象台,郭守敬主持設計建造的這座告成觀星台入選其中,位列第二。
許禾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