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4|回復: 0

[汉语教育] 新加坡联合早报:21世纪华文教学需“因势利导”

[複製鏈接]
家邻 發表於 2007-12-29 0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侨网
近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评论文章《21世纪教师的新素养》,指出面对21世纪的华文教学,华文教师需“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的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的是战国初期齐魏两国交战时,苛ζ牍的军事家孙膑,利用魏将庞涓傲慢轻敌的心理,制造齐军落荒而逃的假象,将庞涓诱到山谷中。庞涓中了埋伏,兵败自刎。
文章指出,原典故讲的是“诱敌”,引伸到教育方面,则成了“诱学”,就是要求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喜好,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文章称,进入21世纪,教育界鼓吹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学习,但教育者不能假设任何学生都必然认同这种学习法。如何设计及应用得当,老师们必须知己知彼。
文章指出,许多华文教育者认为,要教好华文第二语文,老师必须至少粗浅懂得学生的第一语文,以及他们的文化和生活面貌。这些素养,将不止能在教学上得益,也有助于老师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室管理。但“因势利导”,并不意味着老师们要投学生所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文章举了一位华文教师在美国教华文的例子。有一回,她事先宣布了一个随堂测验。可在测验当天,一名学生用英语对她说:“我还没准备好,你下个礼拜才考我吧!”
这时,全班望着这位教师,自然是要她一视同仁。她不答应,学生便说:“那你是要我考零分?随便你。”听学生的口气,坚持如期测验,反倒是老师的错。
这位老师事后表示:“我当时真不知道怎么应付这个场面。我们或许再也不能用我们那一代人的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去教下一代了。”
文章认为,因势利导并不要求老师放下自尊,其精妙之处在于表面上追随,暗地里牵引;或者说,以追随为手段,牵引为目的。如何平衡两者,则考验老师们的智慧。
文章进一步以当今时代的电子革命对教育的影响为例,指出现在很多人认为老师们只要学会简单的操作电脑(如同第二语文老师先学习学生的第一语文),并在课堂上“意思意思”一下,使用一下科技或让学生偶尔以电脑作作业,就万事大吉。其实持这种观点者忽略了对新一代的文化和精神面貌的层面的认知。
文章认为,“数码族”爱张扬、爱表现,华文教师却可以因势利导,依他们的个性,导向诸如博客写作,引导他们在张扬个人观点的过程中,练习语文、表达,学习求证的精神和手段。例如,以适当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对热衷的话题进行求证(如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并写进博客――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爱好“博客”的个性,又加强了他们对文字的锻练。
面对新媒体,也有很多资深学者和老师为“电子书写”导致新一代的纸笔书写能力的退化而忧心忡忡。文章认为,回溯历史,人们的书写媒介不断发展,同样道理,新媒体正逐渐成为全人类的书写媒介。只要能达成“生产文字”的目的,就不必对于书写媒介耿耿于怀。
在文章最后作者强调,任何新、旧事物和策略,都有利有弊。也许,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素养,就是解放思想,懂得并愿意在新、旧之间取长补短,以及能蚧晃凰伎迹从学生的角度来认知,并建构真正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 (黄龙翔)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