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北方教育 1 引言
『兒化』現象是北京話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語言現象。一直以來,關於『兒化音節』中的『兒』的語言性質,語言學界都存在分歧。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朱德熙【語法講義】及通行的黃伯榮和廖序東編寫的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現代漢語】等,都將『兒』與『子』、『頭』等詞綴語素並行列舉,趙元任主張『捲舌韻尾兒,或更確切地說從里、日和兒派生出來的三個同音後綴,是官話中僅有的非音節語素。』 [1]但也有人否定兒作爲詞綴語素的資格,他們提出的理由主要是語音上的。葛本儀、李立成否定『兒』作爲詞綴的資格,葛本儀認爲詞素應該有獨立的音節作爲自己的語音形式,『而兒化只是一個音節中發生的音變現象』[2]。 李立成也認爲『兒化純粹是一種語音節律現象,把兒看成是唯一的不成音節的構詞後綴當然也就不合適了』[3]。
本文根據以上諸家觀點,從詞綴和語素的定義出發,分別討論不同性質的『兒』。
2 不同性質的『兒』語素
2.1 漢字『兒』的本義指『小兒』。【說文】『兒,孺子也。』段註:『兒孺雙聲,引申爲幼小之稱。』 這類 『兒』屬實詞,具有實在的意義,語音上自成音節,是詞根語素。在語義上具有如下幾種:
兒1:小孩子,如 嬰~、 幼~、~童、~科、~歌
兒2:孩子,如 女~、胎~
兒3:男孩子,如 ~子、孤~、~女、~媳、生~育女
兒4:泛指人,如 健~、寵~、混血~、低能~
這類『兒』具有實在的詞彙意義,是詞根語素,是用來構詞的實語素。下面我們重點分析『兒化』音節中『兒』的性質。
2.2 一般情況下,我們將『兒』與『老』、『頭』、『子』等同看待爲詞綴。關於詞綴的定義,朱德熙【語法講義】認爲詞綴具有如下特徵:表抽象的語法意義;定位語素; 黃伯榮和廖序東【現代漢語】中對詞綴的描繪是『加在詞根後頭,表示附加意義的語素就是詞綴。』 [4]
考察諸位先生對詞綴所下的定義,我們對詞綴有如下的認識:
(1) 詞綴是一種構詞語素,不能單獨使用。
(2) 詞綴位置固定,一般只能放在其他詞的前、中、後。
(3) 詞綴本身沒有實在的詞彙意義,僅能表現某種抽象的附加意義,即語法意義。
所以詞綴是漢語中位置固定,僅能表示某種附加意義,起構詞作用的不自由語素。
關於語素,趙元任先生的【漢語口語語法】中:『語素的通常定義是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的單位。』 [1] 黃伯榮和廖序東【現代漢語】:『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是構詞的備用單位,語素可以與別的語素組合成詞。』[4]
認爲『兒』不是語素的觀點是從音節的角度考慮的,因爲兒化後的『兒』沒有獨立音節,只是附著在詞根韻尾上。但是我們知道,語素若從音節上分,可以分爲單音節語素和多音節語素,同樣也可以包括不夠一個音節的語素,也就是『非音節語素』[5] 。 『對於語素的意義,理解不應狹窄,實在的有指稱性的意義,虛靈的附屬色彩或意味也是意義;抽象的語法特徵或功能也是意義。』[5]
下面我們從『兒』在北京語以及普通話中的語言事實分析『兒』的 語素性質。『兒』在詞中有三種作用:把一個現成的詞變成另一個詞;把不成詞語素變成詞;增加或改變詞的附加意義。
2.2.1 『兒』可以使動詞、形容詞轉化爲名詞,也可以使一個現成的詞轉化爲另一個詞。
⑴ 動詞兒化後轉化爲名詞:
滾――滾兒 抹――抹兒 鳴――鳴兒 扣――扣兒 堆――堆兒 包――包兒 罩――罩兒 卷――捲兒 套――套兒 擺設――擺設兒 笑話――笑話兒
『滾』原來爲動作,兒化後可爲『打個滾兒』,『驢打滾兒』,『鳴』本來是動詞鳴叫的意思,『鳴兒』表示『公雞打鳴兒』。『抹』原爲動詞『塗抹』,『抹兒』是名詞,如『瞧這兩筆抹兒。』 『笑話』原爲一種動作,表示嘲笑、譏笑。『笑話兒』則指引人發笑的故事、言語或引人發笑的事。從這些中我們看出動詞兒化後已經轉變爲名詞。
⑵ 形容詞兒化後可變爲名詞:
短――短兒 尖――尖兒 粗――粗兒 黃――黃兒 丑――丑兒 彎――彎兒 鮮――鮮兒 零碎――零碎兒 破爛――破爛兒
『短』原來是個形容詞,與『長』相對,『短兒』則是名詞,表示與『長處』相對的概念。『破爛』是形容詞,『破爛兒』指破爛的東西。
⑶ 量詞兒化後轉化爲名詞:
個――個兒 條――條兒 位――位兒 根――根兒 袋――袋兒
『個』是個使用範圍較廣的量詞,而『個兒』是表示人或物體大小的名詞。『位』也是個量詞,『位兒』則表示名詞位置,座位。
⑷ 名詞兒化後可以成爲另一個名詞:
頭――頭兒 口――口兒 嘴――嘴兒 門――門兒 手――手兒 眼――眼兒 風――風兒 里――里兒 信――信兒 白面――白面兒
『頭』指人的身體部位腦袋,『頭兒』變爲領導人。『口』指人的嘴,『口兒』用來表示形狀或作用像人的嘴的東西。『眼』指人的眼睛,『眼兒』則指窟窿或小洞之類。『手』指人的手,『手兒』則指某些特殊的技能,如『今天我給大家露幾手。』『白面』指小麥磨成的粉,『白面兒』則指海洛因類的毒品。這些詞與兒化後的名詞義項上通常存在著一定的淵源聯繫,也是具體事物的抽象化,但表達的概念是不同的。 |
|